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因果论证

2025年1月20日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原因(cause)是带来变化或产生效果的事件。因果论证(causal arguments)是指提出一些事物是(或不是)其他一些事物的原因的论证。下面是一个因果论证的例子:

前提1(原因)

[你吃了太多法式炸薯条],并且

前提2(原因)

[你还不去锻炼]。

结论(效果)

[如果再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会变胖的。]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人提出一项论证:吃太多的法式炸薯条和缺乏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与其他归纳论证一样,因果论证的结论也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即使你吃了太多的法式炸薯条,也没有进行锻炼,但是如果你患有新陈代谢障碍或者肠内有寄生虫,你的体重可能也不会增加。

因果关系

在英语中,“because”是常用的前提指示词,其中的“cause”是论证中重要因果关系的标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决策都依赖于这种归纳推理过程。如果我们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那就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因果关系。

一些因果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结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疟疾与蚊子传播寄生性疟原虫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确定因果关系并不像最初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当事件持续进行或循环进行时,人们很难弄清楚哪个事件最先发生,从而可能混淆原因与结果。比如说,我们是由于压力太大而头痛,还是由于头痛而感到压力太大?是观看暴力影片诱导人们出现暴力倾向,还是本身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更喜欢观看此类影片?

当原因与结果或假设混淆在一起,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某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原因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归因谬误。本书第5章曾提到,人们非常容易出现此类谬误,在因果关系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在随机事件之间找到因果关系和固定模式。此外,人们还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事件的原因,而其实却在自己的控制之外。由于这些天生的认知错误,我们在做出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时,务必保持谨慎。

大多数因果关系并不像结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那样直接。相反,可能存在若干个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一些事件或条件只有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原因。其他条件也会导致特定结果的产生,例如,读高中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有助于你获得常春藤联盟大学的青睐,但是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被录取。

相关

当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几率高于可能发生的概率时,这种关系称为相关(correlation)。如果当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那么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例如,每天吸烟的数量与肺癌的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当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而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随之下降时,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超过18岁以后,人们的年龄与是否吸烟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吸烟的可能性就越低。


连环杀人犯泰德·邦迪为自己所做的谋杀辩护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归因范例。与其他很多性侵犯者一样,泰德·邦迪被逮捕后将自己所犯之罪归咎于色情作品。然而,科学家们也仍然无法确定到底是色情作品诱导人们发生性暴力行为,还是本身具有性暴力倾向的人对色情作品更感兴趣。

独立思考

安东尼娅·诺维罗,医疗问题专家

安东尼娅·诺维罗于1944年出生于波多黎各的法哈多市,她自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父亲在她8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是她既没有抱怨也没有屈服,为了脱离贫困与疾病,诺维罗积极地寻找出路。小时候,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她在波多黎各大学里奥彼德拉斯校区获得了科学学士学位,于1970年在波多黎各大学圣胡安校区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于1982年在位于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得了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79年,她进入了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工作。她在医疗保健议题上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非凡成就使她很快声名鹊起。

1989年,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提名诺维罗博士担任美国卫生局局长。在任职期间,诺维罗博士一直致力于寻找并减少引起四个重大公共健康问题——艾滋病、暴力、酒精和烟草的原因。她注意到,青少年和儿童中的吸烟人数自1988年骆驼烟草公司发布骆驼乔广告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为了消除此类影响,她一方面致力于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禁止面向青少年的烟酒广告。她还做了大量的工作向公众宣传如何预防家庭暴力和艾滋病。她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暴力事件和艾滋病新增病例都分别出现了减少和下降,这应部分归功于她所做的工作。

在卫生局局长的4年任期结束后,诺维罗博士又加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继续工作。


讨论问题

1. 讨论在寻找儿童和青少年吸烟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诺维罗博士使用了哪些因果归纳推理方法。

2. 诺维罗博士不幸的童年激励她成为一名医生。讨论你的童年经历对你的长远目标产生了哪些影响。

尽管相关性有时暗示因果关系,例如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例子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但并非总是如此。比如,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无法确定的:

你坐在教室中的位置离讲台越远,你的期末考试成绩就可能越差。

在这项论证中,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学生所坐位置与讲台之间的距离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然而,从这个相关性我们不能推断出,坐在教室的后排会导致学生取得较差的成绩。原因和结果可能是相反的,可能是学习差的学生喜欢坐在教室的后面,又或者是老师更容易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学生的表现,给他们打更高的分数。

构建因果关系

相关常常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起点。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或干扰变量造成相关或因果的出现,这些因素或变量也可能是结果产生的原因,科学家们一般采用控制实验(controlled experiments)以检验其是否存在。

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


控制实验是指将研究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采取正常的实验手段,其实验结果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而控制组又称为对照组,它们并不接受实验处理。例如,在一项药物实验中,实验组可能被要求服用某种胶囊,胶囊内包含需要研究的药物,而控制组服用的则是无毒的安慰剂,例如糖丸,其中不包含有效的药物成分。两个小组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药丸是否含有药物。

公众政策和日常生活决策中的因果论证

制订有效的公共政策和良好的人生规划都依赖于对因果关系的正确推断。批判性思维也要求人们能够识别出可以引起特定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类型。例如,为什么非裔美国人比欧裔美国人更容易在大学期间退学?为什么在现在的调查中,反映经常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大学新生的比例,远远高于1990年时的学生?为什么我最近两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人们理解了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以因果论证作为基础进行决策时,必须确保所获得的信息是最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某个时期成立的事实,随时间变化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下面这项论证:

人们应当确保自己的孩子在看电视时坐在至少离电视6英尺远的地方。坐得太近会伤害孩子的眼睛。

电视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如果收看的电视机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生产的,且总是坐在离屏幕太近的地方长时间观看,那么其释放的辐射水平确实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眼睛出现问题。然而,现在这种因果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如今的电视机都配有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辐射量。

大多数的决策过程都不是那么清晰和明确。当某一项行动或政策利弊并存时,就需要决策者反复权衡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在公共政策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例如,本章结尾处引用了关于大麻合法化的论证,围绕大麻合法化可能带来的效益以及成本和危害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权衡。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分析也非常有用。例如,当你需要选择职业道路时,是去读8年大学,带来一身债务,并且推迟结婚成家的时间,还是去从事要求较低的专业和职业,以便为个人和家庭生活留出更多的精力?


新一代电视机不再给坐得很近的人带来眼睛伤害。

行动中的批判性思维

是时候戒烟了:尼古丁简介——大学生与吸烟现象

大学生中吸烟的人数比例占到了26%。其中一年级学生吸烟的比例要高于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实际上,90%的烟民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虽然大学生中吸烟的人数比例比社会总体水平高,但没有上大学的年轻人中吸烟的人数比例更高,几乎是大学生的两倍。*吸烟比例之所以会出现年龄和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部分原因是,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同,在评估吸烟带来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在批判性推理方面缺乏经验的人,更有可能将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过度简单化,甚至忽略。例如,吸烟的大学生往往只顾眼前的因果关系:吸烟有助于放松,看起来更老成或者更合群,却忽视了吸烟有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例如癌症、心脏病和寿命缩短等。除了目光短浅,只顾暂时满足眼前的需要之外,不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更倾向于夸大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控制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避免患上癌症或者其他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讨论问题

1. 当看到图片中吸烟的女学生时,你有何感想?讨论她们吸烟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对她们的看法。

2. 虽然烟草公司承诺不会投放面向青少年的广告,大多数的烟草广告还是以吸引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为目的,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去抗拒吸烟的诱惑。请对现在的烟草广告进行批判性地分析。这些广告希望在观众心目中建立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效果如何?

* 参见American LegacyFound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d Smoking,"http://www.safeguards.org/content/tobacco/FSCSpdf.

对原因的错误认识常常导致误会,造成归咎的对象是错误的,或者伤害性行为和态度的持续存在。21%至40%的年轻成人声称,在与恋爱对象约会的过程中经历过至少一次的人身侵犯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是女性。约会暴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于施暴者本身的性格,例如难以控制的坏脾气,或者小时候的受虐史。甚至更常见的是,他们将受害人的行为视为攻击产生的主要原因——“她惹我生气”“是她要求的”“她穿的太撩人了”以及“我这么做是因为她和其他男生打情骂俏”。制作关于约会强奸的宣传品,以教育女性更加坚定地说“不”,制订一系列的计划以帮助有暴力倾向的男性控制愤怒,这些解决方案对女性遭受暴力原因的评估都过于简单化。

那些认为女性本身的行为是导致肇事者做出攻击行为最主要原因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潜在原因——男性和女性在文化上的权力不平衡。然而,不幸的是,很多用于防止校园约会暴力的方案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种权力不公平,相反却使用中性的材料。这些方案在减少约会暴力方面收效甚微。除非人们能够认识到这种不平衡是恋爱关系中出现暴力的原因之一,否则这些预防方案仍然很难取得效果。

评价因果论证

了解如何评价因果论证能够帮助你在个人生活和公民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下面给出了评价因果论证的四条准则:

1. 因果关系的证据应当具有说服力。在没有进行仔细研究之前,不要匆忙下结论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证明因果关系存在的证据越多,论证的说服力越强。对轶事证据持怀疑态度。控制实验是确定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的最佳方法之一。

2. 论证不应当包含谬误。一些非形式谬误常常不经意地出现在因果论证中,其中最常见的当属错误归因谬误,这种谬误是指人们观察到某一事件在另一事件之前发生,就将该事件确定为另一事件的原因。

另外一个常见的谬误是无知谬误,它是指人们仅仅因为无法证明某一事物不是原因,就认定该事物是原因,或者因为无法证明某一事物是原因,就认定该事物不是原因。第三种可能出现在因果论证中的谬误是滑坡谬误,当论证者过高估计了某一原因的影响,认为其产生了特定的结果时,就会出现这种谬误。回顾这些谬误可参见本书第5章。

3. 数据是当前最新的。在基于因果关系接受某项论证或做出决策时,应当首先保证所获信息是当前最新的。因为某个因果关系可能曾经正确,但现在已不再有效,这时结论就可能出现错误。

4. 结论不应超出前提支持的范围。当人们把相关关系错认为是因果关系,或者过高估计了因果关系中原因事件的影响,就可能出现结论超出前提支持范围的错误。除非在前提中陈述的是足够充分的原因,否则都应当在结论中使用“可能”(probably)或相似的修饰词。

在批判性思维中,识别和分析因果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与其他归纳论证一样,因果论证的结论也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然而,确定某一事件可以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价因果论证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再想一想

1. 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存在哪些不同?

· 演绎论证中的结论与前提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归纳论证的结论与前提之间只存在可能的联系。演绎论证有对错之分,而归纳论证只有强弱之别。

2. 基于概括的论证如何帮助人们了解更多关于总体的特征?

· 基于概括的论证通过研究从总体中选取的代表性样本来了解总体的特征。这一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和科学实验来实现。

3. 类比论证有哪些用处?

· 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比论证能够帮助人们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世界。类比推理也常被用于在法庭审判时参考之前相似案例的判决。

4. 因果论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 掌握因果关系是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果论证能够帮助人们决定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关系,而不是去无端臆测或盲目迷信。因果推理对大多数科学观测和实验来说至关重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