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论为理解和解释为什么某一行为正确或错误提供了框架。此外,道德理论还能够帮助人们澄清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事件所涉及的道德关怀,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分类。道德理论是道德推理的基础。人们日常的道德决策和道德推理水平取决于自己所认可的道德理论,即使我们自己可能从未意识并清楚地表达过这一理论。
道德理论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别: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人创造了道德,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或共有的道德原则。相反,道德普遍主义者则认为存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普遍道德原则。
很多美国人无法在一些诸如堕胎和死刑的事件上做出普遍的道德判断,这为美国广泛存在的一种观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人们在道德事件中的立场仅仅是个人观点,当个人观点存在差异时,就没有多少余地可供讨论了。然而,对不同的道德理论进行批判性地评估,可以很快弄清楚哪些理论在解释道德和提供解决方案方面更好。
伦理主观主义
根据伦理主观主义者(ethical subjectivist)的理论,道德不过是个人的观点或感受。如果一个人感到某件事是正确的,那么对这个人来说这件事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例如,已经92岁高龄的J.L.亨特·朗特里(又称“红色”朗特里),最近死于密苏里州监狱。他是一位退休的商业大亨,曾建立起自己的机械公司。第一次实施银行抢劫时他已经86岁了。他说道,“抢劫使我感觉良好,极其好。”抢劫银行使朗特里“感觉良好”,这一事实是否能够在道德上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正确和合理的?伦理主观主义者认为确实如此。如果朗特里对抢劫银行感到“极其好”,那么他的行为在道德上就是正确的,正像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连环杀手“食人魔汉尼拔”,他将折磨和杀死受害者当成了一种享受。
不要将伦理主观主义与人们信仰不同的道德价值观混淆在一起。伦理主观主义已经超出了不同道德价值的范围,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真心实意地认为或感到某件事情是对的,那么这件事对其个人来说就是对的。对你来说,抢劫银行、折磨并杀死他人可能是不正确的,但在伦理主观主义者看来,这些行为对朗特里和“食人魔汉尼拔”来说在道德上却是正确的。由于个人的感觉是评价其行为对错的惟一标准,所以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是错误的。
此外,不要将伦理主观主义与宽容混淆在一起。例如“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一劝诫意味着只要他人没有伤害到你和其他人,就应该去尊重他人并宽容其生活选择这一普遍的道德义务。而伦理主观主义则不鼓励宽容,它允许一个人剥削和胁迫弱者,只要行为实施者相信这么做是正确的。
伦理主观主义是最不具说服力的道德理论之一。拥有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权利并非意味着所有的主张都是同样合理的。实际上,在其他人的伤害行为给自己带来直接且不利的影响时,支持伦理主观主义的大多数人往往就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前面介绍演绎推理的章节中曾提到,假设推理能够提供审视某一理论后果的方法,从而对该道德理论进行分析。考虑下面这项论证:
前提一:如果伦理主观主义是正确的,那么我按照个人意愿和观点行事时在道德上就一定是正确的,包括折磨和强奸未成年人。
前提二:伦理主观主义是正确的。
结论:因此,我按照个人意愿和观点行事,包括折磨和强奸未成年人在道德上总是正确的。
在上面这项有效的假言三段论中,如果不愿意接受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必须舍弃错误的前提:“伦理主观主义是正确的。”如果细细考察就会发现,伦理主观主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理论。它不仅使每个人陷于孤立,还允许人们无需证明其行为的正当性和做出判断,就可肆意剥削和伤害他人。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relativism)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第二种形式。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依赖的不是个人意见,而是社会舆论和习俗。创造道德价值观的不是个人,而是文化。根据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适用于不同文化和不同人群的普遍道德原则或标准是不存在的。相反,道德只不过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习俗。在某种文化中被认为有悖于道德的事情,例如一夫多妻制、奴隶制、家庭暴力或同性恋,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却可能是道德中立的,甚至值得称赞。
文化下的道德标准可能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如果你是一名文化相对主义者,那么你只需要问一问,自己所在的文化或社会当下的习俗或规定是什么,就可以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150年前,美国南部各州的奴隶制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在今天,各个地区的美国人都认为奴隶制是非常不道德的。文化相对主义者并不只是说美国人曾经认为奴隶制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还声称,奴隶制在1863年《解放奴隶宣言》宣布其不合法之前确实是符合道德的。实际上,根据文化相对主义者的观点,不道德的非但不是那些奴隶主,反而是废奴主义者,因为他们违反了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
文化相对主义可以使对某些群体的压迫合法化,并使种族优越感这种错误观念得以延续(参见“图片分析:1930年发生在印第安那州的三K党私刑”)。固执地认为来自于其他文化的人群与自己不可能拥有相同的基本道德标准,这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根据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如果两种文化对于某件事是否符合道德产生了分歧,那么双方便无法基于理性进行讨论或达成一致,因为根本不存在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如果一种文化感受到另一种文化的冒犯或威胁,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孤立或者战争。
奴隶正在被拍卖。奴隶制曾经被文化相对主义者证明是道德的,即便它明显违反了人权。
分析图片
1930年发生在印第安那州的三K党私刑 三K党成员基于其亚文化中“白人至上”的价值观来做出道德判断。这些价值观的表现方式是出于仇恨的犯罪,三K党仇视非裔和拉美裔美国人、犹太人、伊斯兰教徒、非法移民和同性恋者等所有在三K党看来对美国生活方式构成威胁的人。
三K党于1866年成立于美国南部,1869年被正式取缔。但在1915年得到了重建。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三K党已经拥有了500多万名会员,并将恐怖活动的实施范围延伸到了北方各州。在20世纪20年代,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参议员和国会议员在内的不少杰出政治家都是三K党的成员。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美国民权运动的对抗过程中,三K党迎来了又一次的巅峰期。但是自80年代以来,其成员数量出现了持续下滑。目前全美大约只有3000名三K党成员。但是,其他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暴力团体依然存在。
讨论问题
1. 文化相对主义者把道德等同于自己文化或亚文化中的价值观。然而,当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其亚文化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判断?三K党奉行的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政府和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是不符合道德的,这一事实是否对道德判定至关重要?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三K党,那么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是否在道德上值得赞赏?给出你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2. 讨论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时,你做何反应。你体验到怎样的道德情操?文化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反应?
文化相对主义对应的是道德推理中的习俗阶段。与伦理主观主义一样,文化相对主义也不是帮助人们做出道德决策的正确理论。但实际上,人们却常常基于自己的文化去进行道德判断,无论判断的对象是某场战争、堕胎、同性婚姻,还是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