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衣的现象学:后记

2020年7月12日  来源:衣的现象学 作者:【日】鹫田清一 提供人:pigu61......

本书第一章是以NHK教育电视台在一九九七年十月至十二月播出的“NHK人类大学·人为什么穿衣服——时尚这一文化部件”(共十二集)使用的教材为基础改编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若干篇时尚评论,一九九八年作为“NHK书库”中的一册出版上市,原版书名沿用节目的名称。笔者此前也出版过不少时尚论著,好比按时尚原论的标准写的《流行的迷宫》(一九八九年)、写给预科班学生的《名为时尚的部件》(一九八九年)、时尚评论合集《最后的流行》(一九九三年)、面向初高中生的《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一九九五年)等等,但以电视节目为载体,结合各种影像记录与衣服本身,朝着摄像机给观众讲课,还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录制节目时闹过许多笑话,捅过好多娄子,吃了不少苦头,好在现在回想起来都能一笑了之。如此看来,这本书在我出版的所有著作中算是非常特殊的一本,我对它的感情自然也更深厚。

节目的第一个场景是我站在表参道的人群中侃侃而谈。对我这个不习惯上电视的人而言,可真是件难事。节目的最后一集,镜头转向我长年居住的京都,拍摄我在祗园的小巷与观众道别的画面(道别时也是站着)。节目中间的几集,曾去过原宿竹下大道的咖啡厅、表参道的化妆品店、神奈川县的废车场、三宅一生与“Comme des Gar?ons”专卖店、神户时尚美术馆、京都印染作坊……所有内容都是外景录制,一次摄影棚都没用过。为了不影响外景地正常营业,我们有时不得不等到深夜,门店打烊后再开始工作。我请朋友们来当群众演员,友情出演,还往自己身上贴过刺青贴纸。每一集节目都是我和NHK的年轻制作人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的成果。

一九九七年刚好也是平价服装品牌优衣库席卷日本的开端。与此同时,无印良品的衣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个品牌注重设计,很擅长做减法)。以鄙视高档名牌的追捧者为己任的垃圾摇滚,提倡把功能缩减到最少的“Real Clothes”等潮流逐渐显现。换言之,当时的时尚站在一条坡道的入口,只要人还穿衣服,就必须选择某几样单品,这让人感到时尚似乎永远不会消失,在那个时代,人人都能切身体会到时尚内部的某些东西确实起着变化。

本书的原版有一个副标题:“时尚是‘活生生的社会皮肤’”。这是我的一贯观点,至今未变。节目播出之前,时尚的皮肤感受往往是种刺痛,会强迫身体的表面变得紧张,或更加关注衣服的社会符号性。节目结束后,身体“海岸”(皮肤)的嘈杂就逐渐扩散到了身体的周边。然后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在T恤衫上注入新鲜空气,开始讲究妆容(包括男人的邋遢胡子),但不会故意做作。女人们脱下连裤袜,穿上球鞋,还要把后帮踩瘪。让性别差异变得不那么显眼的朴素夹克与裤子受到大众的青睐(不过这两种东西的尺寸都要足够贴身,反而更突出了性别差异)……总而言之,不突兀、简单、随意(或随性)被推到了时尚的台前。它们与“不在乎”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甚至可能不修边幅地宣扬这种倦怠。每每见到在最小范围贯彻自身喜好与坚持的人,我的目光都会被吸引,看得出神。明明衣服穿在别人身上,我却看得兴高采烈。我在本书正文中也曾提到,这份好心情源自他人的装扮对自己视线的装点。这让我不得不感叹,我真是从心底喜欢做个时尚观察者啊。

穿衣服意味着一种风格选择。也许有人觉得自己没有刻意主张,可是只要你还会挑选衣服——无论是否抵触衣服强加在你身上的东西,你都在选择风格——就不可能挣脱束缚,实现完全的自由。人只得通过衣服与妆容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判断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此时此刻,我们也在不断做着判断。至于判断的依据,恐怕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要是有人问起来,估计也只能回答“凭感觉”吧。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就会抛开凭感觉选的衣服,重新选择。同一件衣服在时代中的位置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改变,人就是这样对自己与其他社会群体的距离进行微调的。

其实,一个人的活法(包括他的伪装)体现在他与时代主流之间的细微差异中。而一个人与社会和时代发展不吻合的部分,也会以冲撞时代潮流的形式被纳入差异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对时尚敏感。说时尚是社会的活皮肤,也出于同样的道理。我从心底喜欢时尚,至今对时尚抱有超乎寻常的关注,因为我特别想知道,这层社会的皮肤上将出现怎样的裂缝?长出怎样的肿块?多出怎样的伤口?疮疤是不是正在成形?又是不是一成形就被立刻剥下,露出溃烂的血肉?为了不让这些东西暴露在外,要涂上多么厚重的粉底……

我依然殷切地希望自己能继续做一个“皮肤病患者”,同时当好皮肤科的技师。有可能的话,最好再兼做皮肤复健理疗师。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