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2.2 两种论证

2025年1月22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作者:摩尔(Moore,B.N.) 提供人:yehe60......

如第1章已经提到的,有两种好的论证: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

2.2.1 演绎论证

对于一个演绎论证(deductive argument),如果其前提为真,则证明了其结论。乍看起来这很简单。但为了阐明问题,我们先学习演绎逻辑的基本概念: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当一个论证满足条件:当其前提为真时,其结论不可能为假,这个论证就是有效的。下面是有效论证的一个实例:

前提:在比尔·克林顿之前任总统的是吉米·卡特且乔治W.布什是在比尔·克林顿之后任总统的。

结论:吉米·卡特比乔治W.布什先担任总统。

显然,不可能使得这个论证的前提为真而且结论为假,因而这是有效论证。

拓展
前提提示词

论证中运用下列语词,通常是引入前提。往往这些词语在给出结论之后出现。“……”代表实际论证中的前提。

既然……

因为……

由于……

依据……

例如:或者斯塔西或者她父母富有,既然她开保时捷。前提是:她开保时捷,结论是:斯塔西或者她父母富有。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吉米·卡特并不是比尔·克林顿前一届的总统,乔治W.布什才是比尔·克林顿前一届的总统。尽管上例论证中的前提是假的,但这个论证是有效的。因为该论证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形。有效的意思是:前提如果为真,那么结论不可能为假。

术语“可靠论证”(sound argument)用来描述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下例是可靠的论证:

前提:比尔·克林顿比乔治·布什高,乔治·布什比吉米·卡特高。

结论:比尔·克林顿比吉米·卡特高。

上例之推理有效而且前提为真,所以是可靠的推理,可靠推理的结论得到了证明。

2.2.2 非演绎论证

与演绎论证的前提证明结论不同,非演绎论证(inductive argumentfrom analogy)的前提不证明结论,非演绎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如一名妇女被谋杀了。已知死者曾多次遭到丈夫的威胁。该事实当然不能证明死者是被丈夫谋杀的。仅凭该事实也几乎不能单独地支持凶手是死者丈夫的结论。但该事实还是有些支持力的,它略略提高了丈夫是凶手的可能性。当然,如果知道他于妻子死前曾不止一次地威胁妻子,侦查人员会仔细审问他。

支持有程度的不同。支持程度可以从较低的微弱支持到较高的相当强的支持。假如发现凶器上留有丈夫的指纹,该证据就为“丈夫是凶手”的结论提供了程度高得多的支持。即该前提使得“妻子被丈夫谋杀”的结论更有可能为真。

依据前提给结论提供的支持程度的不同,非演绎论证分为好论证和坏论证。逻辑学用强和弱分别描述这两种不同的论证。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高,非演绎论证越强;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低,非演绎论证越弱。对于“丈夫是凶手”的结论,前提“丈夫多次威胁妻子”提供了程度较低的支持,前提“凶器上有丈夫的指纹”提供了程度相当高的支持,二者相比,后者是较强的论证。

现实生活

亚伯拉罕·林肯谙熟逻辑

林肯与道格拉斯论辩中提到的有效与可靠

林肯与道格拉斯在第五次论辩中提到:

我把那个论证表述为三段论:

宪法不会破坏……宪法所明确规定的权利

宪法明确规定了奴隶的财产权

所以,宪法不会破坏奴隶的财产权。

林肯接着说:

(那个论证中)有错误,不是推理有错误,而是推理的前提有错误。我相信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奴隶的财产权。

林肯说,这不是一个好的论证,虽然它是有效的论证但不是可靠的论证。

顺便提及,本书第8章将讲述三段论。

有时候指示词“强”具有绝对的意义,仅指前提能支持结论有高于50%的可能性为真。但本书在相对的意义上使用“强”和“弱”。相对于特定的结论,两个给定的论证中,前提为结论提供了较高支持的较强,另一个较弱。

总之,有两种基本的论证:(1)提供演绎证明;(2)提供非演绎支持。

当运用演绎推理时,旨在证明结论。当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但结论为假的情形时,演绎推理是有效的。如果一个有效论证的前提事实上为真,该论证就是可靠的。可靠论证的结论是已经得到证明的。

当运用非演绎推理时,旨在支持结论。依据前提给结论提供支持的程度,非演绎论证分为“较强的”和“较弱的”。

2.2.3 排除合理怀疑

在习惯法中,最高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在刑事案件中,有关各方将他们认为与犯罪事实相关的证据提交给法庭。继之,控辩双方就各证据与犯罪的关联(或无关)或被告的无罪展开论争。当需要陪审团宣告裁决时,法官会告知陪审团,除非证据能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犯罪,否则要宣告被告无罪。

实际上,作为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低于演绎证明。演绎证明的标准用日常语言可相应地表达为“排除任何怀疑”。可靠推理的结论才算是排除了任何怀疑的。从逻辑的角度看,可靠的论证指:(1)所有的前提都是真的;(2)不可能前提为真但结论为假。依此为标准,通常我们认可的“吸烟能引起肺癌”以及“在犯罪现场发现的DNA是被告的”等都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说,实际生活中,人们说某事已经得到证明时,他们是在“非正式”的意义上表达的。他们并不是说被证明的是可靠论证的结论。尽管如此,本书在谈论“证明”时,是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来使用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