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
不仅记忆可以改变和损害我们的思维,而且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完全忘掉。有些记忆确实就意味着遗忘,如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用到的电话号码。这种短期的记忆如果不加复述,只会持续二三十秒钟。一旦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被忘掉,并且可能无法再被恢复回来。
对于我们的大多数思维,最重要的记忆是我们的长期记忆。这些记忆是指我们需要在考试中表现出色、讨论柏拉图的哲学以及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批判性思考等。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长期性的遗忘大多数发生在刚获得信息不久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率会逐渐递减。例如,我们大学生活过去一年之后会记得的大多数信息在两年之后我们还会记得,而我们通过今天的阅读而记忆的信息在几星期之后很多都会被遗忘。
回忆与识别
识别信息要比回忆信息容易得多。在一项鲜明地显示出识别能力的实验研究中,向受实验者以10秒1张的速度出示了2 560张照片。最后1张照片出示完后1小时,向每一位受试者又提供了280对照片。每一对里的1张照片是来自于那套2 560张照片集中的1张,另1张则来自于一套类似的照片集。每一位受试者被要求指认出同时属于2 560张照片集中的照片。你认为准确的几率会是多少?对于这种类型任务的回忆,人们期望的准确率最多能够达到10%。但是,在这一识别试验中,准确率却在85%~95%之间!这就是为什么警察部门使用嫌疑人的照片供受害人辨认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并不选择如何来回忆信息。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选择识别通常都是更成功的。
我们为何遗忘
有时候我们遗忘是因为记忆会很痛苦。这种遗忘理论,被称之为抑制理论,认为在生活中比起好的事情来我们会把更多的不好的事情遗忘掉。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这种观点已经找到了一些经验性支撑。遗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记住某些不好的事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些消极的经历会被抑制而另一些则不会被抑制。
我们遗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其他的信息,特别是类似的信息,对我们正要记忆的东西产生了干扰。这种遗忘的干扰理论解释了死记硬背方法的问题和障碍。在采取死记硬背方法的初期,我们也许能够准确地把名称同事件或理论对应起来,但是随着信息的增加,干扰就产生了,我们经常会把名称和事件进行不正确的对应。死记硬背确实能促进学习,但是由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克服干扰问题,我们最好能够使我们的学习避免过度消耗时间。
思考
干扰理论认为我们不要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如果同时学习的话,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制止干扰问题?
我们遗忘的第三个原因83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正确的线索。线索可以是类别(工具)、经验发生的地点(华盛顿公园)、特定的气味(李子树)等等。甚至我们的情绪状态也可以作为线索。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比起高兴的事情来,我们可能更容易记住难过的事情;反之亦然(Baddeley,1990)。为何我们无法找回正确的线索还是一个谜,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有力、鲜明的线索永远无法与原初的信息相匹配。
压力对于记忆也是有害的。研究发现在生理和情绪上有压力的时候增加的荷尔蒙激素会损害记忆。罪魁祸首是由下丘脑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以及由肾上腺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酮、皮质酮、皮质醇。在压力下产生的大量CRH会通过破坏大脑学习和记忆部位的神经元,特别是海马体部位的神经元,来干扰记忆和学习。在早年压力产生的损害,诸如发生在儿童时期的损害,甚至会影响到成年时期的记忆(Karten, Olariu, and Cameron, 2005)。至于糖皮质激素,一项针对老鼠的有趣研究发现,用电击给其造成的压力会通过肾上腺酮的作用干扰记忆的再现(De Quervain et al., 1998)。近来一项针对人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些结论。受试者被要求记忆60个动词,然后在测试之前向其输入一小时的皮质酮。其结果是:这一输入皮质酮的小组分数下降了35%(De Quervain et al.,2000)。这些研究成果也许可以解释伴随着沮丧或老年人的记忆力问题,这两种状态与较高的皮质醇水平紧密相连。这些研究也可以解释法庭证人在受逼迫的情况下出现的记忆力问题,或者发生在压力状态之下的其他人类记忆故障——诸如由于考试焦虑导致的记忆失灵问题。那些本来可以比没有此类压力的同伴表现更好的学生大多都被考试焦虑带来的压力所击垮。换言之,没有压力的最优秀之人能够战无不胜(Tests and Stress,2005)。
思考
有些学生知道考试的材料,但是却在考试时无法记起这些材料,这是什么原因呢?上面的实验研究表明考试之前和考试期间的压力会干扰学生的记忆再现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一信息会对考生产生什么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