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走为上计章

2017年4月15日  来源:处世绝学—谎言学 作者: 提供人:abc9998......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解释,计穷力尽的时候,却能够逃出敌人的包围圈,即所谓死里逃生,其欢喜心情,妙不可言,故称之为上计;另一种解释是相反语,是那些战场败兵的一种精神胜利法。

走,文言里意思就是跑。这有主动被动之分,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却,也非英雄末路;走可以离开因造谎而造成的不利环境,设法转往别处另起炉灶,重新开张,从而达到圆谎的目的。无论是哪一种造谎方式,不管是文造还是武造,谁都不可能平安无事。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作政治家的父亲对他准备从政的儿子传授当官的经验:“如果有人指责你行贿、行为不端、说谎,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到电视上和报纸上公开辟谣,有必要时不妨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你在电视上竭力装出一副清白无辜的样子,然后痛骂那些造谣中伤你的人,说他们都是你的政敌,并且把手按在《圣经》上赌咒发誓说自己是纯洁无暇的。上帝可以作证。

“如果这一招不灵,赶快找一个得力的律师,让他替你去收拾局面。你拒绝见任何人,万不得已可在适当的时机说:”我的清白已经得到公众的证明,各位若还有问题就请去问我的律师吧!“‘ ”这一招要再失败了呢?“孩子问。

“这一招要再失败,你就赶快揣上钱包开溜吧!”

我想东西方文化实在不存在任何隔阂,你任意提一个西方的笑话或幽默,东方总能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这个对应故事家喻户晓,说出来大家都知道:

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合奏的竽声令他十分高兴,于是他的宫廷里汇集了无数的吹竽能手。有个名叫南郭先生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他听说吹竽就可以在齐宣王宫廷里混饭吃,而且吃香的喝辣的样样不愁,于是就假冒成吹竽的,混入齐王的吹竽乐队中,瞎吹乱吹。吹的人多,反正齐宣王也听不出真假高下来。

不久,齐宣王死了,齐王继位,他和他老子不同,他不喜欢听合奏的,他爱听独奏,于是他便要求吹竽的乐手们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害怕了,他只好连夜溜掉了。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造谎骗人,既需要智力,也需要技巧,二者缺一不可,但无论你有多高的智力、多好的技巧,你总不能把真的弄成假的,或把假的变成真的。石头就是石头,金子就是金子,点石成金永远只在幻想的神仙世界中,凡人无法办得到。

因此,假话说得再漂亮,谎言造得再精巧,总有一天要败露,逗乐取笑的谎败露了,最多博人一笑,要是关系身家性命的谎败露了,杀头砍脑袋,诛九族,那可不是儿戏,再呆下去就只有俯首就擒或引颈受戮,所以一旦真相大白,干嘛不一走了之,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也许从此一了百了,在新的地方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人生本来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红楼梦》里说得好:“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亦无。”

佛教认为,人生不过一场幻梦,各种因缘聚会成为今日的你,一定要在人世之中、红尘之间找一个“真”,不过是“执着‘,而不能放下”执着“的人是成不了佛的。

我们即使不要成佛,时时处处求个完完全全的真也大可不必,亦不大可能,只要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和大处别弄虚作假就成,至于一些小小的手腕花招,偶尔带些欺骗性,不时沾点说谎的成份,不过份害人伤己就无碍大局。就像俗谚要求我们的“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一般说来,我们按着善良的愿望行事,以一颗向上向善之心去待人接物,那么,即使造点谎也无可无不可;虽然道德要人诚实,但我们若能做到心地纯良地造谎,道德也会嘉许的。最后谎言即便被识破揭穿,我们也无论如何用不着这走走走走章。况且一些大谎特谎,能否一走了之,也颇让人怀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