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一用理性看清复杂的世界-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再谈论证-识别论证-论证其他术语和概念-外在因素:逻辑之外的装饰物-第2章 两种推理-两种论证-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理解论证的技术-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模糊-歧义-抽象-定义术语-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度-断言及其来源-评估断言的内容-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可信度与新闻媒体-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委婉语和粗直语-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刻板印象-暗示-闪烁其词-贬抑-夸张-替代证明-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源自愤怒的“论证”-威吓手段-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合理化-主观主义谬误-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因人纳言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滑坡论证-错置举证责任-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直言判断-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直言三段论-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真值函数论证-演绎: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MP)-演绎:真值函数的等值式-条件证明(CP)-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随机变异、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日常非演绎论证-类比:未尽的话题-民意调查:问题和缺陷-数字游戏-第11章 因果解释-两种解释-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形成假说-因果联系的机制和背景知识-普遍的因果陈述-因果推理中的错误-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价值判断-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道德慎思-法律推理-美学推理-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批判性思维——术语表+批判性思维工具-译者序-前言-绪论-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的强弱-公正性需要什么-思维谦逊:努力发现自己对未知知识忽视的程度-思维的勇气:培养自己敢于挑战大众信念的勇气-思维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学习理解相反的观点-思维正直:用同样的标准评判他人和自己-思维坚毅:不轻易地放弃;战胜挫折和困难-对推理的信心:重视证据和推理,将之视为发现真相的重要工具-思维自主:重视思考的独立性-认识思维特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第2章 你处于批判性思维前四个阶段的哪个阶段-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第3章 自我理解-第4章 思维的组成-思维的成分-生活实例:杰克与吉尔-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目标-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批判性思考者能够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立场-第5章 思维标准-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三种问题类型-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关注问题的类型-关注思维标准-关注思维元素-关注问题优先次序-关注思维领域-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第8章 了解优秀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典型的大学课程设置和典型的大学生-理清你所学课程的最基本概念-了解一门学科的逻辑-确保课程设计对你有效-听说读写和思考-第9章 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第10章 决策和问题解决-评估决策的模式-决策的逻辑-决策的维度-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维度-越过解决问题的陷阱-第11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了解自我中心思维-理性思维-自我中心的两种模式-人类心理的病态倾向-理性的挑战-社会中心思维-第12章 如何甄辨新闻中的媒体偏见和宣教-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宣教和新闻报道的撰写-歪曲报道来支持特权的观点-成为新闻批判性读者的步骤-媒体对媒体偏见的意识-对新奇和轰动效应的偏爱-关于新闻媒体的疑问-找到替代的信息来源-被淹没、忽视和弱化处理的报道-使用网络-第13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诡计-三种类型的思考者-思维谬误的概念-分析概括-类比和隐喻-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避免两个极端-第14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道德推理的基础-区分道德和其他思维领域-理解我们的固有自私-第15章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核心理念#1:思维、感受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核心理念#2:这是有逻辑的,并且你能把它弄清楚-核心理念#3:进行定期评价,提高思维的质量-第16章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核心理念#4:自我中心是默认的心理机制-核心理念#5:审慎对待我们周围人的自我中心-核心理念#6:人们倾向于做出超出个人经验的概括-核心理念#7:误把自我中心思维作为理性思维-核心理念#8:自我中心思维是自动发生的-核心理念#9:我们经常通过控制或顺从来谋取权力-核心理念#10:人类的社会中心倾向是天生的-核心理念#11:理性的发展需要练习-第17章 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总结-阶段5:高级的思考者-阶段6:完善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前言-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1 信念和断言-1.2 论题-1.3 论证-1.4 认知偏差-1.5 “真”和“知识”-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第2章 两类推理-2.1 论证:基本特征-2.2 两种论证-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2.6 道德、情感和逻辑-2.7 理解论证的技术-2.8 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3.1 模糊-3.2 歧义-3.3 抽象-3.4 定义术语-3.5 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性-4.1 断言及其来源-4.2 评估断言的内容-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4.5 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5.1 修辞技巧I-5.2 修辞技巧II-5.3 修辞技巧III-5.4 修辞技巧IV-5.5 替代证明和重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6.1 诉诸情感的谬误-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6.3 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7.1 诉诸人身的谬误-7.2 生成谬误-7.3 稻草人谬误-7.4 虚假的两难境地-7.5 滑坡论证-7.6 错置举证责任-7.7 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8.1 直言判断-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8.3 直言三段论-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9.4 真值函数论证-9.5 演绎-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第11章 因果解释-11.1 两种解释-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11.3 形成假说-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11.5 验证因果假说-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12.1 价值判断-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12.3 道德慎思-12.4 法律推理-12.5 美学推理-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1:批判性思维为什么很重要-优秀批判性思维者的特征-批判性思维与自我发展-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批判性思维之问+2:理性与情绪-什么是理性-情绪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理性与情绪-信仰与理性-批判性思维之问+3:语言与沟通-何为语言-定义-评价定义-沟通风格-使用语言来操纵-批判性思维之问-4 知识、证据与思维中的错误-人类知识及其局限性-评估证据-直接经验和错误记忆-传闻和轶事证据的不可靠性-专家与可靠性-评估某个观点的证据-研究资源+思维中的认知和知觉错误-知觉错误-难忘事件错误-概率错误-自我服务偏差-自我实现预言-社会错误与社会偏见-批判性思维之问+5:非形式谬误-歧义谬误-不相关谬误-个人攻击(人身攻击)谬误-诉诸强力(恐吓策略)-诉诸怜悯-诉诸众人-诉诸无知-以偏概全-稻草人谬误-转移注意力(熏青鱼谬误)-包含无理假设的谬误-窃取论题-不恰当地诉诸权威-暗设圈套的问题-虚假两难法-不合理的因果谬误-滑坡谬误-自然主义谬误-避免谬误的策略-批判性思维之问+6:论证的识别、分析和构建-什么是议题-论证与修辞术-识别论证-拆分和图解论证-评价论证-构建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7:归纳论证-概括-类比-因果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维持大麻的非法性-大麻合法化及管制-寻找前进之路+8:演绎论证-演绎论证的类型-假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的标准形式-利用维恩图图解命题-利用维恩图评价直言三段论-将普通论证转换为标准形式-批判性思维之问-格雷格诉佐治亚州案:多数意见摘录-终极惩罚:为死刑的辩护-欧盟死刑备忘录+9:伦理与道德决策-什么是道德推理-道德推理的发展-道德理论:道德是相对的-道德理论:道德是普遍的-道德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罗伊诉韦德案:主要意见书节选-关于堕胎的辩护-拒绝选择:让女性远离堕胎之苦+10:市场营销与广告-消费文化中的营销-营销策略-广告与媒体-广告评价-批判性思维之问-管制儿童食品广告-广告与言论自由:警惕食品保姆+11:大众传媒-美国的大众传媒-新闻媒体-科学报道-互联网-媒介素养: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批判性思维之问-网络剽窃的弊端:十大危害-为网络剽窃感到高兴的四大理由+12: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评价科学假设-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托马斯·库恩与科学范式-批判性思维之问-不可简化的复杂性:达尔文进化论的障碍-对智能设计理论的生物化学论证的回应+13:法律与政治-政府的社会契约论-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美国政府的立法机构-美国政府的司法机构-批判性思维之问

评估某个观点的证据

2025年1月19日 字数:1790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对某种观点的证据所做的分析应当是准确、无偏见的,而且要尽可能的全面。可靠的证据应该与其他相关证据保持一致。此外,支持该观点的证据越充分,该观点就越可信(参见“独立思考:蕾切尔·卡逊,生物学家和作家”)。从批判性思维的观点来看,盲目地坚持缺乏证据支持的立场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时,人们无法为某一观点找到可靠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去寻找与观点相矛盾的证据。例如,一些无神论者反对上帝的存在,理由是世界上存在那么多的邪恶,这岂不是与上帝存在相矛盾?当存在反对某一观点的证据时,就有很好的理由去怀疑它。然而,如果没有矛盾证据,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认为该观点还是有可能正确的。

独立思考

蕾切尔·卡逊,生物学家,作家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拿到动物学硕士学位后,蕾切尔·卡逊(1907—1964)受雇于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成为了一名撰稿人。1951年她的著作《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使她可以离开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作家。

早在1945年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为过度使用DDT等化学类杀虫剂感到忧虑。虽然之前已经有人试图提醒公众这些强力杀虫剂的危险性,但是作为一名专业和认真的研究者,她的名声以及智力上的好奇心,促成了她的成功。她开始调查现有的关于杀虫剂影响的研究。她的名声也使她得到了该领域内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和专业上的帮助。

《寂寞的春天》于1962年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大型化学公司,包括孟山都和维尔思克开始对她进行猛烈的攻击,谴责她是个“歇斯底里的女人”,没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著述。即使面临对簿公堂的威胁,卡逊也没有退缩。因为她的研究结论证据充足,准确无误,反对者们无法在她的证据中找到漏洞。《寂寞的春天》这本书改变了美国的历史进程,开启了新的环境保护运动。


讨论问题

1. 回顾自己的经历,你是否曾经冒着激怒或疏远自己家人、老师或老板的风险,通过理性的论证,捍卫自己有可靠证据支持的立场。最终的结局如何?这么做是否值得?说明你的理由。

2. 蕾切尔·卡逊是一个人能够改变世界的典型例子。展望自己的未来,你能够在哪些方面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评估某个观点时,人们需要提防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出现。证实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原来假设的证据,拒绝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证据。这种倾向如此强烈,以至于当出现一些与自己深信不疑的观点相矛盾的证据时,人们会忽视甚至曲解这些证据。在一项研究中,针对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持支持和反对观点的人居然引用了同一项研究成果,即关于死刑是否能够起到威慑犯罪作用的研究,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解释以支持各自的观点。如果证据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人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的缺陷上面,并质疑研究的有效性,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有意歪曲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立场。政客也会挑选有利于自己立场的证据,阅读持有相同观点的文章,听取支持自己先前信念的证据。2002年华盛顿的美国政策制定者们宣称,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映出的正是这种情况。相同的情况还会出现在一些新闻播报员和记者身上,他们对特定的事件有着坚定的信念,往往也会犯证实偏差的错误。

证实偏差也可能以其他的形式出现。例如当证据不支持自己的观点时,人们往往会对其进行更加严密的仔细检查。美国广播公司《今夜世界新闻》的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介绍了一项“反驳”触摸疗法的研究。触摸疗法是一种在印度被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治疗师利用自己手中的“能量”帮助病人纠正身体内的“能量场”。这项研究是由一名四年级学生艾米莉·罗莎作为科学课程的一项课题完成的。后来,一家权威医学期刊引用了这项研究。以该研究为基础,期刊编辑断定触摸疗法是无效的。因为该编辑本身就对非传统疗法有偏见,他将所有涉及触摸疗法的“研究”都看做低标准的证据,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人们习惯于犯证实偏差的错误,很多学术性科学期刊要求研究者同时呈现否定性的证据以及相关数据的反面解释。脑成像研究发现,当人们遇到肯定自己先前偏见的结论时,即使最终证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做决定的过程也伴随着愉悦的反应和快乐的情绪。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出一些策略,强迫自己仔细检查证据,尤其是那些肯定先前观点的证据,以质疑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面对那些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证据。


电影《达·芬奇密码》融合了历史真实事件与作者的虚构,由汤姆·汉克斯和奥黛丽·塔图主演。

在评估证据时,对可靠性程度的要求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对证据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的要求就应该越高。依照法律,法庭在定罪时要求证据必须非常可靠,因为宣判一个无辜的人有罪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尽力避免重蹈赖利一案的覆辙。当然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早上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有雨,这对出门带雨伞或雨衣的决定来说绝对是一个充足的理由。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