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证时使用有歧义的单词或短语、使用不明确的语法结构,或混淆两个极为相近的概念均会导致歧义谬误(fallacy of ambiguity)。语言和沟通技能欠佳的人更有可能使用这些谬误或者受到这些谬误的欺骗。歧义谬误包括语词歧义、构型歧义、错置重音和分解谬误。
语词歧义
如果论证中使用的关键术语有歧义——也就是说关键术语不止一个含义——而且在论证过程中术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出现语词歧义(equivocation)。当语境中本来就有歧义的关键术语含义模糊不清时,最容易发生语词歧义。比如,森林里的一棵树倒下了,而周围没有人,关于这棵树究竟是否发出了“sound”(声音),两个人发生了舌战。而这场舌战的产生正是因为“sound”这个关键术语有歧义。在这个例子中,两个持不同意见的人运用了sound的不同定义。
下面是关于语词歧义的另一个例子:
一家熟食店门口贴着:“动物不许入内”。我想我们不得不找另外一家饭馆吃午餐,因为我们是人类,很显然人类是动物。
这一论证包含了动物这个单词的语词歧义。熟食店的主人所说的动物是指不严谨的、大众意义上的非人类动物,而说话的人则使用了科学的、生物学上的动物定义。
下面再举一个此类谬误的例子:
卡尔:患绝症的病人有权利决定自己死亡的方式和时间。
胡安:不对。美国法律并没有赋予人安乐死的权利。
在这场争论中,卡尔说的权利是指道德上的权利,而胡安则使用了权利的不同定义——也就是法律上的权利。法律上的权利和道德上的权利是不同的。比如,从法律上讲,我们可能拥有奴隶的所有权,就像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南方人那样,但不是道德上的所有权(这是今天所有美国人都认可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些道德上的权利,比如要对配偶忠贞、诚实,但这并不是法律上的权利。
在我们错误使用一些相关词汇时,比如高、小、强壮、大或者好等词,也会犯语词歧义这类谬误。比如:
两岁的凯蒂很高。而她的父亲不算高,仅能算作中等身高。因此凯蒂比她父亲还要高。
罗纳德·里根是一个好丈夫;因此,他也是一个好总统。
在这两个例子中,高和好这两个相关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用作了相同的论据。这就像拿苹果与橘子相比较。一个高个子小孩和一个高个子大人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同样,里根是一个好丈夫的事实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会是一个好总统。
为了避免出现语词歧义的谬误,在进行论证或讨论之前,你应该清晰地界定任何有歧义的单词或短语。而且,你要避免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相关词汇作为相同的论据。
这个标志是语词歧义谬误的例子,目的在于制造幽默。芒果真的美味还是你应该逃命?
构型歧义
当一个论证中含有语法错误时会出现构型歧义(amphiboly),它将得出不止一个结论。比如:
特瑞·夏沃的母亲和她的丈夫在她的生命问题上持相反的意见。
在这一表述中,关涉的问题是,是否把饲管从脑损伤的特瑞·夏沃身上移除(这个问题曾在2005年引起美国全民激烈的大讨论),而含混不清的措辞使得结论不清不楚。究竟是特瑞·夏沃的丈夫,还是她的父亲(也就是她母亲的丈夫)持相反的意见?(在这一案例中,特瑞·夏沃的丈夫要求移除饲管,而她的母亲和父亲则相信她仍然有重新恢复意识的机会,因此坚持保留饲管。这个悲惨的家庭陷入了两难,并一度成为热门的政治话题,最后法院要求移除饲管,允许特瑞·夏沃死亡。在随后的尸检中,人们发现由于多年处于昏迷状态,特瑞·夏沃的大脑已经缩小至不足正常大小的一半,而且她的植物人状态是不可逆转的。)
广告商也许会故意使用此类谬误,希望消费者能解读到比实际表述更多的含义,正像下面倩碧Happy香水的广告语。
Wear it and be happy!(喷上它并且快乐起来!)
在这里,并且(and)这个词是有歧义的。and可以用来表达两个完全不相关、互为独立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表达两种观点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比如“喷上这款香水,而且如果你这样做,你会变得开心。”当然,广告商期望我们上当,将广告语理解为第二种解释。然而,如果我们使用了Happy这款香水,结果却没有变得更加快乐,从而试图起诉倩碧做了虚假广告时,我们确信,广告商肯定会宣称他们在广告中使用and这个词,从来没想过用它来暗示因果联系。相反,他们极有可能会说,and仅仅是个连词,用来连接两个毫无关系的观点。而与此同时,我们因为模棱两可的语言而上当受骗,从口袋里掏出了钱,人也变得更加不快乐。
从轻松的一面看,滑稽演员使用构型歧义来娱乐观众,就像下面摘自1996年的电影《终极笑探》中的对话:
代理人:先生,我们刚刚从直布罗陀巨岩的代理人那里收到一条信息。
主管:是什么?
代理人:西班牙海岸的一块大岩石。
为了避免构型歧义的谬误,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语言和语法,这样我们论证的含义才会清晰明白。当我们对如何理解某个句子感到不确定时,应该让说话的这个人更加清楚地重新表述这个句子。
分析图片
做出糟糕的选择
讨论问题
1. 漫画中的学生犯了哪种谬误?请讨论,如果这个学生不能认识到这一谬误,可能导致他做出怎样糟糕的选择?
2. 设想你是漫画中学生的父母。讨论若要提醒他注意自己的错误想法,你会对说些什么。
错置重音
错置重音(accent)谬误是指根据句中重读或强调的单词或短语的不同,句子的含义发生变化。比如:
近乎发狂的母亲:我不是说了吗,“不要玩火柴”?
犯错的女儿:但是我没有玩这些火柴啊!我在用它们烧掉墨菲先生的厂房。
据学校报纸所说,学校管理者正在采取严厉措施,禁止校外饮酒。不过我很高兴听说他们同意在校内饮酒。
在第一个例子中,犯错的女儿通过把重音放在“玩”这个单词上改变了母亲发出警告的含义。在第二个例子中,这个学生通过强调“校外”这一用语,错误地得出学校领导只反对校外饮酒的结论。
当我们从上下文中抽出一段话时也会出现错置重音谬误,这样会改变其原来的含义。比如,“断章取义”就是把经文内容从原来具体的语境中抽出来以证明某一特定的观点。异教团体经常使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来支持他们神学上的论点。下面这段话摘自钦定版《圣经》,本章开头提到的吉姆·罗伯茨异教团体正是引用了这段译文,来说服新成员不仅必须放弃世俗的私人财物,而且也必须放弃家庭、朋友、学业和职业规划。
同样,无论是谁,如果不能放弃他所拥有的一切,他就不能成为我的信徒。《路迦福音》14:33
事实上,不管是耶稣还是他的门徒都没有放弃或否认与家人以及朋友的关系,通过忽略这一事实,异教团体的领导者犯了错置重音的错误。
如果你不确定某一论点强调或重读的是哪个词语,你可以请这个人重复或解释他想表达的意思。如果你怀疑某个论据是从上下文语境中抽取出来的,你可以回过头去查找原文——在这个例子中就是钦定版的《圣经》。如果把论据放回原文中,其含义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论据就是不合理的。
分解谬误
分解谬误(fallacy of division)是指将集合或整体的特征不恰当地推论到其中的元素或部分上。如此一来,我们会错误地认定整体的每一部分都具有整体的一般特征。也就是:
整体G具有特征C。
X是整体G的一部分。
因此,X也具有特征C。
比如:
男性比女性高。
丹尼·迪维图是一位男性。
因此,丹尼·迪维图比一般的女性都高。
很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女性的平均身高为5英尺4英寸,比丹尼·迪维图高4英寸。而且,我们有时仅仅根据某个人或某件事与某一特定群体有关系来判断其好坏。如下面这个例子所表明的:
我听说加拿大人真的是好人。因此,来自萨斯喀彻温省的德里克也肯定是个好人。
尽管加拿大人作为一个群体人很好可能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推论每个加拿大人都是好人,比如德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