• 精选
  • 会员

3.5 论文写作

2025年1月22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作者:摩尔(Moore,B.N.) 提供人:yehe60......

近年来,在决定大学录取的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中,开始测试应试者的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正是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试。与撰写著作不同,论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更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论文通常由4部分组成:

1.陈述论题

2.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

3.提供支持立场的论证

4.对支持相反立场的论证展开反驳

论文的开端要通过描述论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来介绍论题,这往往并不容易,纵然你自己未必对该论题感兴趣也要激发读者对它的兴趣。但你的陈述必须是中立的,即不能把你对论题的立场表述为唯一正确的立场。这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负担:担心你将展开的论证是为了劝说他。

你对论题所持的立场必须是明确的,而且要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清晰地陈述论题会为识别你的立场提供捷径。

支持立场的论证要尽量言简意赅。但比简洁更重要的是清楚。毕竟这部分是论文的心脏。陈述的理由必须明显相关,如果这些理由不是显而易见的,就需要其他论证来支持、证明该理由,本书在后面还将深入阐述这一点。

如果对论题的相反立场有著名的论证,你要列举这样的论证并提供理由证明它缺乏说服力。你可以指出其前提不必为真或该前提不能支持其结论。下文也将继续阐述这一点。

下面是论文写作的若干指导。

1.中心突出。文章的开篇就要陈述论题、表明立场,但这不等于用呆板的语言罗列清单似的:“本文将论证X、Y和Z”,然后逐一论证所列各项,最后总结:“本文论证了X、Y和Z”。陈词滥调的文风不可能引人入胜。“你会因为母亲的猫而减少本该被继承的遗产吗?”比“本文将讨论动物继承其主人遗产的问题”能让读者更加饶有兴味地继续关注你的论题或立场。

2.紧扣主题。论文中所表达的要点要与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各要点只能服务于两个目的:(1)对所持立场的说明、解释、澄清、阐述;(2)对持相反观点者的回应。要删除无关的论述和没有针对性的思想。

3.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谋篇布局。在你为支持自己的观点举例或澄清的时候,要让读者明白你到底在做什么。要让读者明白给出的语句与你的最终目的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读者在通读你的文章后依然不知所云,抓不住你的要旨,说明你没有适当地组织材料。这类洋洋洒洒的文章或许类似法国哲人的大作,但作为论文它是不合格的。

4.结构完整。文章的结构要力求完整: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已知的对立观点并对可能反驳自己的意见展开预先回应。许多论题都不可能仅在一篇论文中做穷尽的论述,关键在于要集中探讨论题的某一方面从而完整地论述它。所以,越明确地限定话题,越容易完整地驾驭它。

此外,可以从不同层面来理解结构完整。句子要完整,段落要完整(每一段落要紧扣一个观点),整篇文章要有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形成文章的结论和总结文章不是一回事。短篇论文并不需要总结。

3.5.1 练习写作

知道上述4个要点是一回事,但在实际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则困难得多。好在通过练习以下5点可以帮助你提高组织文章的能力。

1.初步组织材料后,列出写作提纲。然后,确认提纲是否合乎逻辑、文中逐词逐句是否都适合提纲的需要。有的作者在着手之前就先拟非正式的提纲。我们的建议是:先要识别论题和你的立场,文章开篇就要表明二者。

2.修改你的作品。修改是让文章优秀的秘诀。即使是大联盟专栏作家们也不断修改他们的作品。除非你比职业作家更具天赋,对自己的文章要修改、修改、再修改。不要只打算二易其稿或三易其稿,要准备不厌其烦、千推万敲。

3.如果有人读完你的文章后提出批评,按照他的意见修改。

4.如果在语法或拼写上有困难,大声朗读文章可以帮你发现默读时错过的问题。

5.对自己的文章完全满意后,把它搁在一边,隔段时间再进一步修改。

语言

写作的时候……

不要忘记好的文风:

1.避免陈词滥调。

2.尽量具体。

3.不要抽象。

4.避免被动语句。

5.不要啰嗦。

6.夸大其词远不如谨慎陈述。

7.保证主语与谓语的一致。

8.为什么运用修辞手段。

9.无论多么相关,插入的评论都不是必需的。

10.仔细核对每一个字。

11.句首别用连词。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下面是论文写作的常见误区,希望大家予以避免。

1.废话连篇:不是直接切入论题而是大量介绍、评价论题、谈论该论题一直困扰着世世代代的思想者以及对于该论题如何众说纷纭等。

2.信马由缰:写作时不注意组织自己的思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3.未经思考:不对论题做深入和详细的探讨而写出对论题的第一反应。

4.不得要领:写作时拐弯抹角。如需要评价骑自行车的好处时,大谈自行车的历史;需要介绍自行车的历史时,却通过历史评述骑自行车的益处。

5.让读者领会:期望读者从作者不合逻辑的推论、转移话题的论述和无关的旁敲侧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优秀的作者心中都有读者,希望读者发现论文的说服力。面对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读者,在写作时坚持如下准则是有益的。

1.集中讨论与对手就论题产生的分歧,而不是只关注个人观点。

2.在反驳对手的观点时不能出言不逊。不能说对手的论证是荒谬、可笑的。

3.对于对手做出的好论证,要坦率承认。

4.在受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主要的环节。不要过分关心枝节上的分歧。

5.先陈述强有力的论证。

说服别人接受你的立场,是无可厚非的。但本书不传授提高说服力的技巧,而是强调如何组织有力的论证。无力的论证或可疑的断言也能说服某些人,经不住理性质疑的论文也可能具有宣传的力量。对于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人而言,重要的是独立地组织和评价论证及断言。能否赢得追随者,不是组织论证的目的,也不是评价论证的标准。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对于人们的性别、种族背景、宗教、性取向、体能、残疾或其他特征,往往存在着可被质疑的假定或态度,写作中不能强化这些态度或假定。这不仅关乎道德,它也关乎清晰性和明智问题。假如涉及上述特征时遣词不慎,不仅导致不精确、不准确,还会被认为是怀有偏见(尽管并非初衷),以致降低作者的可信度。更有甚者,运用性别偏见或种族偏见的语言可能会扭曲作者本人的视角,以致不能清楚、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

但语言并非与道德无关。我们的社会渴望公正,力争不因人的种族背景、肤色、宗教、性别或残疾而剥夺其权益。我们试图结束不公正的歧视性做法、改变或推翻不公正的歧视性制度。但不幸的是,有些歧视性的做法或制度,已经铭刻于我们的语言中。

例如,有些人在说话或写作中用“常人”指男性白种人。当所指的不是男性白种人时往往要提及其人种、性别、民族背景,但指男性白人时却不必提及这些。当然,如果这些与你要描述的人相关,说‘这是一个操爱尔兰口音的男人’绝对是无可非议的。

有些语言的使用对女性尤为不公。设想有3个人一起谈话,你是其中一员。另外两个人总是相互交谈。你说话时他们貌似有礼节地听着,但你说完后他们就当你没说话一样继续着他们的交谈(即使你说的是真的而且与话题相关),无视你的存在。由于你不被认真对待,由于你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你有理由不高兴。

与之类似,语言中也往往无视女性的存在而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表达人类的另一种方式不是“女人”而是“男人”(mankind)。往往用“他”来通指人[1]。操作一个方案被称为“man it”,负责人或主席被称为“chairman”,工长被称为“foreman”。请你画一幅科学家的画像,再看看你画的,不会是女性吧?因为科学家的形象通常是男性。读到“科学家们通常把工作置于生活之上,往往会忽略她们的丈夫”这句话时你会对句末的表达感到奇怪吗?这再次证明你下意识里认为科学家是男人。

如果在文章中你不假思索地写道:“科研人员……他,”你就无意间因袭了让女人处于不利地位的表达。科研人员中有男性也有女性。如果你仅仅描述男性科研人员,可以用上述表达,但如果你要描述一般科研人员,不要在字里行间假定好像所有科研人员都是男性似的。

总之,在写作中切忌就人的相关属性做无关的暗示性评价,其中,包括人的性别、民族、种族背景和宗教,等等。

本章总结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清晰地思考。

·引起断言及论证的混淆的有诸多原因,但主要的有:模糊、歧义和抽象。

·模糊有程度之分,关键是相对于特定的目的而言不能太模糊。

·歧义是指一个语句有多种解释而且不能断明其中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歧义主要分为语义歧义、语形歧义、组合歧义和指代歧义。

·过于抽象的断言是指缺乏足够的信息来界定到底它可应用于哪些对象。

·无论是减少模糊、消除歧义还是运用新词汇或旧词新用,定义都能助一臂之力。

·定义主要分为同义词定义、实指定义和分析定义。

·修辞定义并不是为了澄清意义而是为了表明或影响态度。

·修辞定义借助术语的修辞力(情感意义)来实现目的。

·论文写作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和体现,要训练和掌握论文写作的技能。

[1] 本书原文在第三人称单数时都用“他或她”,译文为简便计都译为“他”,如此翻译并无歧视女性的初衷。——译者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