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一用理性看清复杂的世界-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再谈论证-识别论证-论证其他术语和概念-外在因素:逻辑之外的装饰物-第2章 两种推理-两种论证-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理解论证的技术-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模糊-歧义-抽象-定义术语-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度-断言及其来源-评估断言的内容-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可信度与新闻媒体-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委婉语和粗直语-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刻板印象-暗示-闪烁其词-贬抑-夸张-替代证明-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源自愤怒的“论证”-威吓手段-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合理化-主观主义谬误-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因人纳言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滑坡论证-错置举证责任-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直言判断-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直言三段论-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真值函数论证-演绎: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MP)-演绎:真值函数的等值式-条件证明(CP)-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随机变异、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日常非演绎论证-类比:未尽的话题-民意调查:问题和缺陷-数字游戏-第11章 因果解释-两种解释-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形成假说-因果联系的机制和背景知识-普遍的因果陈述-因果推理中的错误-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价值判断-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道德慎思-法律推理-美学推理-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批判性思维——术语表+批判性思维工具-译者序-前言-绪论-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的强弱-公正性需要什么-思维谦逊:努力发现自己对未知知识忽视的程度-思维的勇气:培养自己敢于挑战大众信念的勇气-思维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学习理解相反的观点-思维正直:用同样的标准评判他人和自己-思维坚毅:不轻易地放弃;战胜挫折和困难-对推理的信心:重视证据和推理,将之视为发现真相的重要工具-思维自主:重视思考的独立性-认识思维特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第2章 你处于批判性思维前四个阶段的哪个阶段-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第3章 自我理解-第4章 思维的组成-思维的成分-生活实例:杰克与吉尔-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目标-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批判性思考者能够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立场-第5章 思维标准-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三种问题类型-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关注问题的类型-关注思维标准-关注思维元素-关注问题优先次序-关注思维领域-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第8章 了解优秀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典型的大学课程设置和典型的大学生-理清你所学课程的最基本概念-了解一门学科的逻辑-确保课程设计对你有效-听说读写和思考-第9章 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第10章 决策和问题解决-评估决策的模式-决策的逻辑-决策的维度-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维度-越过解决问题的陷阱-第11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了解自我中心思维-理性思维-自我中心的两种模式-人类心理的病态倾向-理性的挑战-社会中心思维-第12章 如何甄辨新闻中的媒体偏见和宣教-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宣教和新闻报道的撰写-歪曲报道来支持特权的观点-成为新闻批判性读者的步骤-媒体对媒体偏见的意识-对新奇和轰动效应的偏爱-关于新闻媒体的疑问-找到替代的信息来源-被淹没、忽视和弱化处理的报道-使用网络-第13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诡计-三种类型的思考者-思维谬误的概念-分析概括-类比和隐喻-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避免两个极端-第14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道德推理的基础-区分道德和其他思维领域-理解我们的固有自私-第15章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核心理念#1:思维、感受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核心理念#2:这是有逻辑的,并且你能把它弄清楚-核心理念#3:进行定期评价,提高思维的质量-第16章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核心理念#4:自我中心是默认的心理机制-核心理念#5:审慎对待我们周围人的自我中心-核心理念#6:人们倾向于做出超出个人经验的概括-核心理念#7:误把自我中心思维作为理性思维-核心理念#8:自我中心思维是自动发生的-核心理念#9:我们经常通过控制或顺从来谋取权力-核心理念#10:人类的社会中心倾向是天生的-核心理念#11:理性的发展需要练习-第17章 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总结-阶段5:高级的思考者-阶段6:完善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前言-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1 信念和断言-1.2 论题-1.3 论证-1.4 认知偏差-1.5 “真”和“知识”-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第2章 两类推理-2.1 论证:基本特征-2.2 两种论证-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2.6 道德、情感和逻辑-2.7 理解论证的技术-2.8 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3.1 模糊-3.2 歧义-3.3 抽象-3.4 定义术语-3.5 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性-4.1 断言及其来源-4.2 评估断言的内容-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4.5 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5.1 修辞技巧I-5.2 修辞技巧II-5.3 修辞技巧III-5.4 修辞技巧IV-5.5 替代证明和重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6.1 诉诸情感的谬误-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6.3 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7.1 诉诸人身的谬误-7.2 生成谬误-7.3 稻草人谬误-7.4 虚假的两难境地-7.5 滑坡论证-7.6 错置举证责任-7.7 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8.1 直言判断-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8.3 直言三段论-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9.4 真值函数论证-9.5 演绎-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第11章 因果解释-11.1 两种解释-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11.3 形成假说-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11.5 验证因果假说-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12.1 价值判断-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12.3 道德慎思-12.4 法律推理-12.5 美学推理-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1:批判性思维为什么很重要-优秀批判性思维者的特征-批判性思维与自我发展-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批判性思维之问+2:理性与情绪-什么是理性-情绪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理性与情绪-信仰与理性-批判性思维之问+3:语言与沟通-何为语言-定义-评价定义-沟通风格-使用语言来操纵-批判性思维之问+4 知识、证据与思维中的错误-人类知识及其局限性-评估证据-直接经验和错误记忆-传闻和轶事证据的不可靠性-专家与可靠性-评估某个观点的证据-研究资源-思维中的认知和知觉错误-知觉错误-难忘事件错误-概率错误-自我服务偏差-自我实现预言-社会错误与社会偏见-批判性思维之问+5:非形式谬误-歧义谬误-不相关谬误-个人攻击(人身攻击)谬误-诉诸强力(恐吓策略)-诉诸怜悯-诉诸众人-诉诸无知-以偏概全-稻草人谬误-转移注意力(熏青鱼谬误)-包含无理假设的谬误-窃取论题-不恰当地诉诸权威-暗设圈套的问题-虚假两难法-不合理的因果谬误-滑坡谬误-自然主义谬误-避免谬误的策略-批判性思维之问+6:论证的识别、分析和构建-什么是议题-论证与修辞术-识别论证-拆分和图解论证-评价论证-构建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7:归纳论证-概括-类比-因果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维持大麻的非法性-大麻合法化及管制-寻找前进之路+8:演绎论证-演绎论证的类型-假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的标准形式-利用维恩图图解命题-利用维恩图评价直言三段论-将普通论证转换为标准形式-批判性思维之问-格雷格诉佐治亚州案:多数意见摘录-终极惩罚:为死刑的辩护-欧盟死刑备忘录+9:伦理与道德决策-什么是道德推理-道德推理的发展-道德理论:道德是相对的-道德理论:道德是普遍的-道德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罗伊诉韦德案:主要意见书节选-关于堕胎的辩护-拒绝选择:让女性远离堕胎之苦+10:市场营销与广告-消费文化中的营销-营销策略-广告与媒体-广告评价-批判性思维之问-管制儿童食品广告-广告与言论自由:警惕食品保姆+11:大众传媒-美国的大众传媒-新闻媒体-科学报道-互联网-媒介素养: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批判性思维之问-网络剽窃的弊端:十大危害-为网络剽窃感到高兴的四大理由+12: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评价科学假设-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托马斯·库恩与科学范式-批判性思维之问-不可简化的复杂性:达尔文进化论的障碍-对智能设计理论的生物化学论证的回应+13:法律与政治-政府的社会契约论-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美国政府的立法机构-美国政府的司法机构-批判性思维之问

批判性思维之问

2025年1月19日 字数:3054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关于大学入学平权法案的观点

平权法案是指,采取积极措施,弥补过去在雇佣和大学入学过程中针对少数族群或妇女等群体的不公平。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裁定学校的种族隔离政策是违反宪法的,黑人孩子与白人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一个平权法案是1959年由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提议的。平权法案计划和立法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民权时代得到进一步扩展。

1978年,一位叫阿伦·贝基的白人,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告上法庭,原因是他的入学申请遭到学院拒绝,而分数比他低的少数民族学生却被录取。最高法院判决贝基胜诉,裁定反向歧视也是违反宪法的。1996年11月,随着“209提案”的通过,加州成为第一个禁止在公共部门实施平权法案的州,包括州立大学的入学。华盛顿州和得克萨斯州也通过了禁止州立大学入学平权法案的投票。

2003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根据种族身份对申请者进行加分的入学政策是有缺陷的。然而,法院最终还是裁定,法学院和大学招生时依然可以将种族作为考虑个体申请的诸多因素之一。

平权法案与高等教育

最高法院裁定密歇根大学录取案前后

南希·康托尔

南希·康托尔现在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校长。当年平权法案提交给美国最高法院时,她正任密歇根大学的教务长。本篇文章刊登于2003年1月28日的《芝加哥论坛报》,她对大学录取的平权法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种族融合的确十分艰难,各种族之间除了具有共同的集体恐惧、刻板印象和原罪之外,实现种族融合的基础真是少之又少。美国是时候认真考虑大学教育平权法案的真正意义了:它是丰富白人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教育和智力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将种族作为大学录取的考虑因素。

在美国最高法院结束密歇根大学录取案之前,有关争论主要聚焦在人们获得的相对利益上,而这些争论都偏离了重点。大学录取一直以来都具有相对利益,原因在于大学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成本很高。

在这个重视标准化测验分数的年代,人们很容易忘记,高等院校在招生时总是还会考虑申请者许多其他方面的经历,包括来自哪个地区,他们的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他们的领导经验怎么样。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应该为个体融合多种生活经验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这是非常合理的,的确也很关键。种族是美国生活的基本特征,它对一个人必须在校园里有所作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招生应该具有种族意识,充分考虑所有学生——土著美国人、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白人——的文化差异和历史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布什总统把密歇根大学的平权法案称为“配额制”是错误的。

密歇根大学不存在配额制。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竞争。种族只是附加因素,招生还会考虑学生其他的生活经历和才能,总统的建议应该会实现。密歇根大学有色人种学生所占的比例每年都在发生变化。

布什说,他认为大学入学应该是“种族中立的”,而且他还说,他支持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诉贝基案的原则。但他不可能两面都讨好。在校方对贝基的决定中,种族是不中立的,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核心因素,就像50年前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那样。在这两件案例中,最高法院勇敢而正直地敦促国民思考种族这一问题。 最高法院大法官里维斯·鲍威尔对贝基案的裁决带来的不仅是关于有色人种学生的问题,他还把美国的种族问题摆在了桌面,督促教育者联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融合的环境。

如果我们被告知不要考虑种族问题——转而去编造某些制度,比如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公立学校对学生进行班级排名,或通过编造一些委婉的托辞,比如“文化传统”,以此来掩饰过去的种族歧视,同时也不重视种族在国家的未来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可能性,那么又怎能实现布朗和贝基的愿望,构建一幅美国各种族和谐的美好图景呢?

我们要吸纳各个种族,而不是将他们排除在外。我们要把种族当作一个积极类别,成为决定录取哪些学生时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

问题

1. 根据康托尔的观点,平权法案是如何同时有利于白人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的?

2. 康托尔说“大学招生应该具有种族意识”,是什么意思?

3. 总统布什对平权法案持什么态度?康托尔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观点?

4. 康托尔是怎样运用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诉贝基案的裁决,支持自己对大学录取平权法案的观点的?

总统对密歇根州大学平权法案的评论

乔治·W. 布什

乔治·W. 布什于2001至2009年间任美国总统。2003年1月15日,布什在白宫发表了一场演讲,声称密歇根大学的平权法案政策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宪法的。

最高法院很快就会审理一桩关于公立大学入学政策和学生群体多样性的案件。我强烈支持任何种类的多样性,包括高等教育的种族多样性。但是,密歇根大学为达成这一重要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实质上,密歇根大学的政策相当于一种配额制,仅仅根据种族身份对未来的学生进行不公平的奖励或惩罚。因此,明天政府将向法院提交一份文件,证明密歇根大学仅仅根据学生的种族身份额外加分,对少数种族学生实行定额招收的入学政策是违反宪法的。

我们的宪法明确规定,所有种族的公民在法律面前都必须是平等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在美国,种族歧视是事实,它给许多公民造成了伤害。作为国家、政府和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谨慎地对待歧视。然而,在致力于纠正种族歧视这种错误的同时,我们决不能采用制造另一类错误的做法,这样会使种族分裂问题变成难以解决的痼疾。

就种族、经济水平和民族而言,美国是一个多元的国家。高等教育制度应该反映国家的这种多样性。大学教育应该教给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友善。如果学生与不同背景的人一起生活,互相学习,这些价值观就会受到强化。然而,根据种族身份来招收学生或将他们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的配额制,提供的机会却是不公平的,容易引起种族分裂,而且完全违背了宪法的宗旨。

在最高法院正在审阅的案件中,密歇根大学制定了一项基于种族招生的政策。在本科阶段,非裔美国学生、一些西班牙裔学生和土著美国学生在满分150分的考试中可以多加20分,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经历,而仅仅是因为具有非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土著美国人的身份。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密歇根大学的招生体系中,最高的能力倾向测验分数仅占12分,累计得100分的学生一般都能被录取,因此,仅因种族身份而奖励的20分经常会成为决定因素。

法学院为了达成预定的比例目标,允许某些少数种族学生入学,而其他成绩更优秀的申请者却被拒之门外。这就意味着,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的主要依据是他们皮肤的颜色。制定这种招生政策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结果却造成了种族歧视,而这种歧视是错误的。

美国有些州正在使用创新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主体的多样性。近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不使用配额制也可以达成多样性目标。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招生体系已经表明,通过确保整个州最优秀的高中生入学,包括低收入社区的学生,可以实现大学最广泛的种族多样性。在这些州中,种族中立的招生政策已经实现少数种族的入学比例接近过去基于种族的招生政策中的入学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超过了后者。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目前美国大学校园中少数种族学生的数量。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需要更加努力。大学官员要有责任和义务认真有效地开展工作,从各行各业选拔学生,而不是依赖于违反宪法的配额制。学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应该广泛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学生潜在的能力和以往的生活经历,以此寻求多样性。

我们政府必须努力让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能够负担起上大学的费用。同时,因为我们致力于种族平等,所以我们必须确保美国的公立学校能够为来自任何背景的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这也正是我去年签署的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

尽管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隔离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我们仍需要努力克服种族歧视,让所有人都享有平等机会的承诺真正得以实现。我的政府会采用法律允许的任何方式来继续积极推进多样性和平等机会。

问题

1. 根据布什的观点,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和密歇根大学本科学院的平权法案政策是什么?

2. 布什根据什么理由声称密歇根大学的平权法案政策既不公平,又违反宪法?

3. 根据布什的观点,为什么美国增加多样性非常重要?

4. 布什为提高美国大学的多样性提出了哪些建议?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