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前言

2025年1月1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作者:加里·R·卡比 提供人:yehe60......

人类只是会思维的芦苇,然而因为懂得思考,人类却成了万物之灵长。(故)思想铸就了人类的伟大。

——帕斯卡(Pacal)

挑战

本书是一本关于思维的著作。如果我们开始更加积极有效地思考,就有可能获得令人惊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我们在生活中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区分事实与虚假、诡计与希望,我们在选择生活之路时会变得更加果断,当倾听自己的思考伙伴并与其交谈时我们会变得更有说服力。

我们经常以我们的行为来定义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指的是自己所做之行为,但是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本身就是自己的思考之物。例如,如果人们假装喜欢他们所憎恨的人,那么到底是他们带有憎恨的思维还是他们假装的外在行为(或者二者兼有)真正地代表了他们的自我?“无论思想是否得到表达,它都是实在之物并且具有能量”(Herbert,1987,p.257)。

亲爱的读者,我们想请你使用本书,来挑战你的心智,并增强你的思维能力。五百年前,莱奥纳多·达·芬奇使用过一个被今天的研究所证实的比拟:“正如铁器不使用就会生锈一样……我们的智慧如果一直得不到使用也会变质”(Da Vinci,1970,p.294)。阿诺德·辛波(Arnold Scheible)博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脑研究所的所长,他认为:“如果人们减少大脑输入,大脑的结构就会减少。大脑就像一块肌肉一样——不用则废。”的确,“如今科学家发现,在度过青春期并顺利进入成年之后,大脑仍会适当地发展并自我重组”(Sheppard,2000,p.42)。

人们利用大脑来探索宇宙,于是物理学和天文学如今已被牢固地建立起来。然而对于人们思维的探索却困难得多。神经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对于大脑的认知已获得成倍的增长。我们已经识别了许多控制神经行为的神经传导素,并且我们窥探大脑内部的能力已经从解剖发展到脑电图(EEG)、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A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质子波普分析(MRS)以及质子平面回声光谱成像(PEPSI)。xiv即使有了这些进步,并不像遗传学上的DNA密码那样,大脑的密码仍然没有被破译出来。如果我们用物理学的标准来衡量,对大脑的研究也许仍然处于前牛顿的认知阶段。

使这一迷宫复杂化的是我们大脑极其纷杂的组成:大脑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1000亿的细胞是服务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神经元细胞。每一个神经元,平均起来,都与其他细胞存在着成千上万种联系。如果我们可以顺着这一奇妙的迷宫走下去的话,那么可供我们选择的路线数量也许会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但是就大脑中实际将会用到的联络路线数量而言仍然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在如此巨大的复杂性之下,我们思维的大脑甚至是否有能力去理解自身呢?

并且,也许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我们将试图使用我们的大脑来理解我们的大脑。这就像一把钳子试图夹住自己一样。虽然这一障碍从理论上看是难以跨越的,但是在实践上,人们却具有反映(或反射)自我思想的能力;为了逃避这种循环(论证)的难题,人们会经常强调利用书写和对话来交流自己的思维,这样人们就可以客观地分析自己思维的结果了。了解大脑秘密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大脑的输出:人们表达出来的思维。

跨学科的挑战

本书并不是沿着一个具体的学科而展开的,因为没有任何单一的研究领域或学术门类可以独占思维领域。许多学科都为这桌圣餐提供了佳肴。我们共享的佳肴越多,我们进行的思维将会变得越好。在这种跨学科精神的引导下,我们从思想的古典之源开始,抽出了各个相承继的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来自于多个学科的关于思维方面的观点,它们出自于哲学家、诗人、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神经学家以及其他研究者。通过这种方法向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有实践性的思维分析,这就是我们的希冀所在。

哲学教授会发现有一大章是关于具有正式和非正式谬误的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内容。其他的谬误推理问题在本书中是按照逻辑顺序展现的,这些问题来自于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马克·奥勒利乌斯、奥卡姆、安塞姆、阿奎那、蒙田、帕斯卡、笛卡儿、培根、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詹姆斯、杜威、卢梭以及维特根斯坦等人的观点。

英语教授会发现本书的思维定义聚焦于书面表达的思维方式方面:文字记录被称为人们思维的镜子。本书大多数的篇章都可直接与书写问题相联系。例如,“感觉”一章的内容有助于作者作出更准确的理解以及进行更生动的描述,因此这解释了描述性的文章。“情感”一章可以帮助作者把脉络和语调灌输到作品中。描述发现起点的第七章“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作者解决在表达有力的原初信息时所遇到的障碍。第八章“组织”的内容会通过解释任何优秀文章都需要的东西:清晰的结构,来协助书写科研论文。第十一章“说服式思维”提供了可以应用在书写劝说性文章中以改变他人想法的有力工具。所有的这些篇章内容都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写作课堂中,并且本书还给出了可以作为写作练习的三百余条思维挑战练习。

科学研究者在本书中会找到一整章内容在介绍“科学思维”,并且还会发现应对每一步科学方法的相关篇章:观察方法与“感觉”一章有关联,假设方法与“创造性思维”一章有关联,试验方法与“决定与行动”一章有关联,验证方法与“评价”一章有关联。另外,全书中还有一些与神经研究、混沌理论以及诸如伽利略、牛顿、达尔文、门捷列夫、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等科学大师相关的内容。

心理学教授会发现我们关注的是完整的人,本书在人的认知、行为以及情感维度方面都有所论及。“源于个人的思维障碍”一章涉及了清晰思维的主要文化和心理障碍。“大脑和记忆”一章则论述了思维的神经学基础、药物的影响以及记忆和遗忘的一些特征。“科学思维”涉及了多种科研设计、它们的局限以及科学方法的设想等。此外,在全书中我们采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诸如弗洛依德、荣格、詹姆斯、斯金纳和马斯洛等心理学思想家的研究成果。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