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万物之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
它告诉我们:世间的学问千千万万。通常我们说起学问仿佛都指的是书上的东西,其实未必。学问历来就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在大学教授的脑子里、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在藏书万卷的图书馆里、现在还有的储存在电脑里;另一个方面就是在人事情理之中,即所谓人情世故。读书人可以通过书本认识世界,古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不识字的乡下老农、市井小民则不识字而识事,他们通过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来认识世界,他们经历一定时代变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同样对世界得出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民间也有贤人的道理所在。
面对谎言的时候,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人和一个不谙世事的人反应是完全不一致的,而最后被谎言欺骗、吃亏上当的也几乎全是那些不明事理、不晓人情的人。
道理很简单,一个对世故人情洞悉、体察很深的人,一般都不太容易轻信、盲从,遇事他们多会三思而后行,即使在行的过程中,他们非常谨慎小心,绝不贸然行事、莽然妄动,这样他们在一开始便避免了盲目行事可能带来的失误。
再看看那些涉世不深、对人情世故了解不足的人,他们或者年幼无知,或者不明事理,极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花言巧语所打动,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奥地利作家卡内蒂有一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迷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方世界知识分子在金钱至上、普遍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中所面临的困窘。小说的主人翁凯恩,是一个著名的汉学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非常渊博的了解和极为独特的见识,他还对印度的宗教思想、人类学识有着极高的造诣,他自己的私人图书馆藏书丰富,拥有极珍贵的孤本书。他为自己拥有的丰富藏书欣慰,终日沉浸在学问之中,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使他过着一种完全自足的生活,同时也使他无暇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一些思量与防备。他有一个做银行家非常成功的哥哥,但他们很少往来。他整天除了往来于图书馆、大学和书斋之间,几乎足不出户,他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和一个小孩子谈印度的老虎和中国的汉字。
他的女管家斯拉尔是一个丑陋而阴险的老妇人,她和看门人早就有私情。她本来是受雇凯恩整理图书和管理家务的,但她利用狡诈的手段诱使凯恩和她上了床,然后又威胁声称如不和她结婚,她就将此事张扬出去,说他诱奸了她,让汉学家声名扫地。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学家深恐此事张扬,在万般痛苦下不得已娶了这个刁悍、泼辣的女管家。成婚之后,汉学家精神极度痛苦,与此同时,女管家又继续同看门人勾搭,合伙盗卖汉学家私人图书馆中珍贵的藏书和其他家产。极度的折磨与精神压力终于使汉学家精神崩溃,他发疯了。
女管家和看门人将汉学家送入疯人院之后,二人肆无忌惮地在汉学家家中鬼混,霸占了他的房屋,侵吞了他的财产,将他用尽一生心血精心搜罗的藏书卖得七零八落。
终于,汉学家的哥哥得知了弟弟的遭遇,他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乡,用计策赶走了女管家和卑劣的看门人,从精神病院接回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汉学家。
但身心遭受重创的汉学家回到家中,面对凌乱的居室、杂陈的图书,不禁悲透心骨,万般绝望与恐惧中,他将全部藏书堆成小山,点上火,自己安然地坐上书堆,在熊熊烈火中含笑与世界告别……
小说中的汉学家凯恩可以说是一个道道地地不通世故人情的书呆子,他只知道他的汉学、儒教、道、印度、瑜加、奥义书,对人间的丑恶与邪恶一无所知,所以面对女管家无耻的引诱,他轻易地就上了当,女管家再以此事相讹诈,他简直就束手无策,只得听人摆布。设想他要是对人心的险恶、世事的曲折哪怕有一点了解,怎至于被一个既无太高文化修养,也无多少高深计谋韬略的女管家给骗得惨不忍睹呢?
同样是知识分子,同样对险恶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人有着更深的了解,他既敢于大胆地挑破凶残统治者的黑幕,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断地向社会发出挑战,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鲁迅。从他那一篇篇犀利、辛辣的杂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随时对现实持有极度清醒的认识,他几乎总能无情的揭穿当时一些无耻政客、无聊文人卑鄙的把戏、下流的谎言,将他们的真面目昭示于天下。
无论是造谎,还是识别谎言,都对世故人情有精微的体察,从这个意义上说,造谎是一切人情世故的总汇是不过分的。
而要识谎必须也要具有通晓人情世故、洞察万物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许多谎言在我们面前便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