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先于理智。
——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情感与思维
情感与思维有什么关联?我们为何对情感专设一章?在某种程度上,思维和情感几乎处于对立面:思维属于大脑皮层的功能,而情感则属于感官的功能;思维通常是清晰的,而情感却是混杂的;思维可以通过语言解释清楚,但情感却经常苦于无法用语言表达;思维毫无疑问是人类(智人,Homosapiens)所特有的,而情感方面的生理反应是很多动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完这些对比,人们很容易产生忽视情感而把注意力格外集中在理性思维上的想法;然而,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会失去探索一个巨大资源库的机会,这个资源库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并帮助我们打造雄辩的口才。
人是身体与大脑完美的结合体,亚里士多德因而称之为“理性的动物”。按照比例来算,人的身体比头脑大得多,在身体顶部的整个大脑不过三磅重,大脑之中负责思维的部分——大脑皮层,只是覆盖大脑其他部分的一个表层。如果我们体重150磅,那么,身体就占去了我们98%的重量,而大脑仅占2%而已。
但是身体和头脑的重量比例相对于身体和头脑之间的联系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庞大的身体通过一个小小的脊索以及脊索的神经网络与大脑进行联系并接受大脑的指挥。我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感,是由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激发的,这个系统由腺体、激素、酶、神经元等构成。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似乎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关联。
在讨论个人障碍的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情感是如何阻碍和扭曲思想的。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到文化背景对情感的压制,使得情感难以被我们理解和利用。而后,我们将把情感视为思想背后的积极力量,将情感的背景扩大到包含强烈的信仰、偏见乃至价值观的领域,因为正如我们将要表达的那样,对于那些思维/情感领域来说,既存在着强烈的情感也存在着认知的内容。最后,我们将提出使用情感激发强大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是谈话和写作方面的。
思考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说,人类总是对“各种情况进行瞬间的情感评价,这种评价如此迅速,以至于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过程”(Johnson,2004)。如果我们的情感行动如此迅速而且处于场景之后,那么我们会对它们如何影响思维产生疑惑。很早以前,卢梭就说:“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无所欲望无所恐惧的人,自找麻烦求助于理性。”你同意他的观点么?他进一步说:“由于我们激情的作用,理性得以发展。”你同意他这个大胆的论述么?激情发展了理性?如果是这样的,它们是怎样实现的?
文化背景
当社会对大多数公共情感的表达予以镇压时,我们就很难了解情感并运用其进行思考。这种对情感的压抑是欧洲理性主义、清教徒主义甚至禁欲主义遗产的一部分。美国开国元勋,如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就是直接继承了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和洛克的思想,认为“启蒙式”思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既解决社会问题也可以解决科学问题。这种理性基础与清教教徒主义朴素的宗教形象相结合,正适合在艰苦环境中拓荒者的生存需要。这些力量逐渐塑造了早期美国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迥异于罗马斯多葛主义的气质。现在,这种气质也依然伴随着我们。这种对情感的低估而对理智的强调、对情绪的限制和强硬态度同样可以从我们的企业界、教堂和家庭中反映出来。
企业
你能想象一些企业允许雇员对老板大喊大叫吗?他们的工作能维持多久?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你能想象很多企业允许雇员发出欢乐的尖叫或大笑,发出兴奋的欢呼声,以拥抱或亲吻来表达赞同吗?更多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模范是冷静的、理性的、客观的决定者,他能够了解事实真相,了解达到有利可图结果的因素,然后发出命令。我们听到过“意志坚定的企业执行官”和“精瘦刻薄的公司”这类的评价。像这样的表达隐含着一些有限的情绪,但依然是主要延续着斯多葛主义或者说严格控制的传统。
教堂
西方社会中,历史上基督教是主导宗教,唱赞美上帝的圣歌,而基督教主导思想认为,情感会给人类带来麻烦,这称之为“罪”。罪就是情感脱离了理性的控制。例如几大主要罪恶:欲望、贪婪、暴食、嫉妒、复仇,这些罪都是情感过度造成的。所以基督教认为,情感引诱心智走入歧途,甚至最严重的情形会导致人类堕入地狱。基督教要求其追随者控制和压抑情感,因为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灵魂的永生。
家庭
尽管在美国的家庭中有时候对家人的尖叫、怒吼是可以容忍的,甚至同兄弟姐妹打架也是可以被容忍的,但是这也给男孩子们传递了一条清晰的信息——不要做一个懦夫,要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对于女孩子们,在传统上被容忍的余地更大——只要不歇斯底里和乱发脾气即可。简而言之,情感经常被视为孩子气和柔弱的表现。
思想背后的力量
情绪控制
情感伴随着思维。尝试一下,用高度情绪化的方式来思考任何事,并开始感受自己的那些情绪。想象一下你非常高兴或者悲伤的时刻,很快你就会开始感觉到这种情绪。你对情感的思考会让你感受到这种情感。如果你在经历一种你不想要的情绪,比如,让你想在公共场所大哭的悲伤情绪,就用极为不同的情绪来改变你的思维——想象你处于非常高兴、激动的时刻。很快你的情感就会和思维一致,你也就不会想哭了。
针对情感和思维的紧密关系,对大脑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
现代大脑图像学研究显示出两条鲜明的研究方向。其一,人们经历短暂的悲伤时,大脑的生理反应和深度抑郁时的反应是很相近的。这说明,悲伤和抑郁有很多共同点,有时我们不能够对这两种情绪进行转换。其二,激烈的情绪造成了先前的脑边缘系统和更为当下的大脑皮层(特别是首先进行思维和计划行为的前部额页部分)之间的冲突。由于悲伤或者抑郁的作用,脑边缘系统会压倒一切,导致神经元不再起作用,使得思维的部分不再工作。“大脑也许会被强迫进行甄别选择。你不能在擤鼻涕的同时保持眼睛睁开。这是硬性关联。可能情绪也是这样。”梅伯格(Mayberg,多伦多罗特曼研究所神经科研究专家)说,抑郁的人甚至很难将精力集中在极为普通的事情上。健康的人由于大脑思维部分功能的恢复能够比较快速地摆脱悲伤。
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我们思考快乐的想法,我们就更容易感受到快乐——这是个古老的说法,你会选择更乐观的想法吗?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我们更容易产生我们想要的情绪。思考,然后你的情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