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道德论证

2025年1月20日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道德理论为道德论证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识别道德论证

道德论证与其他论证一样,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然而,与其他论证不同的是,道德论证中至少有一个前提是规范性前提,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前提,陈述什么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什么。道德论证还应包含关于世界和人性的描述性前提。在下面这项论证中,第一个前提是规范性前提,第二个前提是描述性前提(又称为事实前提)。

规范性前提:将不必要的痛苦强加于人是错误的。

描述性前提:监禁限制了囚犯的人身自由,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结论:因此,对人进行监禁是错误的。

道德论证还可能包含对关键术语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定义的前提。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论证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术语不必要的痛苦提供一个定义,论证将会更有说服力。不必要的痛苦可以被定义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遭受的并非绝对必要的痛苦”。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人们的目的是防止罪犯给社会带来更多伤害,监禁是否是惟一保证这些人不再进一步伤害社会的方法,或者说,监禁是否构成了“不必要的痛苦”。

在构建一项道德论证时,人们应当首先直接获取事实。不正确的事实或者假设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例如,直到最近,大多数医生仍然会对濒临死亡的病人撒谎,因为他们认为说出真相会令病人感到沮丧,并会加速病人的死亡。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项关于告知真相所产生影响的研究表明,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来说,如果得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情况,反而会表现得更好,活的时间更长。所以说,良好的意愿并不足以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如果人们做出了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设,或者没有事先检查事实,最终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分析图片


CALVIN AND HOBBES ©Watterson. Distributed by Universal Press Syndicate, Inc. Reprinted withpermi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凯文和霍布斯
讨论问题

1. 根据《道德感》(TheMoral Sense, 1993)一书的作者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威尔逊的说法,一些人天生就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和正义感,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然的美德”。凯文看起来明显缺乏同理心和道德感,这是否意味着他的道德标准低?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2. 将上一问题的答案与个人的自我改进义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构建道德论证

构建道德论证与构建其他论证几乎一样,但有一点不同,即至少应当拥有一项规范性前提。在开始构建道德论证时,首先应像其他论证那样清晰地识别问题。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道德论证的构建。假设你和一个朋友开车去上课。在停车场倒车入库的时候,朋友的车剐蹭了另外一辆车的挡泥板。假设她赶紧把车开出来,离开事故现场。你可以什么都不说,但是如果那样的话,你在朋友逃避事故责任的决策中就扮演了同谋的角色。你应该怎么做?


在关塔那摩监狱中,很多囚犯没能按照联合国《日内瓦公约》的要求,获得法律援助或其他保护措施。

在决定自己应该说什么之后,你就应该构思一系列的规范性和描述性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项描述性前提就是真实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朋友在将车倒入停车位时损坏了旁边一辆车的挡泥板。有些时候,现实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前提。但是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假设旁边那辆车的停靠是合法的,当时没有移动,并且旁边除了你和朋友之外没有他人目睹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出一系列的道德前提,你应当首先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道德义务、权利和价值分别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最应当考虑的是补偿原则;如果我们造成了伤害,不论是故意而为,还是不小心为之,在道德上都有义务去弥补受害者。在这个例子中,由于伤害而应当得到补偿的那个人则获得了相应的权利。实际上,这也是人们需要购买汽车保险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造成了一起自己应当负责任的事故,就必须尊重其他人获得赔偿的权利。

如果你正在与处于道德推理后习俗水平的人交谈,那么这些前提可能已经足够了,你的朋友应该能够得出结论,自己应该采取措施赔偿另外一辆车的损失。然而,如果她说“我不在乎”,或者“如果我这么做了,父母就会知道,他们会很生我的气”,这时又该怎么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在构建道德论证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一种尊重你朋友的方式进行。你有两项义务,一项是关心他人,还有一项是对朋友忠诚。这可能需要你收集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为什么她会如此担心父母的反应?

你可能会增加一个包含互惠原则应用的道德前提,这时你可以问她:“如果有人撞了你已经停放好的车,并且从现场逃逸,你会怎么想?我打赌你会感到非常沮丧,肯定会的。”此时,你应切记在陈述前提的时候不要使用一种指责的语气,那意味着你会犯下秽言谬误或者人身攻击谬误。这种谬误往往会让别人感到疏远,导致你们无法达成令人满意的道德结论或解决方案。

该问题和前提可以概括如下:

问题:你的朋友在停车场剐蹭了一辆停放好的车。她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办?

描述性前提:

· 你朋友在停车场泊车时撞坏了旁边一辆车的挡泥板。

· 你朋友开的是她父母的车。

· 你朋友非常担心父母知道这起事故后会责骂她。

规范性前提:

· 对曾经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人们有道德义务去弥补(守信义务)。

· 被你朋友撞坏车的车主有权利为遭受的损失获得赔偿(福利权利)。

· 我有义务善待并关心我的朋友(仁慈义务)。

· 我有义务对我的朋友忠诚(忠诚义务)。

· 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我们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互惠法则)。

在构建道德论证时,重点并不是要证明你比别人更高尚,而是得到一个能够指导具体行为或政策的结论,并且结论应该合情合理,符合道德价值观。在制定出一系列你俩都同意的相关前提之前,不要急于得出结论。不要先入为主,要懂得变通。在确保尽量减少受到父母责骂的同时,帮助她寻找能够鼓励自己做出正确决定的策略。将这些前提考虑在内,你能够得到下面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结论:你的朋友应当在被损坏的车上留下一张写有自己名字和手机号码的便条,解释发生的事情;你应当陪着朋友一起向她的父母解释这起事故。

这是一项相对简单的道德论证,将所有相关的道德原则考虑在内之后得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学习面临道德困境问题时,以及道德原则和道德关注之间出现冲突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价道德论证

在评价道德论证时,首先要确保论证的完整性,没有遗漏重要的前提。在有些道德论证中,道德前提并没有明确列出。被省略的原因可能是太过明显或者没有争议。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我太生气了!我的平均绩点很高,但是却没有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原因仅仅是我是一个年幼孩子的妈妈。另外他们还说,我的位置应该是在家里。那绝对是不正确的!

在这项论证中,未明确说明的前提便是公正义务:学校有义务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待遇。在这个例子中,惟一需要考虑的相关标准应该基于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而不是学生为人父母的身份。

在一些道德论证中,尚存争议或有疑问的规范性前提有可能被删去。考虑下面这项论证:

描述性前提: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护公民“拥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

结论:我有道德权利去拥有一把手枪。

在这项论证中,未明确说明的规范性前提是“如果一种行为或政策符合宪法,那么它在道德上就是正确的。”换句话说,这项论证假设文化相对主义是正确的。然而,像本书前面提到的那样,这是一个有疑问的前提,因为至少在1865年美国第十三修正案正式获得批准,宣布奴隶制不合法之前,拥有奴隶是一项合法的权利,甚至是一项被美国宪法默许的权利。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在1865年之前,大多数人并不认可这项道德权利。同样,在这项关于手枪的论证里,虽然最终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论证的前提并不支持该结论。

其次,应当保证前提的正确性。如果只有一项前提是错误的,论证也是无效的。例如,有些人支持同居,其根据是结婚前住在一起的人拥有成功婚姻的概率更高。然而,实际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论断:在结婚或订婚前就同居的夫妻中,离婚率明显高于平均值。

此外,道德论证应当尽量避免非形式谬误。例如:

克隆人类是错误的,因为它不符合自然规律。

因此,应当立法禁止人类克隆。

在这项论证中,论证者提出了一个没有根据的假设,认为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在道德上就是错误的,因此犯下了自然主义谬误。如果“不道德”与“非自然”是同义词,那么使用抗生素、佩戴眼镜,甚至穿衣服(至少在温暖气候下)都是不道德的。

另外一种经常在道德论证中出现的谬误是诉诸大众的谬误。在文化相对主义者和处于习俗道德推理水平的人中最容易出现这种谬误。还有一种是以偏概全谬误,文化相对主义者在为文化成见做辩护和拒绝给予某一群体平等待遇的时候,也会使用这种谬误。

最后一种谬误是滑坡谬误,当人们在道德论证中反对某种实践,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的立场时,常常会辩解说,如果我们允许人们这么做,就不得不允许其他类似的行为,这时就容易出现滑坡谬误。这种谬误在关于新技术或新应用的论证中最经常出现,例如对基因工程、同性婚姻和安乐死的论证,因为这时候人们并不十分确定这些技术或应用在未来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只有少数谬误可能出现在道德论证中。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各种非形式谬误,可参见第5章的内容。

解决道德困境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道德价值之间会出现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困境(moral dilemma)问题。在道德困境问题中,无论你选择何种解决方案,都会做错一些事情。如果冲突是发生在道德价值和非道德价值之间,例如流行性或者经济上的成功,我们便不会面临道德困境问题。解决道德困境问题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更好或者是更糟。

在解决道德困境问题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抵制从一开始就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的诱惑,然后通过只选择支持这种方案的事实或原则作为依据,进而将这种解决方案合理化。相反,应当以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道德困境问题。

下面是一个经典的道德困境问题:

1894年5月9日,“木樨草号”游艇从英格兰出发驶向澳大利亚的悉尼,在那儿它将迎接自己的新主人。船上共有四名船员:船长达德利、大副斯蒂芬、船员布鲁克斯和17岁的服务生兼实习船员帕克。游艇驶到南大西洋时因为遇到了风暴而不幸沉没,但是四人侥幸通过一艘13英尺长的救生艇逃生。他们在小敞篷船上漂流了20多天,在这段日子里,由于没有淡水,他们只能靠雨水为生。在最后12天,他们没有吃一点食物,身体极度虚弱,濒临死亡的边缘。船长把四人叫到一起,要为他们的命运做出一个决定。他们应该怎么办?

解决道德困境问题的第一步是清晰地描述事实,包括为所有缺失信息寻找结果。在“木樨草号”全体船员面临的这个问题中,你可能想知道他们能不能捕鱼吃(答案是不可能);他们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已经有一个人即将死亡);他们是否靠近船运航线(没有)。你可能还想知道这四个人的不同状况:家中是否有人等他们,年龄多大等等。

接下来,要列出所有相关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关注。人们拥有尊重生命和不伤害他人的义务,不伤害他人包括不造成伤害和将伤害最小化。在这个例子中,相关的义务还包括平等对待所有的船员和公正义务。挑出某个船员,将其杀死供其他人食用是不公平的。每个船员都拥有不被干预和杀害的自由权利,除非他妨碍了其他人平等的生命权。从另一方面来说,船长对自己的船员应当履行忠诚义务,在一定程度上,他有责任牺牲生命来拯救自己的船员。

一旦你已经收集了所有的事实并列出了相关的道德原则,便可以列出可能的行动方案。现在是需要集思广益并及时给出反馈的时候。将所有能够想到并且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列出来。在这个道德困境问题中,可能的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 船员们可以等待,寄希望于获得救援。

· 大家一起饿死。

· 大家一起自杀。

· 船员们可以吃掉第一个饿死的人。

· 船员们可以杀死最虚弱的人并吃掉他。

· 船员们可以杀死对社会贡献最小的人并吃掉他。

· 有人自愿牺牲,为大家提供食物。

· 大家抽签决定谁将成为食物。

下一步是制定行动计划。船员们已经尝试了第一条行动路线,但是似乎没有获救的希望了,每个人都濒临死亡。他们现在只能从剩下的选项中选择。为了评估其余的行动计划,你应当根据道德原则列表依次进行检查。在理想的情况下,道德困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尽可能多地贯彻道德原则的方案。

不伤害他人的原则要求将伤害降到最小,具体到这个例子中则是将船员的死亡数量控制在最少。由于在第二项和第三项行动计划中没有人能够存活下来,所以它们不是最佳选择。从另一方面说,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杀死一个人侵犯了其自由的权利,对于被杀的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吃掉第一个死去的人虽然很野蛮,但却没有违反道德原则,当然由于同类相食是人类社会的禁忌,文化相对主义者可能不会赞同这么做。但在这种情况下,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符合最多数的道德原则。可是如果没有人先死亡,而每个人都走到了死亡边缘,又该怎么办呢?最后两种解决方案都避免了不公正的问题,可能成为最后的办法。

最后一步是将行动计划付诸实施。为了防止第一个行动方案失败,事先选取一个备选方案也是很好的策略。在一些道德困境问题中,人们可能对论证的前提没有异议,但是仍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因为他们考虑相关道德义务和道德关注的优先次序不同。例如,船长可能会优先考虑功利主义理论,更重视强壮的船员所能发挥的作用。按照这种推理方式,他会希望留下强壮的船员,杀死最虚弱的船员,增加至少一个人能够活下去的机会。而船上的服务员缺乏经验并且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他可能会更看重船长的忠诚义务,认为船长牺牲自己来保护船员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船长对大家陷入险境负有主要负责。从另一方面来说,处于后习俗道德推理水平的人倾向于从公正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可能会更愿意选择最后一种行动方案:抽签决定谁成为食物,因为这是最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法。

而在现实中,最终的结果是船长和其他两位船员杀死了帕克并吃掉了他。三位幸存者最后被一艘瑞士船救起并返回了英格兰。在英格兰,三人遭到了谋杀罪的指控。法院认为,当时的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杀死帕克是不合法的,所以判定三人犯了谋杀罪。这起判决成为航海法中的法律判例并沿用至今。

根据本节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必须包含一项规范性前提之外,道德论证与其他论证基本相同。在试图找到最好的道德立场和行动方案之前,应当首先列出所有的前提。就像在其他论证中应当做的那样,你必须仔细检查描述性前提的准确性。如果使用正确,道德推理将成为你在日常生活中阐明并解决问题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

再想一想

1. 良知如何帮助人们做出道德决策?

· 良知包括认知和情绪两方面。认知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对与错的知识和判断标准,而同理心、道德义愤和内疚等道德情感则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2. 什么是道德推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 科尔伯格和吉利根提出了道德推理发展可分为三个水平或阶段:(1)前习俗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人将自己的需要和考虑置于其他人之上;(2)习俗水平,处于这个水平的人遵照同伴或社会准则行事;(3)后习俗水平,处于这个水平的人能够使用普遍的道德原则,并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大多数成年人和大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

3. 在构建道德论证时,不同的道德理论分别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论证的构建和应用是以道德理论为基础的,道德理论让人们认识到了不同的道德原则、权利和关注,并且了解如何在做道德决策时区分它们的优先次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