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用于支持或证明某断言的是前提,被支持的断言是结论。
“上帝存在”,这只是一个陈述,并不是论证。
“上帝存在,这一点就像你的脸上有鼻子一样清楚明白。”这也不是论证,这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强调的陈述。
“上帝存在,不信这一点的人将会下地狱。”这依然不是论证,这只是试图通过恐吓让人相信上帝存在。
“上帝存在。这个城市没有无神论者。”还不是论证。从逻辑的观点看,各例中的陈述之间不是相关的。
“我认为上帝存在,因为我是基督徒。”这看起来很像论证,但实际上不是。这只是在解释“我”为什么相信上帝。
但下例是一个论证:“上帝存在,因为宇宙有其产生的原因。”
该例和前面各例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该例中有前提(“宇宙有其产生的原因”)和被前提支持的结论(“上帝存在”)。
在第1章中我们解释过,论证由两部分构成:前提和结论。其中,前提用于证明结论。这里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2.1.1 “结论”作为“前提”
同一个陈述可以作为一个论证的结论,又可以作为另一个论证的前提。如:
前提:刹车不灵,发动机烧机油,变速器不灵,这辆车很难发动。
结论1:这辆车该报废了。
结论2:我们该买新车了。
这个例子中的陈述“这辆车该报废了”是一个论证的结论,也是“我们该买新车了”的前提。
如果一个论证的前提不被确信或引起争议或遭遇挑战,论证者就要为之辩护,论证该前提是真实的。当为辩护一个论证的前提而提出新论证的时候,原论证的前提就是新论证的结论。在这个意义上,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另一个论证的前提,论证的过程往往由多个推理环环相扣而形成推理链。但每一推理链都有其起点。如果我们不停地要求断言者论证他的每个前提,就像年幼的孩子不停地询问“为什么”,这不仅是惹人恼怒的,也是不理性的。如果你问“为什么这车该报废”,也许会得到:“这车难以启动”的回答,如果你接着问“为什么认为这车难以启动”,或许让人难于回答。
拓展
结论指示词
论证中运用下列语词,通常表示就已经给出的前提将要得出结论(“……”表示结论)
例如:斯塔西开保时捷,这显示她或者她父母很富有。结论是:她或者她父母很富有。前提是:她开保时捷。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论证可能包含并未表达的前提。如:
前提:没有身份证的人不能将书从图书馆借走。
结论:比尔不能从图书馆借书带走。
这里包含着未表达前提:比尔没有身份证。
论证还可能包含未表达的结论:
例:反映主流民意的政党将赢得总统职位,共和党最能反映主流民意。
如果有人表达上述意见,他就意味着共和党将赢得总统职位,这也是他的论证中未表达的结论。
日常表达中往往省略那些显而易见因而无须提及的前提。论证“这辆车没法修了,扔掉它吧”中包含着未表达前提:没法修理的汽车该扔掉。但这一点对人们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不需要再提起。
未表达结论虽然不如未表达前提常见,但论证中包含未表达结论也并不罕见。
稍后我们还将回到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