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愿意审视自身经验的准确性。我们前面提到,大脑会对感官经验进行组织与解释,而不是直接记录,因此,直接的感官经验并非绝对可靠。即使某些重大事件对人们来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但这些记忆并不像科学家曾经认为的那么稳定。1986年发生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四年后对当时的目击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很多人关于那次航空灾难的记忆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甚至“看见”了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能够改变记忆。当警察无意地使用一些诱导性问题时,证人的证词有可能产生偏差,对事件的记忆甚至也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本章开篇介绍的被错误定罪的彼得·赖利谋杀案正是如此。
错误记忆能够显著地改变目击者如何“记住”一个事件,就像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中的情形一样。
语言改变事实的力量令人触目惊心,这可以通过诱导性的问题如何改变目击者对某一事件的感知体现出来。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首先观看了一场车祸的视频短片,然后回答下面的其中一个问题。问题都是关于发生车祸时车辆行驶的速度,但是每个问题询问的方式稍有不同。下面是具体的问题,括号中是每个问题答案的平均值:
1. 当两辆车猛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有多快?(41英里/小时)
2. 当两辆车冲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有多快?(40英里/小时)
3. 当两辆车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有多快?(38英里/小时)
4. 当两辆车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有多快?(35英里/小时)
5. 当两辆车碰触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有多快?(32英里/小时)
注:1英里≈1.6公里
目击者报告的不可信程度令人咋舌,有时会给执法工作、事故调查和案件侦破带来困难。
虽然事实上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车祸的短片,但参与者会根据动词的强烈程度给出不同的速度。当问题中提到两辆车是猛撞或冲撞在一起的时候,参与者回答的速度最高,而当问题中提到两辆车仅仅是碰触在一起的时候,参与者回答的速度则要低得多。
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记忆能够和真实的记忆一样栩栩如生,令人深信不疑。在侦破工作中,目击者的指认错误率现在已经超过了50%。目击者对嫌疑犯的错误指认已经成为误判产生的首要原因。在2002年发生于华盛顿特区与弗吉尼亚交界处环形路的一起枪击案中,福克斯新闻频道首先报道了一名目击者声称看到嫌犯驾驶着一辆白色的货车逃走。这条新闻播出后,相继又有多名目击者向警方证实,在其他犯罪现场也看到嫌犯驾驶的是一辆白色货车。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白色货车的搜捕后,警察发现嫌犯当时驾驶的是一辆蓝色汽车,而不是目击者们所说的白色货车。由于听信了这些目击者错误的描述,警察在抓捕嫌犯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人们确实非常容易受到他人描述的影响,常常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记忆,甚至能够生动地回忆起从未发生过的事,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记忆综合征(false memory syndrome)。心理学家们发现,从未发生过的童年小事很容易以假乱真,例如五岁时曾在商场走失,或者参加一场婚礼时不小心洒了葡萄汁,这些事件只要经过三次的重复强化,就会有大约25%的人“回忆”起来,甚至能够提供细节。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记忆的真实性与人们对记忆的自信程度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产生扭曲的记忆呢?该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解释说,有些人没有在记忆的过程中使用批判性思维,而只是不假思索地接受,因此就容易产生虚假的记忆。在“行动中的批判性思维:记忆策略”专栏中介绍了记忆策略的使用,这些策略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记住新信息。当事情发生时保持警觉并仔细分析,对“记忆”中出现矛盾的地方提高警惕,我们就会更少地受到错误和歪曲记忆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