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读到的演绎论证,大多数都不是以标准三段论的形式来表述的。例如,你和室友正在讨论计划中的野餐,应该购买牛肉汉堡还是素食汉堡。室友想买素食汉堡,她提出“吃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的肉是错误的”。这是否是一个有效论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你首先要将她的论证转变为拥有三项命题的标准形式的直言三段论。
将日常命题改写为标准形式
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着手的部分是,找出论证中的结论并将其改写为标准形式。在你室友的论证中,她试图使你相信吃具有理智的动物的肉是错误的。为了将其转变为标准形式的命题,首先提出问题:“这条陈述的数量(全称还是特称)和性质(肯定还是否定)是什么?”由于她的结论只涉及某些肉类,所以数量上应该是特称。而其结论的性质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她说吃肉是错误的,与“不是”相反。所以她的结论可以表述为:“有些食肉行为是错误的。”
然而,这仍然不是标准形式的命题。标准形式的命题应当拥有一项主词和一项谓词,并且主词和谓词都应当是名词或名词从句,两者之间以动词“是”连接。在这个例子中,谓词“错误的”是一个形容词。此时,可以将形容词改写为名词短语,重述为“一种错误的做法”。于是,结论就被改写为标准形式的命题:
判断一项命题的数量和性质并非总是像上个例子中那样简单。在有些情况下,你需要仔细检查命题的语境才能判断出其性质。考虑下面两项陈述:
· 青少年会发生更多的撞车事故。
· 袋鼠是有袋类哺乳动物。
在第一个例子中,说话者指的是所有青少年还是有些青少年?在大多数情况下,说话者指的应该是有些青少年。将陈述转变为标准形式的命题,可以得到:
有些(青少年)是(撞车事故发生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人)。
如果有人试图将这类命题看做全称命题,或将其解释为全部青少年,那他们就犯了以偏概全谬误。我们不能将对有些青少年鲁莽驾驶习惯的陈述概括到所有青少年的身上,因为有些青少年是非常优秀的司机,而有些年长的驾驶员却往往是马路杀手。
在第二个例子中,说话者的陈述是针对所有袋鼠做出的,因为顾名思义,袋鼠都是有袋类哺乳动物。所以,这项命题可以转变为全称肯定(A)命题:
所有袋鼠都是有袋类哺乳动物。
在日常语言中,提示命题是全称命题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每个S都是P。 | 各个S都是P。 |
只有P是S。 | S全都是P。 |
全部P都不是S。 | 只要是S的都是P。 |
任何S都是P。 | 如果任何事物是S,那么它就是P。 |
提示命题是特称命题的表达方式如下:
有些S是P。 | 少量S是P。 |
很多S是P。 | 大多数S不是P。 |
并非所有的S都是P。 | 除了少数例外,S是P。 |
相比于数量而言,命题的性质(肯定或否定)往往更容易进行判断。在英语中,当命题的性质是否定时,下列词语总是出现在原始命题中:no(没有)、nothing(没有任何东西)、not(不是)、none(没有一个)等。但是这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No”也可能出现在全称肯定命题中,如下所示:
No valid syllogisms aresyllogisms with two negative premises.
(没有有效的三段论是包含两个否定前提的三段论。)
将其写成标准形式,该命题可以转变为一项全称肯定命题:
All syllogisms withnegative premises are invalid syllogisms.
(所有包含两个否定前提的三段论都是无效的三段论。)
所以将一项陈述转变为标准形式命题的时候,应当仔细、反复地进行检查,以确保两者之间表达的意思相同。
找出论证中的三个词项
将日常语言中的论证转变为标准形式直言三段论的第二个步骤,是找出论证中的三个词项。如果结论已经转变为标准形式的命题,那么就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两个词项。
在本节开头关于购买素食汉堡还是牛肉汉堡的论证中,结论已经改写为标准形式:“有些(食肉行为)是(错误的做法)。”这时,你可以发现在原始论证中还有一个未出现在结论中的词项:“诸如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这个词项就是论证的中项(M)。有些日常论证并没有明确地表述所有的命题。在本例中,缺省的前提可以写成:“食用具有理智的动物是错误的。”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全称肯定命题,将其改写为标准形式:
所有(对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的宰杀)都是(错误的做法)。
第二项前提可以写成特称肯定命题的形式,因为室友只是说特定类型的食肉行为,而不是所有的食肉行为是错误的。
有些(食肉行为)是(对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的宰杀)。
虽然在英语中,使用动词“involve”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但是不要忘记三段论中的动词必须使用“是”或“不是”。虽然这项前提的措辞不够得体,但不会影响对整个论证的评价。
在一项日常论证中有时会出现三个以上的词项,这就需要对多余的词项进行删减。你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完成这一步。如果有两个词项是同义词,则可合并为一项。如果有两个词项是反义词,或者意思相互对立,则可以通过在反义词前添加“不是”的方法将其删减为一项。如果存在与论证本身关系不大的词项,可以直接将其删去。例如,下面这项论证:
并非所有的鸟类都要迁徙。例如,斑胸金莺就常年居住在佛罗里达的东海岸。
本项论证中一共出现了四个词项:鸟类、迁徙物种、斑胸金莺和常年居住在佛罗里达东海岸的物种。你可以将第二个词项和第四个词项进行合并。比如,将常年居住在佛罗里达东海岸的物种改写为不迁徙的物种。常年居住在佛罗里达这一事实与论证本身的关系不大,所以可以将其删去。此时论证只剩下了三个词项:
没有(金胸斑莺)是(迁徙物种)。
所有(金胸斑莺)都是(鸟类)。
所以,有些(鸟类)不是(迁徙物种)。
将论证改写成标准形式
在找出三个词项,并将所有命题转变成标准形式后,便可以将论证改写为标准形式的直言三段论。大前提放在第一列,小前提放在第二列,结论放在最后。回到本节开始的论证,将其改写为:
所有(对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的宰杀)都是(错误的做法)。
有些(食肉行为)是(对牛、羊等具有理智的动物的宰杀)。
所以,有些(食肉行为)是(错误的做法)。
一旦你将论证转变为标准的三段论,便可以使用维恩图判断论证的有效性。在这个例子中,这是一种有效的三段论形式。也就是说,如果你同意论证的前提,就必须接受论证的结论。然而,即使论证是有效的,你也可以选择不同意该结论,但是你必须证明其中至少一项前提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论证是不合理的。例如,你可以质疑第二项前提,指出只有人类具有理智,所以,供人类食用的肉食动物都不具有理智。但是,同时也需要为自己提出的命题提供证据。
识别和评价演绎论证是日常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使用数学法论证、排除法论证、定义法论证、假言三段论和连锁论证,人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发现确切的未知信息。此外,人们还可以将他人提出的日常论证转变为标准形式,进而分析其有效性和合理性。第9章将主要介绍如何在道德决策和伦理议题中使用批判性思维。
再想一想
1. 什么是演绎论证?
· 演绎论证是指如果论证合理,论证的结论必然能够由前提推断出来。论证的合理性是指论证中的前提都是正确的,并且论证形式是有效的。
2. 演绎论证的类型有哪些?
· 演绎论证的类型有很多,包括排除法论证、数学法论证、定义法论证、假言三段论和直言三段论。
3. 什么是三段论,如何判断三段论的有效性?
· 三段论是指具有两项前提和一项结论的演绎论证。各种类型的三段论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才是有效的。维恩图可用于判断假言三段论的形式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