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要求深入理解思维标准。批判性思考者通常思考如何提问,以更恰当地应用思维标准。而提出这些问题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发我们自发思考,让思考成为我们的内在需求,指导我们不断地更好推理、论证。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关注思维标准和可以应用在生活不同方面的问题。
清晰性
能够提升思维清晰性的问题包括:
■你可以详细描述那个观点吗?
■你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那个观点吗?
■你可以给我一个图解吗?
■你可以给我举一个例子吗?
■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刚刚说的话,看我是否弄清了你的意思。
清晰性是最基本的标准。如果一个陈述是不够清晰的,我们便不能确定它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个陈述,我们就不能对这个陈述做出判断。例如,“我们能对美国教育系统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不清楚的。为了充分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问“在这个问题中,难题是什么”,来获得更清晰的理解。此外,另一个更清晰的问题可能是:“教育者可以做些什么来保证学生获得学习技术和能力,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更成功地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因为增加了清晰度,从而对思维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它以更确定的方式展示了思维任务。
准确性
能够提升思维准确性的问题包括:
■那的确是真的吗?
■我们怎样检查那是不是准确的?
■我们怎样确定它的正确性?
一句话可能是清晰的,但不一定是准确,例如:“大部分狗重超过300磅[1]。”这句话就不准确。准确性要求表达出与实际事物相一致的信息。但是,人们经常用与实际事物不符的方式呈现或描述事件,频繁地歪曲或错误描述事件,当人们用某个特定方式看待事物的时候,这种歪曲尤甚。广告制作者经常使用这种手段以避免消费者看到他们产品的弱点。例如,实际的水中包含小部分的氯和铅等化学成分,而广告陈述:“百分之百的纯净水。”这则广告是不准确的。再如所有小麦都被漂白、施肥,面包里添加了许多添加剂,而广告表示:“这是款百分之百全麦面包”,这条广告也是不准确的。
批判性思考者能仔细地倾听陈述,并且对所听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有根据的质疑。同样地,他们也质疑所阅读内容的准确程度。批判性思维,是关于“哪些是事实,哪些不是事实”的思考,是对描述的一种健康怀疑态度。
同时,因为我们倾向于从狭窄、自我服务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实现信息的准确性可能会很困难。我们自然地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准确的,反对我们的想法都是不准确的。当我们倾向于质疑与自己冲突的观点时,我们也就丧失了对自己早已确信之物的质疑能力。但是,作为批判性思考者,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准确地获得自己以及他人的观点,我们要直面我们思考中的缺陷。
[1]1磅=0.45359237千克。——译者注
精确性
能够使思维更精确的问题包括:
■你能给我更多的细节吗?
■你能讲得更详细一些吗?
陈述能够同时保证清晰度和准确性,但并非能做到精确,就像“杰克超重了”这句话(我们不知道杰克究竟超重了多少——1磅或500磅)。精确性指的是给予他人需要的细节,以让他人理解自己表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当然,一些情境不需要细节。如果你问:“冰箱里有牛奶吗?”然后我回答:“是的。”问题和答案对于这个情境来说,都比较精确(尽管澄清还有多少牛奶可能更发挥作用)。或者想象你病中就医,他不会说:“一天吃两次1.4876946颗抗生素药片。”在这种情境中,这样的精确度水平是没有用的。
但是在很多情境中,细节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例如,你朋友正在经历财政难题,他问你:“现在这个处境中,我能做些什么?”因为没有足够的细节,你不能帮助她。你会问:“详细的情景是怎样的?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相关性
能够使思维更具相关性的问题包括:
■这个观点是怎样与问题相关的?
■它是怎样对问题产生影响的?
■这个观点是如何影响其他观点的?
■这个问题是如何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
一个陈述可能是清晰、准确、精确的,但却并不一定与争论的问题相关。例如,学生通常认为,对课程投入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成绩。但通常来讲,努力并不能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努力并不与成绩相关。当一件事与急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并对其产生影响时,这件事是具有相关性的。当一件事适用于我们尝试解决的难题时,这件事是具有相关性的。无关联思维会让我们思考应该搁置一旁的内容。而相关性思维则让我们的思路保持在正常轨道上。人们的思维缺乏严谨性导致了思维的不相关,这让人们不知道如何分析真正影响问题的因素,进而不能对难题进行有效的思考。
深度
能够使思维更具有深度的问题包括:
■你的答案是怎样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
■你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中的难点的?
■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中最重要的因素的?
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问题的里层时,我们需要深入地思考,确认问题中固有的复杂性,并以积极主动的思考应对这些复杂性。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尽管我们能更深入地思考、能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我们仍然也会发现问题难以解决,不要因此气馁,因为只有我们能够识别并确定问题的复杂性,我们的思维水平才能获得明显的提升。
一个陈述可以是清晰、准确、精确、相关的,但很可能却是表面的——缺乏深度的。譬如,当你被问及如何应对美国的毒品问题时,你回答:“对毒品说不。”这个长久以来用于打击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口号,虽然清晰、准确、精确并具有相关性,然而,却缺乏深度。它仅仅将美国文化中人们普遍使用毒品这一极其复杂的问题表面化。这个回答并未从历史、政治、经济、心理或其他重要角度来探讨毒品成瘾的因素。
广度
能够使思维更广阔的问题包括:
■你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吗?
■是否存在另一种方式看待这个问题?
■从保守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会怎样?
■从……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会怎样?
一连串的论证可能是清晰、准确、精确、有相关性、有深度的,但却可能缺乏广度。无论保守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观点的辩论都是例子,它们都深入到问题中去,但仅仅展现出问题的一个方面。
当我们从不同相关观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们就在用广阔的方式进行思考。当多种不同的观点都与问题相关,但我们忽略了这些观点,没有尝试从其他可选择性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我们就是目光短浅、思维狭隘的。
人们频繁地重复着思维狭隘的错误,原因通常很多:教育的限制、先天的社会中心、本性中的自私、自欺欺人以及思维上的狂妄自大。那些与我们相左的观点经常对我们构成威胁,与把反对观点看成审视自我观点的动力相比,忽略反对观点要容易得多。
例如,你我同住一处,我喜爱大声播放音乐,这惹恼了你。问题是:我应该在你出现的房间里播放音乐吗?你我的观点都与这个问题相关。当我设身处地地考虑你的观点,并理智地进行移情,从你的角度出发时,我会意识到把我的音乐强加给你是不公平的。我也能够想象,当我被强迫听那些让人懊恼的音乐时,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不去设身处地地为你着想,我便不会改变自己自私的行为。主动拒绝考虑相反观点是人的本性。
逻辑性
能够使思维更有逻辑性的问题包括:
■这些组合起来后具有逻辑吗?
■这个真的是有道理的吗?
■这是根据你的论据推断出来的吗?
■如何从证据中得出这样的推论?
■之前你提到过那个,但现在你又在说这个。我不明白两者如何能够同时成立。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思考。当按这些顺序进行的思考能够相互支持并能结合得有意义时,那么这样的思维就是有逻辑的。而当按这些顺序进行的思考并不相互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自相矛盾或根本没有意义时,那么这样的思维则不具有逻辑性。因为人们通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冲突信念,因此,在人类的生活和想法中发现不一致是很容易的。
通过对比学校中的标准试验和学生实际学业表现,我们知道学生通常在基本能力(例如阅读、写作、会话的基本学术技能)和基本学科(例如数学、科学、历史)上存在缺陷和不足。尽管存在这样的证据,教师仍认为他们不需要改变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事实上他们教学的方式确实没有基础性的错误)。根据证据来看,教师得出的这个结论是没有逻辑的,这个结论并没有考虑事实。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患有心脏病,并且医生已经告诉她必须谨慎饮食,以避免病情恶化,但她仍旧认为饮食无关紧要。这里,她得出的这个结论是缺乏逻辑,是没有道理的。
重要性
能够提升思维重要性的问题包括:
■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这个事实是如何在情境中发挥重要性的?
■这些问题中的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这些观点或概念中的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思考问题时,我们要能关注问题最重要(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且考虑最重要的观点或概念。但通常来讲,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要关注问题中的重要信息。尽管许多观点与问题相关,但它们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我们经常没有提出重要的问题,仅仅被表面的、无足轻重的问题所困住。
例如在大学中,很少有学生关注重要问题,例如:一个受到教育的人意味着什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来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相反,学生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在测验中获得优秀成绩?发表一篇文章要求多少页?怎样才能讨得导师开心?
公正性
确保公正性的问题包括:
■我是根据证据做出的判断吗?
■我考虑了其他可能的证据了吗?
■这些假设合理吗?
■考虑到我行为的意义,我的意图公正吗?
■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公正吗?或者我既定的利益会妨碍我从另一个观点考虑问题吗?
■我合理地使用概念了吗,或者我有没有使用概念操纵他人(来谋求自己的私利)?
思考问题时,要做到思维公正。思维公正意味着在情境中公平地思考,根据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如果谨慎地使用本章提出的这些思维标准,你会做到思维公正。我们之所以单独地提出思维的公平性,是因为人类思维中存在自欺本性。例如,我们经常自欺:当我们拒绝相反观点(并因此不能追求我们自私的利益)、追寻非公正的目标、为谋求自己的私利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时,我们还常常认为自己的思维是公正的。
让我们思考一个非公正思维造成对相关事实进行忽略的例子。例如,克里斯蒂和艾比住在一起。克里斯蒂性情冷淡,而艾比性情火热。入冬时,艾比喜欢开着房间的窗子,而克里斯蒂喜欢紧闭窗子。艾比坚称窗子紧闭让她感到极其不适。她在言辞中使用的信息全部是她自己的观点,即她感到热,关窗对她健康不利,并且如果克里斯蒂感到寒冷,可以穿一件毛衣。艾比的思维是不公正的,她没有从克里斯蒂的观点思考支持克里斯蒂的信息,因为这样做意味着艾比将会对开窗做出一些让步。她持有的观点并不合理、公平。
操控他人的人通常以不公正的方式使用概念。让我们想象约翰,例如他很想借杰伊的便携式音箱去旅行。因此,约翰不时地开始拉杰伊出去闲逛。他们在一起时,约翰将杰伊作为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人,而杰伊也开始将约翰认作自己的朋友。所以当约翰开口向杰伊借音箱时,杰伊爽快地同意了(因为约翰是他的朋友)。但当约翰不归还音箱时,杰伊向他讨要,约翰撒谎说弄丢了,事实是约翰从来没想过要把音箱物归原主,并显然从未把杰伊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约翰仅仅是运用了“朋友”这个概念去谋取自己的私利。成为“朋友”仅仅是为了操控杰伊。在这个情境中,约翰对“朋友”这一概念的使用是不公正的。
当我们对结论开展论证时,我们要确认所使用的假设是合理的、基于具体情境事实的。然而,在对假设的思考中,我们常常囿于不合理的偏见之中,经常宽泛、极端地概括,例如:
■自由党对犯罪的态度是软弱的。
■年长者对性没有兴趣。
■年轻人仅仅对性充满兴趣。
■运动员很酷。
■金发女郎是愚蠢的。
■知识分子是书呆子。
■学习很枯燥。
■学校的学习内容与生活毫不相关。
上述这些假设是不合逻辑的,它让我们盲目地做出判断,做出错误结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书呆子,无论何时我们遇见一个知识分子,我们都将断定他是书呆子(并且不公平地对待这个人)。
总之,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标准。思维公正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如何歪曲事实来获得自私的目的。
图5-1表示我们如何将思维标准应用到思维的评估当中。
图 5-1 为了评估思维,我们必须将思维标准应用到思维元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