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中偏见和宣教的逻辑很简单,而且全世界通用。每个社会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世界观,深刻影响着这种社会和文化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立足于文化的新闻媒体反映了它所在文化的世界观,但是,真实的世界却比媒体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要复杂得多。面对媒体,要成为一名批判性的受众,个体必须直视这一事实,并做相应的解读。批判性思维就是战胜个人本性和直觉思维的一系列复杂技能。
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无意识地根据一些潜在标准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这些潜在标准如下:
“如果我相信它,它就是真实的。”
“如果我们相信它,它就是真实的。”
“如果我们想相信它,它就是真实的。”
“如果相信它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它就是真实的。”
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体会有意识地根据直觉-调整准则来判断事实的真实性。这些标准如下:
“我相信它,但是它未必就是真实的。”
“我们相信它,但是我们也许是错的。”
“我们想相信它,但是这也许是因我们内心愿望而产生的偏见。”
“相信它符合我们最大的利益,但是我们的利益与它是否真实无关。”
社会中的主流新闻报道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的:
●从我们的角度看,事情是这样的,那么,事情就是这样的。
●如果有事实支持我们的观点,那么,这些就是最重要的事实。
●对我们友好的国家值得表扬。
●对我们充满敌意的国家应该遭到批评和谴责。
●最能引发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情绪的故事是新闻中最重要的故事。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新闻读者反对这些新闻报道原则。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向读者解释其中的具体操作事宜,以此减少媒体偏见和宣教对个体的影响。
民主与新闻媒体
没有什么比赋予人们权力却不让他们知晓相关信息更加荒谬的事了,缺乏信息背景,权力便会被滥用。一个人要想战胜自己、管理自己,就必须用信息武装自己。一个缺少基本信息或者缺少获得信息渠道的政府只是一场闹剧或悲剧的序曲。
——詹姆斯·麦迪逊
只有当公众能充分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能够对这些事件进行独立、批判性的思考时,民主才是政府的有效形式。如果绝大多数民众不能识别新闻中的偏见,不能甄辨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捏造的谎言,人们就不能理性思考并决定媒体报道中哪些信息应该得到补充、哪些应该得到平衡以及哪些应该彻底舍弃。
一方面,从媒体逻辑(说服和操纵大众的方法)上讲,新闻来源日趋精细复杂,这为从事新闻报道的媒体罩上了“客观”和“真实”的光环。不过在另一方面,只有少数人能够识别出媒体新闻中的偏见和宣教。极少数人能在识别出媒体的偏见后,主动去寻找主流媒体外的其他信息和观点来源。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批判性思维训练,毫无防御地置身于媒体新闻报道影响的洪流之中,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如哪些国家是友邦,哪些国家是敌国)大多都是其各自国家新闻媒体(和传统信念、社会中的公约)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媒体中存有偏见的报道不是“虚构的情节”,也不是什么媒体刻意策划的“阴谋”。它仅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地位有关。记者和新闻编辑自身就是文化(德国、法国、墨西哥、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北美等)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和他们的目标传播受众拥有同样的世界观。对于自己的历史和国家有着共同的忠诚和责任感。通常,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信仰体系。阿拉伯国家的新闻编辑和他们的以色列同行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巴基斯坦的新闻编辑和他们的印度同行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中国的新闻编辑和美国的新闻编辑看到的也不会是同样的世界,其他的新闻从业人员也莫不如此。此外,新闻从业人员在严苛的时间和空间(新闻版面的限制)限制下工作。因此对于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新闻报道的巨大差异,人们不应该感到诧异。
无论如何,只有了解新闻媒体运作情况的人才有可能控制新闻媒体对他的影响。本章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识别并消除媒体的操纵影响。对于媒体报道,能做到批判性地思考评估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加以接受,有助于我们自我完善。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独立、更有洞察性、更有批判性地应对媒体的新闻报道。
使得新闻媒介逻辑晦涩难懂的谬见
新闻媒体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媒介运作的谬见。对这些谬见的相信使得人们难以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新闻事件。这些谬见包括:
●绝大多数新闻是通过记者独立调查而获得的。
●新闻记者只报道事实,并不下结论。
●在新闻报道中,事实和观点是清楚分开的。
●存在客观事实(实际的“新闻”),媒体仅仅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本国媒体客观进行报道,外国媒体则歪曲事实)。
●与众不同(新奇、奇特、怪诞)的才是新闻,常见的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