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雷军的顺势而为

2020年9月1日  来源:饭统戴老板 作者: 提供人:dangji15......

雷军这十年

2018年4月25日,雷军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主持了小米手机6X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5%的利润红线。一周后,小米向港交所交表,净利率不超过5%以董事会决议的形式,写在了招股书里。

雷军本想把这个数字定在3%,但股东认为这个点位太低,微小的汇率波动就会造成亏损。双方拉锯之下,最终定格在5%[6]。电话会上,老革命黎万强拉大了嗓门说:“几十年后回头看,这将是商业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决议。”

雷军这十年

小米在武汉大学的发布会

在小米 MIX 手机行将发布之际,行业分析师孙昌旭曾花了几个小时劝说雷军,希望他能制定一个相对高一些的价格,以匹配这样一款带有突破性技术的手机,雷军回复说,“小米要与用户站在一起。”

之后的上市全球路演,雷军和公司CFO周受资任务最重,他们将奔走于纽约、波士顿、 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几个城市。另外两路是林斌一路,洪锋和刘德一路。

美国的路演现场,雷军和周受资专门带了三件小米生态链产品:小型无人机、彩虹电池和米家螺丝刀。为了更好地呈现“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这个理念,周受资在纽约一家路边的便利店购买了普通的电池,他一边展示普通的5号电池,一边拿出五颜六色的小米彩虹电池。他告诉投资者小米电池售价只有9.9元人民币时,会场响起了掌声。

同一时间流传开来的还有雷军的一封公开信,名字叫《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在一大群企业家回复雷军的公开信里,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写了一句:雷军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潮水方向。

如果让雷军评价这句话,他多半不能完全同意。在大大小小的采访中,他说自己在金山的时候是“改变潮水的方向”,是逆流而上,别人做盗版、他做正版,别人搞代理、他做自研。到小米“学乖了”,要顺势而为。

2007年iPhone问世的时候,苹果为了抑制中国台湾供应商,开始有意扶持中国大陆的本土供应商,在劳动力低廉和政策优势的激励下,大陆消费电子行业借势崛起,成就了行业的黄金十年。世界电子产业链经历了日本、韩国、台湾,逐步转移到大陆,这是中国手机品牌诞生的土壤,这是雷军口中的“势”。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也是雷军口中的“势”。如果让雷军自己说,他可能会讲,“小米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成功。”

小米走出危机后,雷军的“吊打”和“秒杀”少了很多,多的是讲小米的AIoT战略,讲小米的上百家生态链企业,上千种产品以及IoT平台上近2.52亿台的连接设备。至少在这一点上,雷军大可以说一句“小米做的比苹果好一些”。

上市之后,小米进行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具深度的一次组织结构调整,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组织部和参谋部。让小米从过去每个板块各自狂奔的状态,向一个能建立集团系统优势的公司转变。

因为大名鼎鼎的“风口论”,加上B站网友的推波助澜,搞得雷军像是个新生代企业家。要知道雷军1990年和大学同学创业,1992年去了金山,在搞手机之前,他在业内的诨名是“互联网活化石”。雷军之所以为雷军,是做了那只风口上的猪,但更多是当风口有变,他还能及时调转方向。

金山的老员工评价雷军时,说他是“守正出奇”,善于生存和合作,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内心瞻前顾后,太过谨慎,少了那点赌性。”

小米9发布之前,雷军没少在微博上撂狠话, 像是“比米8贵不少”、“绝对不便宜”。后来的发布会上,2999的起售价放出来,雷军显得有点难为情,“研发成本很高,希望大家理解。”

2018年,全中国的媒体都知道小米要冲高端,要涨价,要甩掉性价比的标签。但十年看过来,小米好像又一直没偏离“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句初衷。小米的手机,不算便宜,但也不能说不值得。

还是在那一年的6X发布会上,雷军回顾了在武汉大学的生活,看到那本《硅谷之火》,里面有乔布斯创立苹果的故事。他说看完之后,一个人在行政前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紧接着,PPT切换到一行黑底白字:“我就是要一条路走到黑,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厚道的产品。”

去年12月军过50岁生日,周受资在微博上发了张照片,就是普通的会议室,一篮鲜花和一块蛋糕,背后小米电视上的红底白字:祝雷总生日快乐。后来网友反应过来,和雷军同时代的人,还在踏踏实实做制造业的,还能一直不掉队的,好像也没几个。

十周年的演讲上,雷军说小米要“二次创业”,要深化“互联网+制造”。2016年,《连线》英国版写了一篇关于雷军的文章,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些年,小米已经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产品的看法。

正如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经济高速增长过后庞大的中产阶级崛起,制造业面临着进一步转型升级,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性机遇。上一个十年的成功,是小米自身的努力,也是产业链转移、国内年轻消费群体诞生的结果。

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品走向高端、走向海外,小米自然也深入历史进程之中。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也是小米的幸运。

雷军这十年

雷军说自己“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达,放得开都是被逼的”这其实是真的。

2013年,雷军参加了江苏卫视一个节目,在大街上请路人填一个关于农产品的调查问卷。觉得这个任务“难度比较低”的雷军,一共被路人拒绝了15次。和日后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形象相比,雷军拦下路人的第一句话大多是“能不能帮我个忙?”遭遇拒绝之后的尴尬笑容,也是一个局促理工男的本能反应。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米粉认出了雷军,并主动提出帮他完成任务,但被雷军拒绝,理由是“要遵守规则”。

雷军这十年

雷军参加江苏卫视的节目

雷军是个信命的人,据说他常把一本叫《异类》的书中关于冰球的例子[3],作为他相信命运的来源,一个加拿大青少年冰球队中的明星少年大部分出生于4月份之前。究其原因,和冰球联盟的报名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加拿大,当年1月1日满9岁的孩子才能入选少年队,如果出生稍晚,就得再等上一年。这样来说,接近10岁的孩子在体能上,肯定比9岁的强。因此,明星球员多出生于1、2、3月。

对雷军来说,一代人也终究离不开一代人的宿命。

2017年小米的财务分析会上,雷军提了一个方案——用返券的形式将多赚的利润返还给用户。小米商城仿照双十一的活的规则,设计了多种返券形式,结果被雷军痛批“门槛太高,形式太复杂,用户看不懂。”

在那部名叫《一团火》的纪录片里,雷军拒绝了一个“能用黄金价格卖稻草”的应聘者。在内部会议上讲这些的时候,雷军说,“能不能有一个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赖呢?真的是你的朋友呢?”

雷军追过风口,借过时势,但小米的成功,归根结底是雷军这代人骨子里的那种踏实、勤奋和守规矩。说小米是中国制造的典范可能有些夸张,但小米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制造廉价粗糙的刻板印象,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我们抛开外界赋予小米的种种印象,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底色,也不外乎是雷军前半生的缩影,再加上那句“要遵守规则”。从这家公司身上,可以窥见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谦逊和勤奋的横截面:不爱出风头,但也不是默默无闻,有一股狠劲,但不会咄咄逼人,需要放下身段的时候,小米也虚心学习,需要面对炮火的时候,小米也绝不手软。

小米有过性价比、有过黑科技、有过高端梦,但如果仔细看它做的事情,它卖的产品,无论贵还是便宜,一直都没离开那句“一分钱一分货”。关于小米,很多现象远远不是一句“会营销”足以概括的。

从这个角度,再看看刚满十岁的小米,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电视节目里那个故作镇定的理工男,低着头带着点歉意对你说,“要不看看我们公司的产品?真的挺好的。”

希望再过十年,人们再度谈起这家公司,会说它谦虚、踏实、努力,创始人英文不好,说话口音很重。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雷军这十年

参考资料:

[1]. 顺势而为:雷军传,采文

[2]. 雷军,在风口上顺势而为,王刚

[3]. “从1到无穷多“的秘密,南方周末

[4]. 历史转折中的雷军,老道消息

[5]. 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江苏卫视

[6]. 一往无前,范海涛

[7]. 雷军的性格与命运,财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