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日常生活中的三段论与省略三段论

2025年1月19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作者:加里·R·卡比 提供人:yehe60......

我们一直使用直言三段论,但是它们经常以被称为省略三段论(enthymeme)的简短形式出现。一个省略三段论是一个有着隐含的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其中一个前提没有被明确地陈述出来。思考下面这个三段论:“我是少数民族,因此,我将永远不会得到这份工作。”我们有一个前提(我是少数民族)和一个结论(我将永远不会得到这份工作)。缺少了前提“少数民族的人都不会得到这份工作”。隐含的三段论如下:

少数民族的人都不会得到这份工作。

我是少数民族。

因此,我将永远不会得到这份工作。

让我们再多看一些完整的三段论隐含在省略三段论中的例子:

“他是总统,因此,他应受尊重!”

所有总统都是应受尊重的人。

他是总统。

因此,他是应受尊重的人。

“我们信任你,你是教师。”

所有教师都是可以相信的人。

你是教师。

因此,你是可以相信的人。

“他是牙科医生。我敢保证他赚了很多钱!”

所有牙科医生都赚了很多钱。

他是牙科医生。

因此,他赚了很多钱。

当省略的三段论和一个缺失的前提被整理成规范的三段论时,我们能更加清楚地发现任何可能出现的思维错误。举例来说,在上面这些三段论中,我们看到全称前提(这些前提都包含或暗含“所有的”这个词)都不对。

省略三段论经常被使用。如果是按照先前提后结论的顺序陈述的,隐含的三段论不难被看出来。但是在口语中前提经常被隐藏,我们有时先说结论,再说前提,这样潜在的三段论就难以发现。让我们来思考一些隐藏在日常语言中的例子:

安德鲁:为沃尔玛新经理工作将很困难。也许我应该考虑辞掉这里的工作再换一份。

马克:我想你昨天说你希望与新人一起工作。另外,我认为你尚未见到新经理。

安德鲁:是的,我没有。但是有人说这个岗位雇用的是一个女人,你知道与女人很难合作。

该论证有如下三段论形式:

所有的女经理都难以合作。

(所有X是Y。)

新经理是女经理。

(Z是X。)

因此,新经理难以合作。

(因此,Z是Y。)

我们应该注意到,因为结论是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所以上面的三段论是有效的,但是因为至少有一个前提是假的,因此,结论不能被认为是确切的真。在这个例子中,大前提所说的所有女经理都难以合作是建立在错误的固有偏见之上的。

有时我们的演绎思维包含不止两个前提、一个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用一个三段论的结论做前提再多建立一个三段论。请思考下面的论证:

艾萨克:我很担心和你那些新邻居相邻生活。

罗伯特:为什么这么说?

艾萨克:他们制造噪声、行为粗暴,你知道吗?我的意思是,小心被打!

罗伯特:艾萨克,你在说什么呢?

艾萨克:你没看见他们吗?他们的车!他们的衣服!车足有二十年了,他们的衣服使他们看起来像来自十七世纪。你瞎了吗?他们明显在靠救济生活。是的,我要是你就搬走了。不要相信那些家伙!

上面论证中的第一个三段论如下:

所有开旧车穿旧衣服的人都靠救济生活(前提1)。

罗伯特的邻居是开旧车穿旧衣服的人(前提2)。

因此,罗伯特的邻居是靠救济生活的人。

在上面的论证中我们已经整理出了一个直言三段论。但是这个论证继续断定了这些人是危险的。在这种情形中,论证的方式是把第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所有靠救济生活的人都制造噪声、行为粗暴并且打人(前提3)。

罗伯特的邻居是靠救济生活的人(前提4,也是上面的结论)。

因此,罗伯特的邻居是制造噪声、行为粗暴并且打人的人。

上面这个论证有四个前提,形成了各两个前提、一个结论的两个三段论。最终的结论是确定真的,所有的三段论形成的复杂论证一定有效,而且所有的前提必定真。在这个例子中前提1是假的,这阻止了第一个三段论的结论的正确性。因为这个结论的真值有问题,它也是第四个前提,所以第四个前提很容易得出是假的了。当然,第三个前提是确定的假,表达了再错误不过的偏见。只有一个前提是假的论证的结论就是假的。在这个实例中,三段论是有效的,但确实有两个或三个错误的前提。

让我们再看一个隐含的三段论的例子,说白了是多个三段论:

工作面试官1:下一个面试者是托尼。

工作面试官2:这个家伙你可以面试。面试他浪费我的时间。

工作面试官1:你为什么那么说呢?难道你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吗?他的简历看起来还行。

工作面试官2:看看他的学校记录。

工作面试官1:毕业于一个很好的学校。全优生。

工作面试官2:是的,全优生—— 一个十足的怪人。

工作面试官1:那有什么关系呢?

工作面试官2:怪人不会来这里工作。我们以前尝试过。

上面对话中的第一个三段论试图论证托尼是一个怪人。这个论证是一个省略的三段论。缺失的前提是“每一个全优生都是怪人”。第一个三段论有如下形式:

每一个全优生都是怪人。

托尼是全优生。

因此,托尼是怪人。

对话中的最后一个句子并不是结论,而是第二个三段论的前提:“怪人不会来这里工作”,意思是“怪人不会在这个公司工作”。我们再增加第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前提:“托尼是个怪人”,我们得到了有最终结论的第二个三段论:

怪人不会来这个公司工作。

托尼是个怪人。

因此,托尼不会来这个公司工作。

同样地,尽管这两个三段论都是有效的,如果在两个三段论中能找到错误的前提,最终的结论可能是假的。如果“怪人”的意思是奇怪和古怪的人,那么第一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一定可以受到质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