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艺术鉴赏:审美无关利害

2020年7月19日  来源: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作者:【英】彼得·卡夫 提供人:heidong86......

观察一下展览馆中的游客,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注视着一幅画,指指点点,表达自己的欣赏或反对意见,他们可能在说某幅画的线条如何与色彩搭配,《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图10-4)讲了什么故事,克里木特的《水中女神》或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死神和少女》(Death and the Woman)(图10-5)象征着什么,又或者米罗(Miró)的《吻》(Kissing)看上去和吻一点关系都没有。

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美丽的吗

?

图10-4 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1787

?

图10-5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1915

观察一下聆听交响乐或者观看芭蕾舞表演或歌剧的人。一开始,他们沉浸其中;过了一会儿,他们或许会开始谈论他们觉得哪些动作比较迷人,哪些动作比较生动有趣,又或许会表达一下自己愉悦的心情;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们或许会觉得舞台上激动的氛围与音乐中的绝望和悲怆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当然,人们经常说自己享受音乐、展览、小说。但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样,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与享受床、威士忌带来的愉悦并不相同。确实,享受,不管是享受愉悦还是享受痛苦,都能够被床、威士忌等因素直接激发出来;但美学意义上的享受,即在艺术中获得的愉悦,需要一些感知,而且必须由恰当的种类、连接才能达成。相较于欲望激发的快乐或“我喜欢它”的简单判断而言,艺术赏析需要更深的理解。

如果让学生们在原定的考试时间去看一场戏剧,他们会非常开心,但这份开心或许并不来自戏剧。他们仅仅是把看戏剧当作达成目的的手段,只是逃避考试的一种方法。恋人或许会很享受席勒的画作,但这只是因为它让他们想起了在阿姆斯特丹第一次迷人的邂逅。在这个例子里,席勒的画作也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和上述两个例子不同,艺术带来的愉悦并不依赖于外在目的的达成。美学欣赏应该像康德说的那样无关利害(disinterest),但无关利害也并不是指对什么都毫不关心。

审美鉴赏是无关利害的,它不是达成外在目的的手段,比如躲过考试、刷墙、回忆美好过去等,而是直接指向艺术本身。换句话说,纯粹的审美鉴赏并不需要任何现实中的寄托物。如果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水平,那他就会赢得许多世俗的赞赏,但这种赞赏和无关利害的审美鉴赏无关。按照“审美无利害”的理论,对歌剧《克林霍弗之死》的评价应基于其本身,而不应考虑它是否同情劫匪。就算艺术的目的是让人看到真理、正义和美德,它也应该是无关利害的。

根据康德所言,审美无利害还体现在它并非只和个人的品位有关。每个人的品味不同,就像有人喝咖啡加糖而有人不加,我们都很容易接受这种差异。但与之不同的是,如果我们认为一首歌比另一首歌更加美妙,一幅画比另一幅画更有深度,一部小说塑造的人物比另一部更加真实,我们就要给出自己的理由,人们甚至会因观点不同而彼此争论。假如说垃圾桶比日落更美丽,那就实在太荒谬了,当然,这样说的人或许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总不能诉诸垃圾桶的阴影吧。

康德认为,审美鉴赏需要无关利害的兴致,这个表述看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更根本的是,审美鉴赏需要我们关注作品本身,关注我们眼前的东西,但是,我们到底在干吗?在鉴赏和评价作品时,我们到底在关注些什么?

有创造力的厨师在开发新菜品时就有点像艺术家,他会在色、香、味、形各方面做细微的调整。不过,这其实也有风险,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场灾难,比如说加了过量的盐。维特根斯坦是这样说的:

当一个知道好西装是什么样的人在裁缝处试穿西装时,他会说什么?“这里的长度很恰当”“这里太短了”“这里太窄了”。尽管当西装很合身时他会表现得很愉悦,但赞美的话语没有任何作用。

赞美的话语当然有用,就裁缝的这个例子而言,它说明审美鉴赏涉及艺术作品是否“合身”的问题,合身的作品就能带来审美愉悦,获得较高的评价。那么,评价一件艺术品是否合身,就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艺术家想要表达什么。就后者而言,我们通常并不知道艺术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且,艺术家真正的目的似乎也并不重要,艺术家甚至有可能误解了自己的作品。于是,有人宣称“作者已死”或“艺术家已死”;还有人谴责探求意图的行为,因为这犯了“意图谬误”(intentional fallacy)。当然,我们不用接受这些极端的看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艺术家自己的意图可以帮我们看到一些可能错过的关键点,但我们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去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取得了美学意义上的成功。有些时候,了解艺术传统、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我们确实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但仅在它们有助于我们欣赏作品本身的时候。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相关的背景知识,指价码或价格,比如价格无疑会影响人们对葡萄酒的评价。即便无法区分赝品与真品的差异,但当人们知道一件作品是赝品时,他们瞬间就会觉得它没有审美价值。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谈。

大卫·休谟提到过塞万提斯的著作《堂吉诃德》中的一个故事。两个人在喝大桶里的葡萄酒,他们觉得这酒的品质很好,但有一个人觉得酒被皮草的味道影响了,还有一股铁具的味道。其他人嘲笑这个人太过自大。可结果呢?酒被喝完后,他们发现桶底有一把系着皮链的旧钥匙。

艺术,或者说审美体验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培养、锻炼了我们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尽管人们可能对什么是好的艺术存在争论,但“一切都一样”显然是错误的,一件作品不可能和其他作品完全一样好。这就像有些人是色盲,有些人代数特别差,有些人没法对动物的遭遇感同身受,有些人对诗歌的韵律美不太敏感,或是无法体会到琴声中的沉痛。

我们现在或许可以理解艺术为何会被分为“低级艺术”与“高级艺术”,低级艺术,如流行音乐和刻板、批量的画作,其中没有深层的内容,没有想象力的广度和深度。它们缺少精妙的细节,让人感受不到它“有所表达”。显然,小说,无论是俗套的爱情小说,还是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宇宙科幻小说,其中的文字肯定有所表达,但审美鉴赏更强调表达的形式,即人物如何塑造、场景如何描绘等,以及这种表达形式如何把我们带到它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之中。

艺术鉴赏 / 审美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