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使用语言来操纵

2025年1月19日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语言可以用来告知,也可以用来操纵、欺骗。操纵可以通过使用情绪性语言、修辞手法或蓄意欺骗等手段实现。古语有云:“棍棒石头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言语伤害不了我”,这句话忽视了人类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语言可以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言语可以鼓励我们,但也可以伤害、侮辱我们。

情绪性语言

正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情绪性语言用来引发某种情绪。比如,统治(regime)、前后不一(flip-flopper)、顽固不化(obstinate)、吹毛求疵(analretentive)等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激发对抗情绪。相反,政府(government)、灵活多变(flexible)、坚定不移(firm)和干净利落(neat)这些词可用来唤起积极情绪。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大力使用“改变(change)”这个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非要传递任何实质信息,而主要想唤起选民积极的反应。

当一件真实事件正处于危急关头时,情绪性语言会扭曲事实,阻碍我们从批判性思维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当情绪性语言被用来掩盖薄弱的观点或证据不足的事实时,或者在媒体中冒充新闻时,尤其危险。比如,由于恐怖主义一词容易激发民众极为负面的情绪,因此《纽约时报》尽可能少用这个词。国际新闻副总编伊桑·布朗纳解释道:“我们非常谨慎地使用恐怖主义这个词,是因为它是个含义丰富的词汇,直接描述某一群体的目标或行为比重复‘恐怖主义’一词更能为读者服务”。《泰晤士报》在描述法律时,也尽量避免使用改革(reform)这样的字眼,因为对读者而言,法律应当是自动合理的。

情绪性语言常见于对广受争议的政治问题和道德问题的讨论中,特别是当情绪高涨时。下面是读者写给编辑的一封信,关于使用试管婴儿剩下的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问题,请你思考一下:

如果你愿意,两种过程都会损害胚胎或试图扮演上帝。为什么一个可以被接受,而另一个却被视为对生命的威胁?丢弃剩余的胚胎,把它们扔进垃圾箱,这种事情在这个国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为什么丢弃反而比用来挽救生命显得竞少了些许荒谬?为什么我们能够接受利用胚胎制造更多的人,尤其是在当前有如此多的儿童正处于无家可归的状况下,而不能接受利用胚胎来挽救那些身患严重疾病的人?我发现这种观点是伪善的,自以为是的。


新闻出版物经常依靠头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刺激销量。

在这封信中,作者没有提供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逻辑论证,而是使用情绪性语言攻击反对干细胞研究的人。

“有可乐相伴,事事更如意”“令人满足的口味”“坚如磐石”这些广告语都是用来操纵人们去买某种产品,而不是提供信息。最著名的两个州宣传语是“我爱纽约”和“弗吉尼亚,爱的拥抱”。拉斯维加斯的口号“在这里发生,在这里结束”在2003年帮助其吸引了3500万游客。

我们所使用的词语会带来现实的后果。集体强奸经常发生在游戏或仪式中,选择的受害者往往被认为是“女色情狂或荡妇”,意指受害者“需要”。情绪性语言的使用使男人更容易参与到集体强奸中,而且不把自己视为强奸犯。

修辞手法

如同情绪性语言,修辞手法(rhetorical devices)也不使用推理,而是运用劝说来让他人接受某种观点。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委婉语、粗直语、讽刺和夸张。

委婉语(euphemism)是运用中性或积极的词汇代替消极词汇来掩盖或粉饰真相。有时,委婉语很幽默,而且很容易被看穿(参见专栏“行动中的批判性思维:个人广告中‘代码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但有时委婉语也会使真相模糊不清,制造假象。用“最终解决”这样的词暗指在纳粹德国消灭犹太人的企图则是较为阴险的委婉语之一。

委婉语常用来掩饰一些社会敏感话题。比如,用“去世”这个词来代替“死亡”,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对死亡话题的避讳。再比如,我们使用“隐私部位”或“国境之南”这类“文雅”的词汇来代替“阴道”或“阴茎”。与此相似,流行歌星珍妮·杰克逊在超级碗星期天表演中裸露胸部被描述为“走光事件”。这些委婉语透露出,我们的文化对过于露骨的性的语言感到不适或尴尬。

语言有能力改变我们如何看待现实。人们使用委婉语来让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认识问题。在战争年代,交战双方的领导者都试图让老百姓认为战争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高尚的,以此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比如,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是“持久自由行动”和“国家建设”,而不是侵略或占领。我们的士兵正在“为目标服务”,而不是要杀掉敌军的士兵。在战争中被无辜杀害的敌方平民是“附带的损失”。我们自己部队的意外开枪被称为“误杀或误伤”,这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友善的词。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不是用裹尸袋,而是用“传送管”运回家。为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国军队卖命的秘密士兵被称为“秘密安全顾问”,而不是雇佣军。

行动中的批判性思维

个人广告中“代码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委婉语

解释

40岁上下

52岁了还指望停留在25岁

漂亮的

在镜子前花费很长时间

喜欢步行

汽车被收回

灵活的

绝望的

自由精灵

物质滥用者

爱好玩乐的

期望被款待

很有幽默感

看了很多电视

派对焦点

糟糕的冲动控制能力

外向的

吵闹的

身体健康

还活着

时髦的

拼命追赶街边一时的风尚

深沉的

在需要啤酒时说“请”

随心所欲

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

渴望知己

离监视只差一步

讨论问题

1. 运用具体的例子,讨论使用委婉语是如何导致沟通不畅和错误的期望,如以上所列出的?

2. 当你想给某个人留下讨人喜欢的印象时,你会使用哪些委婉语来描述自己?

摘自FortuneCookies, http://personal.riverusers.com/-thegrendel/euph.html

由于一些旧词汇的含义过于消极,商业界也会创造一些新的词汇。公司不再开除雇员,取而代之的是裁员、解雇、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或轮岗等。后来,这些词汇也被认为太消极。比如,“裁员”这个词被更具人性化的词语“缩小规模”所替代。另外,像“旧车”或“二手车”这样的词用“有经验的车”来代替。有些委婉语被人们广为接受,甚至成为词典中的定义。比如,“裁员”这一词汇在20世纪70年代便被添加到词典中。

政治上正确的语言经常以委婉语为基础,比如在表述“瘸子”和“疯子”时,用“残疾”和“精神病”这类更为中性或积极的词汇来代替。政治纠正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限制了仇恨言论,尤其是在校园里。美国百余所大学目前依然有言论准则,用于对某些形式的言论加以约束,包括仇恨言论和“违反礼仪的准则”。若你要了解更多关于限制校园里自由言论的信息,请参见本章最后的专栏“批判性思维之问: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设立自由言论区的观点”。

有些人对言论准则持支持态度,认为其可以鼓励人们更加宽容,接纳多样性。而有些人则认为,这些准则恰好适得其反,通过审查开放性讨论和批判性思维,强硬地掩盖了偏见和狭隘的问题。比如,关于所谓的种族歧视的观点,默认的压抑使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种族偏见和隔离不再是问题,然而事实却是,美国许多学校的种族隔离状况比1954年更加严重。而早在1954年,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就宣布了学校隔离不合法。


政治家常因使用操纵性语言而著称,尤其是在竞选活动中,他们经常对某些直接问题避而不谈,而只谈他们认为选民想听到的回答。

乔治·奥威尔在小说《一九八四》中描写了社会中语言操纵的潜在作用,尤其是当权者对语言操纵的运用。奥威尔告诫道,当权者通过对政治危险性高或具有攻击性的词汇或概念进行净化,再用委婉语加以替代,如此一来,言论自由成为不可能,反抗专制也更加困难。如果不抵抗这种趋势,我们将会陷入矛盾的思想中,而且会成为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没有灵魂的机器人。

粗直语(dysphemism)与委婉语相反,是用来产生负面效果的。人们创造了death tax这个词语表示遗产税,用来表达反对这一税种的情绪。在关于堕胎的争论中,anti-choice这个词是支持堕胎的人创造的,用来向反对堕胎权的人表达负面情绪。

粗直语在赢得一部分群体支持的同时也会疏远另一部分人。政治家会使用粗直语来夸大文化差异,制造“我们与他们”的思想。用邪恶轴心这样的词来描述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伴随而来的是美国2002年掀起的一场反对这些国家的公众舆论,以及支持攻打这些国家的观点。

讽刺(sarcasm),是另一种修辞手法,包括嘲笑、侮辱、奚落和冷嘲热讽。讽刺的力量来源于大多数人都憎恨被嘲弄这一事实。像其他修辞手法一样,讽刺可以歪曲批判性分析,并对讽刺对象产生敌对情绪,下面是有人写给《新闻周刊》编辑的一封信:

我们正处于血腥的国外战争中,国债给我们的金融期货带来很大威胁,憎恨美国的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惹怒保守的俄勒冈州投票者的是同性恋者结婚吗?我彻底理解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

运用讽刺手法的人经常用幽默来做托辞。但是,对于被讽刺的对象来说,那完全不是有趣的事情。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需要识别这种修辞手法,不要小觑它。

夸张(hyperbole)是使用夸大的手法来扭曲事实的一种修辞类型。比如,有名大学生抱怨道:“今天课堂上教授点我的名字时,我想我差点就死掉了。”有些记者在发布报道时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甚至将故事夸大到荒谬的地步。《世界新闻周刊》有篇报道的标题竟然为“太平间工作人员的打鼾声吵醒了死者”。

在政治中也存在夸张,有些事实也会被夸大和扭曲。在伊拉克战争刚开始的几个月,伊拉克信息部长萨哈夫在报告战争形势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他向公众宣告伊拉克部队大胜联军,尽管事实完全与此相反。昔日的堕胎权支持者伯纳德·尼芬逊医生也曾使用过夸张的修辞手法,他为了赢得公众对堕胎合法化的支持,夸大了因非法堕胎导致母亲死亡的人数。他后来写道:“我承认,我知道这些数字统统是假的,但在道德范畴内,它是有用的数字,是被广泛接受的数字。”在这些例子中,夸张都涉及有意的欺骗和说谎。

而有些人则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故意夸张。然而,不可否认,习惯性地使用夸张会损害一个人的信誉。正像喊“狼来了”的小男孩,当狼真的来了时,我们反而不再相信了。

欺骗与说谎

虽然修辞手法会涉及欺骗(deception),但并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人们故意的。有些欺骗是人们所期望的,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在玩扑克或准备一次惊喜的聚会时。而另一方面,说谎(lying)却是“在没有取得对方同意前提下的有意误导”。隐瞒或遗漏某些消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信息,因此欺骗也可能会导致说谎。

在1998年普拉·琼斯提出的克林顿性骚扰案中,律师在询问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是否与莫妮卡·莱温斯基存在性关系之前,先对“性”进行了界定。克林顿断然回答没有。他的回答基于该定义没有将“嘴巴”作为参与性行为的身体部位之一。不过关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之间不恰当的性关系,克林顿后来承认他之前的回答是有意“误导的”,“给大家留下了错误的印象”。1998年12月,众议院以伪证罪和妨碍司法公正罪通过了对克林顿的弹劾案,两个月后参议院做出了无罪宣判。

像克林顿所说的那样,大多数谎言是为了避免陷入麻烦或掩盖不正当的行为。而所谓善意的谎言,可以用来缓解社交焦虑,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或者让别人对我们有更加积极的看法。而其他的谎言,像尼芬逊医生夸大因非法堕胎导致母亲死亡的人数以及在战争中对敌人说谎则被认为是合理的,为的是追求更高的善。

谎言除了会破坏真诚的沟通之外,还导致一些伦理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害某个人的感情或促进我们所认为的“更高的善”而撒谎,这在道德上能否被接受?为了拯救生命而说的谎言又如何?大多数伦理学家认为,多数谎言是不合理的。说谎会破坏信任,像发生在比尔·克林顿身上的那样。此外,在谎言的基础上做出政治决策或生活决策都有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在错误信息的误导下,战争有可能被发动。在谋杀案中,如果负责调查的警官或陪审团相信谋杀犯的谎言,那么凶手就会逍遥法外,逃之夭夭。

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受别人谎言的蒙骗。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与别人交流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说谎,而仅有18%的谎言被识破。普通人只有55%的时间能够区分说谎者和说真话的人之间的不同(并不比偶然的可能性大多少)。即使谎言被揭穿,人们有时也会陷入矛盾思想中——明明知道自己曾经相信的是谎言,却依旧按照谎言仿佛是真的那样采取行动。

所幸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自己发现别人说谎的能力。训练有素的谎言捕手,比如警察、FBI调查员和一些心理治疗师区分说谎者和说真话的人的准确性能达到80%~90%。他们的准确性几乎可以达到多导生理记录仪或测谎机器的水平。专业的谎言捕手仔细地观察说话者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大多数人在说谎时,身体语言和说话的声调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9岁到14岁的儿童在说关于性虐待的谎话时(9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说性虐待的谎话),倾向于按照时间顺序报告虐待的过程,因为打破时间顺序捏造故事非常困难。相反,说真话的人会不停地跳转,而且掺杂着当时的气味、背景噪音和其他感觉等多方面的信息。与说谎话的人不同,说真话的人常常对自己的故事进行自动的修正。

说谎会产生认知和情绪上的负荷。因此,说谎话的人很少动,也很少眨眼。因为他们需要额外的能量记住刚才说过的话,使自己的故事保持连贯。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紧张或声调变高,说话时会不时地停顿。说谎的人比说真话的人更少犯言语错误,也很少返回来补充“忘记的”或“不正确的”细节信息。


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能够暴露大量的信息。图片中左边女孩的笑容是伪装的,而右边女孩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

加利福尼亚萨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计算机,它可以阅读人类快速变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多导生理记录仪只能记录心率和出汗程度,而有些聪明的说谎者是能够控制这些指标的。科学家期望计算机有朝一日能够确定不同面部表情下掩藏的真实情绪。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身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人类还是计算机,在辨别欺骗时都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

虽然最初我们会被某个人的谎言所欺骗,但我们也要乐意审查其他人为其他相反的证据所说的话,这些人可能是朋友、亲戚或媒体。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应该时刻准备检查信息的来源,确保其可信,避免掉入欺骗的陷阱。我们也需要注意操纵性语言。情绪性语言和修辞手法常使我们忽视眼前的问题,在缺乏任何实际信息或合理推论的情况下支持某种立场。

语言是符号沟通的一种形式,能够让我们组织和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语言可以表现我们对现实以及自己是谁的概念。我们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人类的文化。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需要对使用的词语做出清晰的界定,并且要随时留心自己和别人的沟通风格。可惜的是,语言也会通过故意欺骗或修辞手法造成误解或形成刻板印象。良好的沟通技能在批判性思维中至为关键,同时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发明了各种实验和设备来评估某个人所做陈述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比如图片中的多导生理记录仪。

再想一想

1.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信息性,即传递关于世界和我们自己的信息。指示性语言的功能是影响人们的行动,而表达性语言是为了沟通情感。最后,礼节性语言在某些正式场合中被使用。

2. 为什么在评价和解释词语的定义时,要特别注意?

· 定义是不固定的——它们可以有外延意义,描述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的属性;它们也可以有内涵意义,包括了基于以往经验的感受和想法。同样,还有约定定义、词典定义、精确定义和说服定义。

3. 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使用的?

· 修辞手法被用来说服别人。委婉语使用积极词汇代替消极词汇,用以掩盖事实;粗直语则相反,用来激起消极反应。两者都是修辞手法的例子。其他的修辞手法还包括讽刺和夸张。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