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说谎与谎言-处世绝学—谎言学+谎言—人类精心制造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生离不开谎言-谎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谎言是失败者的墓志铭-男人—为金钱和美女而构筑谎言-女人—为猛男和金钱而编织谎言-谎言能为虚妄人生架设充实的桥梁+谎言的面孔-谎言的政治面孔-谎言的科学面孔-谎言的哲学面孔-谎言的历史面孔-谎言的宗教面子-谎言的新闻面孔-谎言的道德面孔+生活中的谎言-谎言与谣言-谎言与商业-谎言与爱情-谎言与友谊-谎言与智慧与犯罪+造谎有术-沉着冷静,不动声色-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虚实相间,出其不意-声东击西,混水摸鱼-编造数据,煞有介事-三人成虎,借鸡下蛋-笑里藏刀,移花接木-暗渡陈仓,指鸡骂狗-明知故昧,欲擒故纵-一万不成,一万零一-弥天蔽日,始见真功-何时何处不造谎-对同一办公室的人不造谎-对至交好友不造谎-对父母不造谎-对孩子不造谎-夫妻之间不造谎-师生之间不造谎-对事关命运和性命的不造谎-对自己的信誉不造谎-对法官警察不造谎-对医生不造谎-对自己不造谎+识谎有道-全面考察之道-察颜观色之道-捕捉细节之道-透视对方之道-突然袭击之道-多路出击之道-地久天长之道-当头耍刀之道-打坐参禅之道-洞察万物之道+圆谎有章-弃假成真章-以假乱真章-逃避核实章-结伙御真章-毁尸灭迹章-移尸嫁祸章-借尸还魂章-瞒天过海章-偷梁换柱章-装疯卖傻章-抵赖至死章-直下地狱章-走为上计章+破谎有法-以谎治谎之法-将计就计之法-摇篮扼杀之法-逼跳悬崖之法-火上浇油之法-直奔主题之法-以毒攻毒之法-以谎试谎之法-拨云见雾之法-以诚对谎之法+郝铁川教授:论说谎-帕斯卡尔:人性的背面——伪装与谎言-Hey,其实你没必要对我撒谎的-如何识破工作中的谎言-鲁迅:“说谎”和“做戏”有什么区别?-对谎言有什么认知,就反映一个人处在什么水平-为什么李世民式的领导可遇不可求-谎言重复三千次便成真理——真相错觉效应-如何辨别一个人在说谎?犯罪心理学家指出三大特征+人人都在说谎-人人都在说谎——序言-人人都在说谎——绪论-第一部分 大数据,小数据-1 你的直觉出错了-第二部分 大数据的力量-2 弗洛伊德是正确的吗-3 数据重构-4 数字吐真剂-5 放大数据-6 世界就是一个实验室-第三部分 大数据:请小心轻放-7 大数据,大框架其力有何不能胜-8 数据越多,问题越多哪些事情不可为-人人都在说谎——结论-人人都在说谎——致谢

对孩子不造谎

2017年4月15日 字数:1323 来源:处世绝学—谎言学 作者: 提供人:abc9998......

对孩子造谎会招致什么后果呢?

这个问题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得出结论,那就是有一天他会对你也同样造谎。因此,教育孩子诚实,我们大人首先应该诚实。古语说:“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不懂事,没有独立行为能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向大人学的,我们遇到困难显得坚强勇敢,孩子也就果敢坚决,如果我们怯懦畏缩,你又怎能指望孩子大胆面对生活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遮遮掩掩、躲躲闪闪、支支吾吾、欺人骗人,孩子就会摹仿我们的举止,也去说谎吓人。

教育孩子为人诚实,古人留下许多佳话。曾子是古代一位贤人,他对教育孩子自幼为人诚实颇有自己的独特思路。一日,他的妻子要到市集上办事,但他们年幼的孩子哭着、闹着要跟她去。曾子的妻子不愿意孩子跟着去,便骗他说:“乖乖听话,跟爹爹呆在家中,回头从集上回来,我们杀猪煮肉给你吃。”

小孩子一听杀猪吃肉,立刻安静下来,不哭不闹,答应乖乖呆在家中。

当妻子从集市上回到家中时,发现曾子已把一只猪捆在地上,正在砺石上霍霍磨刀,曾妻大惊,问曾子要干什么,曾子说:。“我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啊!‘’ 曾子的妻子哭笑不得,说:”嘿,你这人怎么这样傻呢?我不过随口说说哄哄孩子的,你怎么就当真呢?再说,猪还太小,杀了也太可惜了。“

曾子正颜厉色地说:“杀一头小猪是太可惜了,但如果我们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说话不算话、随意哄人骗人的家伙,岂不更可惜!我之所以一定要杀猪,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为人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了话一定算数,言而有信才能受人尊重。”

最后曾子当真把那头小猪给杀了。

曾子杀猪的故事被编人各种书籍,做为教育孩子诚实的一个典范。

的确,教育孩子实在是太难了,一方面我们希望他们为人诚实、正直,做一个老实的好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他们长大后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取得成就,做一个人上之人。但这样要求他们,势必要培养他们勇敢地面对生存竞争,到那个充斥着谎言与诈欺的世界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这样的话,一味的忠厚老实、诚信无欺又显然行不通。

这是我们所有人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处境:两套标准,说谎和不说谎,要他们对内说实话而对外说谎话。这对我们这些经历了相当多世故人情的人来说,掌握这个分寸尚且不太容易;何况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该说实话而什么时候又该撒谎呢?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碰到过带自己孩子出门,串亲戚或访朋友,孩子们童言无忌,说出极为有趣的“大实话”,出现让大家既好笑又难堪的情境。就像作家张晓风一篇散文所描述的那样:她带女儿去朋友家做客,女儿溜进厨房看到朋友正在洗玉米,她立刻显示出浓厚的兴趣,纯真地说:“玉米真好吃。”

朋友便问她: “你在自己家里也吃吗?”

女儿说:“吃,可是吃得很少,但今天我想多吃一些。”

朋友说:“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女儿答道:“玉米很贵,我在你们家吃不用掏钱。”

可以想像,做妈妈的此刻正在厨房门口听女儿与朋友的闲聊哩,她会作何感想呢?解释一下吗?那可越描越黑,假装没听见吗?可是女儿的声音又尖又大。谢天谢地,好在是朋友,但愿她不会想到临出门时我们曾经这么教过女儿,张晓风由衷地感慨道。

不过,我细细回味一下童年时我们造过的那些小小的谎,说出过的那些令人发窘的大实话,其实倒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由此我想,还是别教育孩子造谎,他爱怎么说话就让他怎么讲吧,何苦叫他小小年纪就心事重重地去做一番选择,长时间在大脑中确定要不要造谎,故作城府极深状地去分辨别人的真假呢?在他应该纯真无邪的时候保持好他的纯真吧,至于以后他长大了需要面对生存竞争必须撒谎时,他会无师自通的。就如同过性生活一样,你用不着教孩子,长大后,他们自己就会做了,而且越做越老道,越做越有激情。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