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

2025年1月19日  来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 作者:朱迪丝·博斯 提供人:yehe60......

通过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你可以变得更加独立,而且不容易受狭隘思想的影响。在这一节,我们将了解妨碍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阻碍我们分析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和观点。

思维的三层模型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水平:体验、解释和分析。但要记住,这种分类是人为的,只是为了重点突出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尽管分析处在思维过程的最高点,但三层模型是循环往复、不断变化的,有时人们为了进一步确认会从分析水平返回到经验水平,也会根据对新信息的分析重新修正原来的解释。人们决不会只有单纯的经验或分析。

经验(experience),是第一个水平,包括直接经验和从别处得到的信息或经验事实。经验是批判性思维和论证的基础。它为解释和分析过程提供基础材料。在这一思维水平,我们只是描述自己的经验而不是试图理解它们。比如:

1. 在工作面试中,我被拒绝了。

2. 当我离开教室时,马克为我开门。

3. 在美国,克隆人类是违法行为。

4. 尽管黑人仅占美国人口的12.9%,但却占囚犯数量的45%。

5. 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只有58.4%有资格的美国选民进行了投票。该比例在18~25岁的年轻人群中甚至更低,仅为41.9%。

解释(interpretation),是第二个水平,需要我们努力弄清经验的含义。思维的这一水平包括人们对经验的个体化解释,也掺杂着集体和文化的思想。有些解释是我们依据事实而做出的;而有些则仅仅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个人情感或个人偏见。下面是对上述经验的可能的解释:


图1.1 思维的三个水平

1. 我没有获得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没有熟人。

2. 马克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他认为女性太弱小,自己开门费劲。

3. 如果克隆人类是违法的,那么它必定是不道德的。

4. 黑人在囚犯中占据这么大的比例是因为黑人男性天生比白人男性更暴力。

5. 美国年轻人在选举中不投票是因为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

分析(analysis),是第三个水平,需要我们提高思维能力,批判性地审视自己或别人对经验的解释,拒绝采纳狭隘或过于宽泛的解释。大家共同完成的分析最有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解释和分析技能。分析经常以提出问题开始。下面列举这些问题是我们对上面的解释进行分析时所提出的:

1. 我没有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没有熟人,面试技能不足,还是没有达到这份工作所需要的条件?

2. 马克为我开门的目的是什么?

3. 为什么克隆人类是违法的?是否在某些情况下,克隆人类是可以被接受的?

4. 有没有证据表明黑人男性天生暴力倾向更强?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受到的歧视更多?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解释黑人男性在囚犯中的过高比例?

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的美国人,不参加投票选举?联邦政府的选举投票是不是应该像有的国家那样实施强制措施?会不会是候选人的原因?

思维的这个三层模型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动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为了确认,人们常常从分析水平返回至经验水平。作为批判性思维者,不仅要明白推理过程很重要,而且要知道推理联系实际也很重要。

抗拒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会制造一些障碍使自己固守的观点免受争议。抗拒对批判性思维起着阻碍作用,它被界定为“运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机制是僵化的、冲动的、适应不良的和不加分析的”。

当我们感受到威胁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运用防御机制。但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把抗拒作为应对问题的方法,那么它将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习惯性抗拒会妨碍自我发展,因为它会促使我们回避与自己原有观点不同的新经验和新观念。如果有些人所持的观点得到了公共舆论或法律的支持,那么当这些观点受到挑战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抗拒:他们不希望改变现状。

除此之外,抗拒会使人产生焦虑,因为它把我们置于一种防御状态,远离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使我们无法与别人合作,不能想出有效的行动计划。

抗拒的类型

抗拒有多种类型,包括回避、愤怒、陈词滥调、否认、无知、从众、思想斗争和分散注意力。

回避(avoidance) 我们运用回避这种机制来逃避某些人或某些情况,而不是对不同观点进行探索。有些人强烈支持某种观点,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们只与赞同自己观点的人为伍,只阅读和观看支持自己观点的文献和电视新闻。我曾参加过一次教堂祷告,牧师在布道时严厉斥责了梅尔·吉布森的电影《耶稣受难记》,认为这部电影充满了暴力,而且对耶稣被出卖和死亡经历的描述也不恰当。祷告之后,我问她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她说没有。当我告诉她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时,她只是皱了皱眉,然后迅速转身离开去跟别人交谈。作为抗拒的一种形式,回避会使人不愿意与持相反观点的人交流,甚至会对他们产生敌意。

愤怒(anger) 我们并不总是回避持不同意见的人。有些人在面对不同观点时,无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而是感到愤怒。与身单力薄或缺乏社会资源的人相比,身体强壮或拥有强大社会资源的人更容易愤怒,并强迫不同意见的人保持沉默。愤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怒视、恐吓、身体暴力、团伙行动,甚至战争。

但并非所有的愤怒都表示抗拒。当我们听说最喜爱的一位教授由于是阿拉伯人而被学校拒绝长期聘用时,我们会感到愤怒,或者说是义愤填膺。这种愤怒可能会促使我们给当地报纸写一封抗议信,从而纠正这种不公平。在第2章,我们将会更多地了解情绪在批判性思维中的积极作用。

陈词滥调(cliches) 说些陈词滥调会妨碍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比如不断重复类似的话:“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于我”“一切都是相对的”“众口难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以及“我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广告商和政治人物经常使用陈词滥调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让大家不再关注产品的质量或即将发生的社会问题。陈词滥调也会使我们不能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当然,适当地运用陈词滥调也会有助于阐明某个观点,但是,习惯性地使用它们会对批判性思维起到阻碍作用。

否认(denial) 根据美国国家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每30分钟就会有一起因酒驾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酒驾造成的死亡人数在所有交通事故中占41%。尽管这些数据令人震惊,但酒后驾驶的人却经常否认自己喝醉。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驾驶,拒绝代驾。

许多美国人不承认世界石油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枯竭。尽管探测技术不断进步,新发现的石油储备量于1962年达到峰值,但从那时到现在,数量一直不断下降。根据某些推测,任何地方可利用的石油资源在2020到2030年间会耗尽。然而,面对不断减少的化石燃料资源,许多美国人仍然继续开大型车辆,建造大型住宅,耗费越来越多的资源。

无知(ignorance)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知是思想的黑夜。”现代印度瑜伽修行者斯瓦米·帕拉瓦南达曾写道:“无知制造了其他所有的障碍。”人们更有可能对自己深入了解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弄不清楚某个问题仅仅是因为无法得到相关信息。然而,有时却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想去了解。如果我们原本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却为了避免思考或讨论而刻意回避,那么这种无知就成为了抗拒的一种类型。有些人认为,无知可以让他们不必去批判性地思考某一问题或采取行动。结果却是,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从众(conformity) 许多人担心如果自己与同伴的观点不一致,会受到同伴的排斥。因此,即使他们实际上不赞同群体的观点,也会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不会冒险提出反对意见。也许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工作场合或聚会上,有人说了关于种族主义或男性至上主义的笑话,或者对同性恋或女性发表攻击性的言论。许多人并没有大声说出反对意见,而只是保持沉默,甚至跟着大笑,正因如此,才会使得偏见和负面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

而有的人从众则是因为他们对某个问题根本没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经常会说“我看到了问题的两面性”这样的话来掩饰自己不愿意批判性地思考问题。马丁·路德·金曾经指出:“许多人最害怕站在与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明显相悖的立场上。大多数人倾向于采纳这样的观点,它是如此的模棱两可、模糊不清,以至于可以囊括所有的一切,它又是如此流行,以至于可以包括任何人的观点。”

分析图片


CALVIN AND HOBBES © Watterson. Distributed by Universal Press Syndicate, Inc.

无知是福吗?

讨论问题

1. 你是否曾经有过宁愿无知也不愿意学习更多知识的经历?对比你和凯文的经历。

2. 有些人指责现在的大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和国家选举活动中持有凯文“无知是福”的观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论证你的观点。

思想斗争(strugglin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党占领法国期间,利尼翁河畔勒尚邦村庄的村民给躲避纳粹党的犹太人提供了避难所。《精神武器》是一部描写利尼翁河畔勒尚邦的人们抵抗纳粹运动的纪实性影片,皮埃尔·苏拉吉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多年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比尔·莫耶斯向皮埃尔·苏吉拉询问,为什么有的村民仍然在为该怎么做而挣扎。苏拉吉回答道:“饱受痛苦的人是因为没有采取行动,而采取行动的人则不会感到痛苦。”当我们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在暂时没有想法之前,犹豫不决或饱受折磨是正常的。然而,有些人过于纠结问题的细节,过多地考虑“如果……将会怎么样”,也就是被称为“分析瘫痪”的情况,如此一来,到头来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拖延的人最有可能使用这种抗拒方式。尽管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思想斗争是分析过程的一部分,可以有助于想出解决方法和行动计划,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这种思想斗争本身成为了目的本身,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而只是抗拒。

分散注意力(distractions) 有些人厌恶沉默,不喜欢安静地独立思考。我们许多人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聚会、工作、吸毒、酗酒或购物等方式,让自己逃避批判性地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政治人物也许会用战争、战争威慑或恐怖主义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让人们无暇思考经济或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人们往往会大吃大喝,而不去审视导致自己感到不满足或不幸福的原因。根据佛教思想,像分散注意力这种妨碍思考的因素会导致我们无法清晰思考。相反,佛教哲学崇尚沉静和冥想,把它们视为获得智慧和知识的方式。

思想狭隘

与抗拒一样,狭隘的思想和僵化的信念也是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比如绝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感。

绝对主义(absolutism) 正如前面所了解的,我们的举动经常与自己原来固守的道德信仰相悖,就像发生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大多数参与者身上的那种情况,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缺乏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来反驳权威人物的不合理要求。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处于第一阶段的大学生,他们认为信息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寄希望于专家教给自己完全正确的知识”。当他们还面临类似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电击”情境时,他们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技能来对抗权威人物的“推理”。要了解更多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信息,请参见第9章。

害怕挑战(fear of challenge) 我们也会因为害怕自己原来坚持的信念受到挑战而不能勇敢地去面对别人。比如,有些人认为,改变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是懦弱的表现。但实际上,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开放性,乐于根据反面证据改变自己原来的立场。与在专栏“独立思考:史蒂芬·霍金,物理学家”中所介绍的霍金不同,许多人竭力抗拒与自己原有信念相左的信息和证据,尤其是自尊水平较低或者自我中心人格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把别人表达反面的意见或证据看成是一种人身攻击。

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 把自己看成是或表现得像所有事物的中心被称为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或自私自利的人几乎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想法。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他们表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可能性也会降低。除此之外,尽管人们都更愿意听信赞美之词,不喜欢被批评,但这种倾向在自我中心主义的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阿谀奉承的话会妨碍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会增加被奉承者说服的可能性。广告商和骗子高手对人类的这一本性了然于胸,因此经常使用谄媚的手段试图赢得人们的认可,让我们花钱去买本来不想购买的商品。

种族优越感(ethnocentrism) 种族优越感是指不加批判或无正当理由地相信自己所在的群体或文化具有内在的优越性。其特征表现为,个体对外国或外来文化表示怀疑或缺乏了解。有种族优越感的人经常根据刻板印象和舆论对其他群体、文化和国家做出判断,而不是依照真实信息。除此之外,我们还倾向记住支持自己观点或刻板印象的证据,忘记或低估反面信息。

自“9·11”恐怖分子袭击纽约和五角大楼以来,由于受到警察和联邦政府官员种族貌相的歧视,阿拉伯裔美国人感到他们被当做了深恶痛绝的犯罪分子,尽管官方政策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在美国爱国者法案下,数百名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国人在并没有受到指控的情况下被监禁。然而,这种轻率的举动往往会导致误解,甚至加深敌意。

独立思考

斯蒂芬·霍金,物理学家

斯蒂芬·霍金(1942—)很可能是目前在世的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便得知自己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叫卢伽雷氏症),这是一种致命的、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大约有一半罹患此病的人活不过三年。在经历了痛苦和等待死亡的那段时间后,霍金并没有认输,而是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努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后来,他进入研究生院,结婚,并生育了三个孩子。他写道:“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并没有阻止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很庆幸,我的状况比通常此病症恶化得更慢一些。这也表明一个人不能失去希望。”

2004年,霍金公开承认自己坚持了30年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曾经认为黑洞的引力非常大,任何物质都不能逃逸,甚至包括光在内。*如此一来,他带着些许遗憾,承认了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约翰·裴士基关于黑洞的理论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裴士基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被黑洞吞噬的物质信息能够从黑洞中逃逸出来,也就是著名的“黑洞信息佯谬”现象。霍金不仅认输,而且赔给裴士基原先说好的赌注——一部棒球百科全书。

* 见Mark Peplow,“Hawking Changes His Mind about Black Holes,”news@nature.com, July 15,2004.


讨论问题

1. 讨论文中提及的霍金在面对逆境和不确定性时表现出一个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所具有的哪些特征?

2. 想一个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而你却依然坚持的观点。当有人对你的观点提出质疑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请将你的反应与霍金的反应进行比较。抗拒或狭隘思想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你不愿意改变或修正自己的立场。

不加批判的爱国主义——民族优越感的一种形式——会使我们无视自己文化中的瑕疵和不断恶化的状况。比如,这类思想狭隘的美国人只是听到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自由的国家就会被激怒。全球治理指标(WGI)根据公民发表意见和选择政府的自由程度来对政府打分,然而2007年度的报告显示,美国并没有位列首位,而是在全球212个国家中排名第35位,排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之后。而在2005年,美国排名第22位,这表明这两年来美国治理出现下降,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言论和出版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布兰登·梅菲尔德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位有中东血统的美国人,他是种族貌相的受害者。在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受到炸弹威胁后,他曾被拘禁数日。一段时间之后,控告才得以撤销。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或者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生物,这被称为人类中心主义,该主张会使人们无视其他动物的能力。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假设,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认知功能差异仅仅体现在程度或数量上,而不是人类的认知功能属于“更高级”的类型。然而,人类中心主义却认为,人类是独一无二的生物,是以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因此超越自然,独立于自然,而且目前这种观念仍占主导地位。这体现在“动物”一词的使用上,尽管我们是动物的一种,但即使是在科学杂志和书籍中,动物也不包括人类。在人类中心主义中,其他动物或生物并不是以自身而存在,而只是人类的资源。人类中心主义会阻碍人们批判性地思考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关系,而且会由此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环境造成威胁,比如全球变暖,这同时也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威胁。

人类发明了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装置来学习和做决定,但却认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匹敌人类智能,这种观念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我们将在第2章介绍人工智能与推理。

合理化与双重思想

尽管有时哪个是最佳的选择方案一目了然,但更多的情况却是,我们在做决定前需要对互相矛盾的观点深入分析。当面对相互对立的方案时,有些人能够轻易而迅速地做出决定,是因为他们以前对某个方案已经有所偏爱。如此一来,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辩护或做出合理解释的依据是个人喜好或观点,而不是基于对两种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在一项关于决策的实验中,心理学家A.H. 马丁发现,个体对自己的决定进行合理化的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从而能够进一步说服个体认为自己的偏好是恰当无误的。

在试图为自己过去某些不符合理性形象的行为进行辩护时,我们也会运用合理化机制。儿童骚扰者也许会把自己看成是温柔亲切、充满爱心的人,孩子们喜欢与他们在一起;而一个欺骗了爱人的人,当谎言被发现时,他可能会把谎言解释为,自己是出于关心爱人,为了不说伤害对方感情的话才撒谎的。

由于合理化会忽视相互矛盾的观点,因此运用合理化机制的人们经常会陷入双重思想。双重思想(doublethink)是指个体同时持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或“双重标准”,即同时认为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这种现象在人们面对存在强烈争议的问题上尤为普遍,比如奴隶制度、种族和女性权利等问题。人们不是对有关这些问题的争论进行理性分析,而是不知不觉地陷入双重思想中。

比如,当被问及男女是否平等的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他们认为男女是平等的。然而,当涉及生活方式和职业等问题时,这些宣称男女平等和自由选择权的学生却说,女性应该是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大多数老师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最狂热的女权主义者也不乏例外,老师们表扬男生的次数更多,对男生的捣乱行为也更加容忍。当老师们看到自己班级的录像带时,大多数都对自己忽视女生和轻视女生贡献和成绩的程度感到震惊。

与此相似,大多数美国白人在谈到种族问题时都会把平等奉为基本原则,但也存在无意识的种族偏见。缺乏审视的偏见会歪曲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中,实验者要求参与者将以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命名的名字与欧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进行匹配。结果发现,参与者的种族偏见越内隐,他们把消极词汇与非裔美国人、积极词汇与欧裔美国人进行匹配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双重思想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定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女性,包括全职工作者,仍然承担了大量做家务和照看孩子的责任。尽管职业歧视是非法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女性和少数族群依然遭受着职业歧视,而且劳动所得明显低于白人男性。虽然有证据表明,许多大学生坚持认为工作场所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已经成为历史,但事实却是,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拉大。

认知失调和社会失调

当面临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社会失调(social dissonance)时,也就是在新观念或社会行为与原有观点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会分析或修正自己的观念。迫不得已居住或生活在宿舍、大学教室或公共住房等集体社区的人经常面临与自己的种族优越感相矛盾的情况或行为。有证据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行为改变了——换句话说,当他与其他种族或民族的人一起吃饭或在课堂上讨论问题之后——他的想法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经常接触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人也能够增加你清晰思考的动力,避免陷入抗拒。

2008年,美国不同种族、民族和性别群体的平均收入


压力障碍

尽管一定程度的压力能够激发思考,但如果承受的压力过大,大脑会变得迟钝,思考能力也会下降。研究者发现,当人们遭遇飞机失事、飓风、洪水或火灾等灾难时,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呆滞状态。据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民用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的麦克·麦考林所说,大多数人会被灾难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想不起来采取行动使自己脱离险境。

我们可以通过在内心演练自己面临各种压力场景时该作何反应,来消除压力对批判性思维的消极影响。在火灾或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重复演练过从大楼的最佳路线撤离的人,比没有演练过的人更容易采取行动,迅速逃生。更为重要的是,内心演练可以帮助我们在熟悉性任务上表现更好。比如,在20天内,如果篮球运动员大多数日子花15分钟进行内心演练,其他日子则花15分钟做实际练习,那么他们会比每天只进行身体训练的队员表现更佳。

再想一想

1. 一个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具备哪些特征?

· 一个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具备见多识广、心智开放、专注和创造性等特点,而且拥有有效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思维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 思维的三个水平分别是经验(包括第一手的知识和从其他来源获得的信息)、解释(指试图理解经验)和分析(需要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解释)。

3. 批判性思维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 障碍因素包括思想狭隘(比如绝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感)以及习惯性抗拒(比如回避、愤怒、否认、无知、从众、合理化和分散注意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