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1.1 信念和断言

2025年1月22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作者:摩尔(Moore,B.N.) 提供人:yehe60......

我们为何要不厌其烦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上文已经说道,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在于形成正确的结论、做出明智的决定。由于人们的决定其实反映了他们的结论,为简便起见,我们可以说,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在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就是用理性的标准来评估我们的思维。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他人的思维。

得出结论的时候也就是形成信念的时候。结论和信念密切相关。如果你得出结论:电池没电了,你就会相信电池没电了。下面我们将界定一些重要概念。

显然,信念就是你所相信的。需要强调的是,信念是命题。也就是说,信念可以表达为陈述句,它或者为真或者为假。澄清这一点就可以避免许多混淆。

本书中运用“信念”,与运用“判断”“观点”不作区分。当我们用陈述句来表达信念(或者判断、观点)时,都是在“陈述”或者“断言”,对于我们的表达而言,这些是不必区分的。断言固然可以用于表达信念之外的东西,但对于本书的运用而言,断言主要用于表达信念。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在说明“结论”之前,我们先来区分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客观断言(objective claim)的特征是:它的真或假不依赖于思考者认为它是真还是假。“火星上有生命”就是客观断言。纵使突然间所有的人都认为火星上有生命,火星上也不会真的因此会突然出现生命。“上帝存在”也是客观断言,因为它是否为真并不依赖于人们是否认为它真。

虽然客观断言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对于一个给定的断言,我们有可能并不知道其真假。“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离北极比离赤道近”是一个真的客观断言;“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离赤道比离北极近”则是一个假的客观断言;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比缅因州的波特兰有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则是一个真假未知的客观断言,至少作者不知道这个断言的真假。


图1-1 救援队在救援。对在雪崩易发地带滑雪的决定不做批判性思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然,并非所有的断言都是客观的。“巴拉克·奥巴马是很酷的爸爸”就不是客观断言,因为它不具有上面提到的特征。一个人是否是很酷的父亲决定于人们的想法。如果没有任何人认为奥巴马是很酷的父亲,他就不是。如果帕克认为奥巴马是很酷的父亲,而摩尔认为奥巴马不是,那他们可以各持己见。因为关于某人是否是很酷的父亲的观点,与观点持有者的眼光有关。

这一类的断言是主观断言(subjective claim)。主观断言的真假依赖于人们认为它为真还是为假。关于口味的判断就是典型的主观断言,如“米醋太甜”。米醋是否太甜?这决定于你怎么想。有一些比较也是主观断言,如单板滑雪比双板滑雪更有趣吗?除了决定于你如何想以外,并没有更深层的决定真或假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陈述既包含客观的元素也包含主观的成分。例如“有人偷走了我们的俏皮的混凝土草坪鸭”,草坪鸭是否是混凝土的是客观断言,草坪鸭到底是否是“我们”的也是客观断言,它是否被偷了也是客观断言,但被偷的混凝土草坪鸭到底是否“俏皮”则是主观的了。

拓展
关于思维的思维

既然主观断言的真假决定于思考主体的看法,是否这就意味着关于思想的所有陈述都是主观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如“乔安尼在考虑搬家的事”,这个陈述的真假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并不取决于乔安尼主观上认为它是否为真。如果乔安尼的确在想搬家这件事,那么这个陈述就是真的。关于一个人的思维的陈述是客观的。它陈述的是某人脑海里正在思考的东西。

1.1.2 事实与观点

人们往往会区分“事实”与“观点”,认为所有的观点都是主观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是主观的,因为有的观点的真假并不取决于观点持有者的个人看法。而且,本书中,“观点”与“信念”是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果你相信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离北极比离赤道近,那么你的观点是真的,但即使你改变了主意,你之前存有这个信念这一点还是真的。如果愿意,你可以把客观的观点称作关于事实的观点或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关于事实的观点都是真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离赤道比离北极近就是一个假的关于事实的观念。

总之,关于事实的观点(信念、断言)与客观的观点(信念、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其真假不取决于主体怎么想。

1.1.3 道德主观主义

哈姆雷特的一句名言“世界上的事并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的想法做了这样的区分”最好地表达了道德主观主义(moral subjectivism)的主旨。有些批判性思维的初学者,像哈姆莱特一样,认为在谈论事物的道德属性时,断言就纯粹是主观的:事情的好坏对错完全依赖于你怎样想。斗牛是否错了呢?在道德主观主义看来,这完全是观点的问题,而且,每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说谁对谁错。

对这两种看法你要多加注意: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主观的,不同的道德观点都有其难以区分高下的正确性。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际案例(虽然这样的案例并不让人愉悦,但它能说明问题)。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凯尔西河公园(1992年4月),三个十多岁的男孩悄悄潜入城市公园的围栏里,公园里有当地孩子们钟爱的一头驴。潜入的几个男孩想骑驴玩,但驴并不听话。被惹怒的男孩们用树枝鞭打这头驴。当驴被打得体力衰弱的时候,男孩们变本加厉地打以致驴已无法站立。这时候男孩们找到一条绳子将驴吊在一棵树上以致驴子在挣扎中死去。

试问:如果这些孩子并不认为他们的做法是错的,因此他们就正确了吗?显然你不会这么看。如果你能叫停鞭打驴的孩子们又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你会制止他们吗?当然会。如果有人真的认为对上述孩子们的行为作正面评价和作负面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倒的确是令人诧异的。

至此你就不会奇怪,大多数道德哲学家都拒绝认为道德观点是纯粹主观的。道德哲学家们认为行为的对错并不依赖于人们的想法。无论你相信什么,折磨驴子或者将体罚驴子的少年们处死都是错误的。纵然基于一系列事件,每个人都认为可以用石头砸死那些通奸的妇女,但因此或因其他任何原由,用石头砸死妇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了观点和断言,知道了客观的观点(断言)与主观的观点(断言)之间的区分,我们了解到虽然有些观点(断言)初看起来是主观的,但究其实质却未必如此。接下来我们就依次学习“论题”和“结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