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前,部分农庄,生产环节越来越趋向于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开发农庄的情怀型庄主(金主)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需求。
在这部分农庄里,用人工栽种、除草、除虫、施肥、浇水,用人工剪枝、搭架,用人工采摘收获,拒绝一切工业化肥料和药物。
毫无疑问,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受市场欢迎的。
尽管绝大部分农庄不是这样生产的,但在很多城里人的理解中,农庄不就应该这样吗?
事实上,消费者对农庄的期待,和农庄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运营逻辑与产业支撑,是存在极大分歧的。
放弃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回归到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无疑,这是需求方和供给方博弈的结果。
我们要深度思考的是,这样的生产方式能不能持续招工、能不能在效率和效益间做好持续的平衡?
如果,工业化手段依然可以生产出来健康的农产品,而且进一步得到公众认可,那么,这样的生产方式会不会瓦解?
这,就要看公众的农耕情怀了。
二、
农耕情怀,所“怀”的是农耕时代的自给自足、手工创造、自然循环和情感温度。
生活在农耕时代,虽然也有着基本的贸易往来,但自给自足是社会运转的底色。
自给自足能够成立,一方面指的是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就能形成闭环,一方面指的是农业生产之余的“兼业”。成为“兼业者”的农民,要么把农产品进行各项加工,要么起屋造棚、纺纱织布、量体裁衣,要么进行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造和修缮。
而自给自足,最大的特性就是手工。生活在农耕时代,几乎全部的日常活动都在用手工填充,手工成为生存的技能,是生活的依赖。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各种文化、感情、个性顺势融了进去,形成鲜明的符号,形成独有的神韵。
纯民间的以日常所需打造的手工物品,还无关匠心,但无意间成就了匠心,闪耀着拙拙的古朴之美,灵动着一方水土的风韵,体现着极尽机巧的智慧之光。
这就是农耕时代,手工创造下赋予器物的情感温度。
手工之下,是取材用材上的自然法则。
传统乡村社会的造物,基本上都是直接取材大自然。当物品不能再使用的时候,一部分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一部分材料直接回归大自然,基本上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垃圾。
取材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始终保持着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循环往复。这就是农耕时代,手工创造和自然循环的奇迹。
可是,我们毕竟身处后工业时代,大步迈入信息时代,甚至已经在勾勒人机融合的另一个新时代。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手工已经上升到艺术,和生活越来越脱轨。也就是说,农耕时代的生活特性离我们越来越远。
三、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社会不会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它会加速前进,一个时代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甚至无法全方位感知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只能顺应时代。
工业时代是空前的大分工,生活在都市里,你不必知道吃穿用度是怎么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在承担着某一个过程的某一个环节,而最终的结果只需付出金钱就可以换取。或者说,生活在都市里,你所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分工的结果。
无论是谁,丢进都市就会被迫的被分工,任何人无力反抗,只能顺应。正因为分工,任何人几乎都可以被替代。这就造就了都市人群的危机感。
有了危机感,想在都市生存下去,唯有遵循规则、努力付出,舍此,别无他途。这也是现代都市的公平所在。但同时,这也就导致了都市人群对金钱和效率的追逐成为头等大事。
离开效率会被淘汰,离开金钱无以交换,衡量个体的价值和尺度早就被注定。
在都市里,因分工,每个人都无法成为孤岛般的存在。与此同时,每个人又都把自己活成了一只孤狼,在城市森林里艰难的觅食。
四、
身处信息时代,有时候我们会回望农耕时代。
在农耕时代,一位农人的日常是到自己开垦的土地进行各项田间劳作,在走向田间的早晨有机会听听枝头的鸟鸣、看看天际线上的朝阳。
尽管农人不懂文人的浪漫,但风月无边,既撩拨了文人的琴弦,也侵染了农人的稻田。当春来时,农人也心与肤俱柔,人与花皆羞。
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周期性,不同时段的操作需要等待,这就会产生空闲。在空闲的时候,农人也会去读书写字、唱歌跳舞、发明创造、培育爱好等。我们今天有多少所谓的艺术创作、科技发明,其源泉来自传统民间的劳作智慧、在拾古人的牙慧?
而古人的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等风雅之事,更是我们今天陌生和望尘莫及的。
在农耕时代,农民真的忙碌、清苦,但过去的农民对物质的依赖程度没有如今那么高,一亩三分地就能养活几口人,再加上大家的生活基本上差不多,也就少了对比下的失落,也就多了豁达和乐观。
在工业时代,农民转为市民后,生活的独立性越来越小,对物质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他人的协助要求越来越紧密。
在工业时代,市民需要在工作中出卖时间,用时间换取价值,再去换取城市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对物质的追逐最后变成对金钱和效率的追逐,对金钱和效率的追逐,最后的结果就是演变成对时间的追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诞生于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宣传语,折射出当年深圳人“追求效率”的一股子拼劲儿,继而,全社会开始把时间与财富划等号,“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成为普世价值。
于是,在工业时代,光脚丫踩踩泥土这般最原始、最自然的触动和浪漫,都变的极其奢侈。
五、
有时候,我们很羡慕农耕时代的农人,他们在我们今天来看,简直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
之所以很多人羡慕庄主的生活,那是因为庄主这个群体同农耕时代的农人有几分相似,但又远远超越过去的农人。
如今的庄主,充分享受现代化一切便利的同时,还有充分的机会看日出、听鸟叫,而当看日出、听鸟叫的意识被唤起,也就代表着精神世界的需求被唤起。
生而为人,在获得物质需要的同时,完成对内心世界的构建和丰富,不恰恰是我们很重要的追求?
想想每天奔走的大众,很多人没有机会看日出,匆匆吃过早餐,我们便要奔向上班的路上。
无论是骑自行车、电动车,挤公交、地铁,还是开私家车,很多人的面部都透露着急躁的表情,我们怕没有赶上车,怕堵在路上,怕因迟到而遭受责罚或错失商机。
我们一直在赶时间,早已失去欣赏日出的意识。而下班路上,情况也好不到哪里,我们又有多久没有仰望天空,对着星星遐想了?
我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我们成了时间的奴隶。我们的生活被工作充满,而我们的工作又成为了生活最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我们的地铁、高铁、飞机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越来越焦虑,内心越来越贫瘠。
很幸运,我们有了休闲农庄这一连接城市和乡村的载体,有了先进生产方式和丰富生活方式相融合的平台。
在休闲农庄里,兼容了农耕时代的劳作方式,享受着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赋予的各种便利,同时,我们有充分的机会唤起看日出、听鸟叫的精神意识。
这就是庄主的生活:突破工业时代,生活在信息时代,回望农耕时代。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