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起大规模的流行潮,首先要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无论是杨销书的朗诵会,还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最有效的人数不得超过150人。
意外杨销的小说
1996年,丽贝卡-韦尔斯出版了《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DivineSecretsoftheYa-YaSisterhood)一书。她做过演员,还是一个剧作家。这本书的面市算不上是文学界的一件大事。韦尔斯在此之前还写过一本书,名叫《处处祭坛》(LittleAltarsEverywhere)t曾在她的家乡西雅图引起一阵小小的偶像热。但她毕竟不是丹妮尔-斯蒂尔或者玛丽-希金斯-克拉克,书出版后不久,她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郡举办了一个朗诵会。当时听众有7个人。朗诵当中,她不时胡乱地评论一通,赞扬居多。结果,她的书(仅精装本)就售出多达15000册。
一年以后,《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出了简装本,第一次印刷的18000册在面市的第一个月就全部售光,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初夏,简装本的销售量已达30000册。韦尔斯和她的编辑都开始意识到,奇特、美妙的事情将要发生了。“我在书上签名,一群一群的妇女聚拢过来,六七个人聚在一起,然后让我随便在书的哪个地方签名,一签就是3-10本。”韦尔斯后来回忆道。韦尔斯的编辑黛安娜-雷韦朗去找她的促销人员,说该是开展广告活动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在《纽约客》杂志的目录页买下一块篇幅做广告。结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售书量翻了一番,达到60000册。在国内巡回举办朗诵会时,韦尔斯注意到听众的人员组成在发生变化。“首先,我开始发现母亲们和女儿们来了。女儿么,都是40出头或将近40的年纪,妈妈们呢,则是在二战期间读中学的那一代人。然后,是三代人一起来,20多岁的人也来了。再后来呢,这真让我高兴,十几岁的孩子和五年级的学生也来了,虽然这是在很久之后了。”
《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还没有被列为畅销书,那要等到1998年2月,经过48次印刷、突破250万册时,她才能登上排行榜。如果重要的妇女杂志有文章介绍该书,或在电视节目中亮相,韦尔斯就能成为名人,然而,全国的媒体还没有开始关注。但是,由于口口相传,她的书已经开始流行了。“对我来说,转折点可能是在加州北部,简装本出来后的那个冬天。”韦尔斯说,“那次的朗诵会一下子来了780多人。”
《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为什么会风靡起来?回想起来,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书本身写得非常优美感人,描写的又是友情和母女之间的感情。它娓娓道来,让读者手不释卷。还有一个原因,韦尔斯自己是个演员,她在全国各地的朗诵会上,与其说是朗读,不如说是在表演,用高超的技巧扮演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韦尔斯是一流的推销员。然而,这里还有第三个不那么明显的原因,与流行潮的最后一条法则有关。《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的成功是对环境威力法则的肯定,更具体地说,它证明了某一特定因素举足轻重的作用,即某一群体在社会流行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