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十一章 说服式思维

2025年1月1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作者:加里·R·卡比 提供人:yehe60......

所有的人都有讨论并坚持某一观点的倾向……这就可以研究为何一些人……是成功的。

——亚里士多德

何为说服?

给说服下定义很容易,但是要说服他人却并非易事。说服就是影响某人使其接受我们的信息。强有力地说服是一门高要求和极灵活的艺术。这门艺术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人性,控制我们的情绪,以及进行周密地思考;要求我们

必须注意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信息、接受者及其价值观。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必须谨慎地进行表达,否则一个情绪的流露或者一个不当的用词都将使说服的大厦倒塌。在这一章,我们将尝试做这样的冒险。用我们所有的思维基础和能力来建造一个强有力的说服大厦:我们讨论说服的道德规范,思考能够说服我们的有效武器,以及学会分析不同的听众从而发现他们与我们是多么的不同。然后,我们遵循这样的说服过程,该过程指引我们的听众形成一个新的立场,不过这个过程仍继续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与利益。同时,为了更好地防止我们被他人操纵,也要看看别人在试图说服我们时所使用的典型花招。

说服之道德规范

如果我们设法说服别人忠心地为我们做事,那么我们就是在利用他们。这就是操纵。但是如果我们设法让他们做些事,而且我们相信这些事于人、于己以及对于社会都是好的,那么这种行为是操纵还是说服?我们应当意识到说服与操纵间的区别是复杂的;即使有这方面的定义、决策或者讨论也很少是非黑即白的。请思考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大学院系的院长称她自己比院系里其他教员都更知道他们的所需。她从来没有公开地告诉他们她对他们所需的想法,但是她无论是在行动、制定目标还是跟他们交谈时,都试图表达一种姿态,即她是为了大家来完成各项任务的。那么这个院长是在操纵呢,还是在说服呢?抑或两者皆有?

思考

在他人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权让他人去做事?

表面上,所有的说服都是专横的,因为它假定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们有何权力去说服别人改变他们的想法、信念、情绪或者行为呢?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并不能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仍然无法避免自己去说服别人。在家中,在工作中,在学校里,我们每个人时刻处在做决定和与他人接触的状态中。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所有的人都有讨论并坚持某一观点的倾向”(1954,p.19)。不论有意与否,我们的选择都会影响到他人。即使我们设法只是击鼓游行、自娱自乐,我们的游行也会影响到他人。除非我们的游行脱离了社会,游行的余响仍会影响到他人,我们无法停止说服。活着就是不断地说服与被说服。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