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美国人平均每天大约要花9个小时来看电视、网上冲浪、打电话、阅读报纸和杂志,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媒体。尽管大多数人都声称自己会对听到的或看到的信息保持合理的怀疑,然而实际上我们被媒体欺骗的程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因此,学习批判性地思考从媒体上看到的、听到的或读到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大众传媒的兴起
20世纪40年代晚期,在电视机出现之前,广播和杂志是大众传媒(mass media)的主流形式,也就是用来影响庞大受众的传播形式。相比之下,小众传媒(niche media)是为了满足少数有特殊兴趣的人,比如养牛、园艺或汽车赛,或者是针对具有特定的人口统计或地理特征的受众,比如女性、非裔美国人或居住在阿拉斯加的人。
到1930年为止,一半的美国家庭都拥有一台收音机。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几家大型国家广播网络为全国听众播放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诸如《生活》《展望》和《星期六晚邮报》等发行量大的杂志也向广大公众传播信息。为了获取视觉新闻,人们会走进电影院观看每周的新闻短片。甚至在电视机问世之后(二战结束不久)的许多年里,也只有3家全国性的商业电台(即ABC,CBS和NBC),另外在某些地区还有几家当地的独立电视台。
在我们的文化中,大众传媒的不断增加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的经验越来越受掌控媒体的大企业而非上一代人所依赖的家庭和教育机构所影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假如没有这些大众传媒公司,我们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能够免费或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欣赏娱乐节目或了解新闻消息——包括新闻、消费者评论以及在线数据库。
广州的报刊亭:世界范围内共有大约20万种杂志,其中大部分是面向某个特定的小众群体。
当今的媒体
现如今,有线电视、卫星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结果,观众或听众获得的信息日益碎片化。就电视而言,尼克频道的目标群体是儿童,MTV的目标群体是青少年和年轻人,美国有线电视台不断重播某些节目以吸引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福克斯电视(FoxTelevision)的目标人群则是年轻的城市观众。甚至有24小时提供购物服务、天气预报、即时资讯的频道。诸如《滑雪》《连线》《岛屿》和《互联网世界》等杂志,以及许多广播电台属于小众媒体,面向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或少数族群。
美国人从哪里获取新闻?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来选择收听或收看哪些媒体。保守派的批评者常常指责具有自由主义偏见的新闻媒体,这种偏见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支持。比如,大多数的新闻媒体曾经支持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堕胎权、更加严格的环境制度、减少军费开支。例如,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绝大多数媒体支持参议员奥巴马。
在我们可选择的新闻媒体剧增的同时,少数几家大型公司控制了新闻媒体。1983年,50家公司掌控着美国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而到了2010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家公司便拥有了美国大多数的新闻媒体产业。这几家公司分别为通用电气、华特迪斯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考克斯通讯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赫斯特集团。《新媒体垄断》(2004)一书的作者贝戈·蒂克安认为,与其说这些媒体企业丰富了媒体的多样性,给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倒不如说他们形成了垄断集团,互相合作,促进了贪婪和保守的政治价值观。例如,华特迪斯尼的企业价值观在倡导传统家庭观和性别刻板印象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中得以显现,同时在华特迪斯尼自己的产品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玩具、衣服、家庭游船和主题公园。因此,一档电视节目、一本杂志或一份报纸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所有者的兴趣和价值观的支配。
除了通过自己的产品来影响公众之外,新闻媒体公司还试图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比如它们每年会为国会竞选活动投入巨资,在游说活动中的花费甚至更多。举个例子,电视、电台和无线网络都要依靠空中无线电频率来传送和接收信息,媒体说客正在试图劝说国会推进空中无线电频率私有化,而空中无线电频率目前是由政府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管理的。这对联邦通讯委员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趋于放松管制。
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是福克斯频道的所有者,他于2007年购买《华尔街日报》和几家新英格兰小报,这一事件导致公众们担忧新闻报道会日益转向保守派立场。
除了媒体公司控制空中无线电频率之外,其他企业通过大众媒体中播放的广告来影响公众。企业可以在电视或电台上的广告时段播放广告,也可以在报纸、杂志或网络上的广告版面刊登广告,但要向媒体公司付费。没有其他大企业的资金支持,媒体公司无以为生。因为广告商向媒体公司付钱,所以公众才可以“免费”观看电视节目或收听电台节目。作为交换,观众或听众必须接受广告。如果一档节目没有吸引公众的注意或者一本杂志的发行量不足,那么赞助商就会撤销广告,媒体公司就会亏损,最终这档节目或这本杂志会倒闭。因此,留住广告商是媒体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