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世界观+建立思想结构的本源:机点(篇一)-机器人叛乱的核心:正三观-“机器人叛乱”的核心:「正“正三观”」-人类凭什么可以与自己的基因抗衡?-「正三观」,找到你的自主性、重构自我意识-马云和刘强东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获得什么样的结果?-统一价值论的“八大统一纲要”-如何理解世界的随机性:智能与预测、局部与整体、统计与概率?-实然与应然——看待世界的两个维度-看不见的“遍历性”-上部分:别出局-下部分:别旁观-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世界观:前言+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第1章 世界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牛顿世界观-证据-第2章 真理-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真理符合论的问题和困惑-《全面回忆》情境-真理融贯论的问题和困惑-哲学思考:笛卡尔和我思-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关于术语的一点说明-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证实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2)-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结语-第5章 奎因-迪昂论点和对科学方法的意义-观点集合和经验的裁判-理论的不充分确定性-亚里士多德的公理化方法-笛卡尔的公理化方法-假设演绎法-第6章 哲学插曲:归纳的问题和困惑-休谟的归纳问题-亨普尔的乌鸦悖论-古德曼的绿蓝问题-第7章 可证伪性-复杂因素-第8章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第三部分 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第20章 新科学和牛顿世界观概述-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牛顿世界观概述-哲学思考:对待牛顿重力概念的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态度+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与科学定律相关的特点-无例外的规律性+第22章 1700~1900年牛顿世界观的发展-化学-生物学-电磁理论-几块小乌云-黑体辐射-其他问题+第23章 狭义相对论-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狭义相对论概述-狭义相对论自相矛盾吗-时空、不变量以及研究相对论的几何学方法+第24章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哲学反思:广义相对论和重力+第25章 量子理论的经验事实、数学方法和诠释概述-事实、理论和诠释-量子理论本身-对现实命题的短暂讨论-四个实验-量子理论数学概述-对量子理论更为详细但仍为描述性的概述-量子理论的诠释-标准诠释(哥本哈根诠释)的变形-隐变量诠释-多世界诠释-关于量子理论诠释的最后几点意见-第26章 量子理论与定域性:EPR、贝尔定理和阿斯派克特实验-EPR思想实验-贝尔定理-阿斯派克特实验-定域性、非定域性和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第27章 演化论概述-演化论基本内容概述-澄清几点:演化论是什么、不是什么-19世纪早期至今演化论的发展-演化论概述,1850~1900年-演化论概述,1900~1950年-演化论概述,1950年至今+第28章 演化的哲学与概念影响-对宗教的影响-宗教观点所面临的某些问题-丹尼特、道金斯、温伯格等学者:“不能”-霍特、过程哲学和过程神学-讨论-道德观与伦理学-元伦理学思想:合作和利他行为的演化-元伦理学思想:合作和利他行为的演化(2)-元伦理学思想:合作和利他行为的演化(3)-元伦理学思想:合作和利他行为的演化(4)-演化与规范伦理学-演化与规范伦理学(2)-演化与规范伦理学(3)-结语+第29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对相对论的思考-对量子理论的思考-对演化论的思考-隐喻+第二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第9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宇宙结构-关于宇宙的概念性观点-第10章 托勒密《至大论》序言-地球为球形-地球是静止的-常识论据-基于运动物体的论据-基于恒星视差的论据-地球是宇宙中心-第11章 天文学数据:经验事实-恒星运动-太阳的运动-月球的运动-行星的运动-第12章 天文学数据: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天体运动的一个科学问题-这可以用来解释运动的地球吗-第13章 托勒密体系-托勒密火星研究的简要介绍-这些研究内容背后的基本原理-结语-第14章 哥白尼体系-托勒密体系与哥白尼体系的对比-是什么因素促动了哥白尼-对哥白尼理论的评价-第15章 第谷体系-第16章 开普勒体系-开普勒体系-什么因素促动了开普勒-结语-第17章 伽利略和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对伽利略发现的接受情况-结语-第18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所面临问题的总结-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问题-对新科学的需求-第19章 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概念性关联-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世界观:其他著作+毛泽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凭什么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苦海有边,回头无岸-庄子笔下的三大人生定律,读懂后什么都看开了-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西藏-生命在于能量—人类意识与能量层级及生命的阶段-强者本色:不乱、不惧、不停!-皈依佛系的青年人,真的一切随缘了吗?+反脆弱-前言-“黑天鹅”问题的解决方案-关于本书-组织结构-三元结构,或根据三个特性绘制世界万物的分布图-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第1章: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第2章: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如何在跑马比赛中取胜-论暴乱、爱和其他意料之外压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第3章:猫与洗衣机-压力源即信息-针对儿童的犯罪-第4章: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错误,谢谢你-为何整体厌恶个体-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第5章:露天市场与办公楼-自下而上的变动-12 000年-第6章: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一枚名叫“稳定性”的定时炸弹-第7章:天真的干预-干预和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的对立面-不要什么事情都不做-大规模的神经过敏-媒体激发的神经过敏-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第8章: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第9章: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第10章: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第11章: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第12章:泰勒斯的甜葡萄-泰勒斯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第13章:教鸟儿如何飞行-苏联–哈佛鸟类学系-副现象-第14章: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绿色木材谬误-混为一谈-第15章:失败者撰写的历史-显而易见的证据-工业革命-医疗领域的案例-反“火鸡”问题-第16章:混乱中的秩序-第17章: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的区别-第五卷:非线性与非线性-第18章: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发现脆弱性的简单法则-更多就是不同之处-小的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预估与预测-强调“效率”的地方偏偏缺乏效率-第19章:炼金石与反炼金石-如何失去了祖母-第六卷:否定法-第20章:时间与脆弱性-学习做减法-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一些心理偏差-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症-把科学变成新闻-先知与现在-第21章:医疗、凸性和不透明-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埋藏证据-大自然的不透明逻辑-第22章: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金钱的医源性损伤-如何吃掉自己-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第23章: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汉谟拉比-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综合征-选择权、反脆弱性与社会公平-反脆弱性与大公司的伦理-汉谟拉比-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综合征-选择权、反脆弱性与社会公平-反脆弱性与大公司的伦理-第24章: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专业人士和集体-大数据与研究者的选择权-第25章:结语-后记:从复活到复活+随机漫步的傻瓜-专家推荐-自序:任何人都会买卖-前言:幸运的交易员-第一篇:黑天鹅事件-第一章:赚钱的随机性-富豪交易员约翰-运气与随机性-第二章:奇特的结算方法-考虑随机性-有违直觉的真理-第三章: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历史-历史的意义-提炼后的思想-时间尺度-第四章:随机性和科学知识分子-第五章:最不适者可能生存吗-高收益交易员约翰-不懂随机常态的市场傻瓜-第六章:偏态与不对称-牛与熊-稀有事件的谬论-第七章:归纳法的问题-索罗斯和波普尔-第二篇:打字机前的猴子-第八章:太多“下一个富翁”-双重存活者偏差-第九章:买卖证券比煎蛋容易-被数字愚弄-无巧不成书-第十章:生活中的非线性现象-第十一章:我们是概率盲-相同的基因-概率与新闻媒体-第三篇:活在随机世界中-第十二章:赌徒的迷信和笼中的鸽子-第十三章:概率与怀疑论-破除路径依赖-第十四章:掌控随机现象-后记:遇上黑天鹅

EPR思想实验

2020年7月18日 字数:2482 来源: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作者:(美)理查德·德威特 提供人:heidong86......

|EPR思想实验|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是光子的“极化”。在这个讨论中,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极化。这很好,因为无论如何,并没有人知道极化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的讨论来说,你只需要知道极化是光子的一个属性(这大概就像是说橙色是南瓜的一个属性一样),以及极化探测器可以探测到极化属性。

假设极化探测器可以探测到任何出现上“极化”或下“极化”的光子,对单个光子来说,被测量为出现了上极化的概率有50%,出现了下极化的概率也是50%。

假设,我们发射出了一对特殊的光子,具体来说,就是一对处于“孪生状态”的光子。当我说光子处于孪生状态时,我的意思是如果测量两粒光子的极化,将会发现它们总是处于相同的极化状态。也就是说,这就很像是当我们检查同卵双胞胎的性别时,性别探测器显示的结果是两个都是男孩或都是女孩,而当我们测量孪生光子极化时,极化探测器所得的结果将是两个都是上极化或都是下极化。(更精确地说,如果我们用两个相同的极化探测器来测量极化,探测器显示的结果会是都为上极化或都为下极化。在这一节的剩余篇幅内,我们将假设一直用两个相同的探测器来测量两粒光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测量结果,我们说光子处于孪生状态并没有什么其他含义了。换句话说,这个说法并没有明示或暗示在没有进行测量时光子真正的样子。简言之,我只是在描述一些量子事实:如果你发射出一对这样的光子,并对它们进行极化测量,极化探测器显示的结果会都是上极化或都是下极化。重申一下,这就是我们说光子处于孪生状态时所要表达的全部含义。请试着仅仅考虑这些事实,而不要去想象在没有测量的时候光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现在,假设我们有这样两粒孪生光子,把它们分开,然后向两个设置在相反方向的极化探测器发射出去。把这两个探测器分别称为A和B,让我们假设探测器B与光子源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探测器A与光子源之间的距离。整个实验设置如图26-1所示。

图26-1 典型的EPR实验设置

让我们重点关注向探测器A运动的光子。假设当光子到达探测器A处时,探测器探测到光子的上极化。此时我们知道,一瞬间之后,另一粒光子会到达探测器B处,它也会被探测为上极化(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两粒光子是孪生光子,因此总会被测量为相同的极化)。确实,一瞬间后,探测器B处的光子的确被测量为上极化。

以上就是EPR情境了。根据到目前为止我所提供的内容,这个情境似乎没有什么令人惊讶或耐人寻味之处。因此,这个情境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实验情境?

在上述设置中,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试图让我们相信量子理论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存在量子理论没有包含的“现实因素”(这也是EPR论文中出现的术语)。具体来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的论证如下:

(1)光子一定是先具有一个确定的极化,然后才被测量为具有这个极化属性。

但是

(2)量子理论所表达的,并不是两粒光子在被测量为具有某个极化属性前就已经确定具有了这个极化属性。

因此,EPR实验认为量子理论是一个关于现实的不完整理论,因为量子理论的表达缺少了一个现实的因素,也就是光子在被探测前所具有的极化。

论述(2)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确实是量子理论的一个特点(换句话说,这是量子理论数学的一个特点)。所以,如果EPR可以让我们相信论述(1)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EPR得出“量子理论是一个不完整理论”的结论是有道理的。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认真研究可以让我们相信论述(1)的原因。这会非常复杂,但是只要慢慢来,我们的讨论应该非常清楚。

论述(1)的论据

要理解论述(1)的论据,我们需要理解通常所说的定域性假设。与许多基本假设相同,用文字来描述这个假设是相当困难的。在试图给出一个定义之前,让我首先用几个例子来说明定域性假设。

假设我把某个物体,比如一支圆珠笔,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我让你来移动这支笔,但是不能碰触它,不能对它吹气,不能摇桌子,不能花5美元找别人来帮你移动它,也不能用你可能拥有的任何“精神力量”,总之就是跟笔不能有任何联系(包括物理和非物理的)。你很有可能觉得我交给你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可能完成?可能因为你认为一个物体(在这个例子里就是你)不可能对另一个物体(在这个例子里就是笔)产生任何影响或效果,除非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比如,物理接触、通信,或者至少是某种关联)。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让萨拉和乔伊每天早上都去买甜甜圈。我们让萨拉去位于城北边的甜甜圈大王买,让乔伊去位于城南边的、距离有些远的另一家甜甜圈大王买。他们同时出发,我们甚至可能还让其他人跟着他们,从而保证他们去了要求的店铺。假设萨拉买奶油甜甜圈的时候,乔伊买的也是奶油甜甜圈;当萨拉选择买巧克力甜甜圈的时候,乔伊也会选择巧克力甜甜圈。总的来说,萨拉选择了怎样的甜甜圈,乔伊就会选择相同的。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总是如此。在这个情境中,我们的直觉是萨拉和乔伊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或者某种通信。我们通常会觉得发生在一个地点的事件(在这个例子里,就是萨拉在甜甜圈店里选择购买什么样的甜甜圈),不可能对发生在另一个地点的事件(也就是乔伊在店里对甜甜圈的选择)产生影响,除非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或通信。

前面这段陈述正是对定域性假设的一种表达。简言之:

定域性假设(粗略版):发生在一个地点的事件不能对发生在另一地点的事件产生影响,除非两个地点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通信。

“某种联系或通信”到底指的是什么,而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产生影响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又带来了大量与定域性假设相关的误解和误会。在这一节后续篇幅中我们将探讨对这些概念以及对定域性假设的多种理解。就论证EPR而言,这个定域性假设的粗略版本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有了定域性假设,EPR实验对论述(1)的论证很快就完整了。根据定域性假设可以得出,在探测器A处进行的对光子极化的测量不能影响在探测器B处进行的对光子极化的测量。这是因为两个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太远,因此没有时间让任何类型的信号、通信或影响从A移动到B,至少,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影响,除非它们的运动速度比光速还高,而且由于“不存在运动速度比光速还高的影响”是已经得到广泛接受的观点(基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所以似乎存在非常合理的理由来认为发生在探测器A处的事件不能影响发生在探测器B处的事件。因此,在探测器A处光子的极化与在探测器B处光子的极化之间完美的相互联系只能用“光子在被探测前就具有了确定的极化”来解释。换句话说,如果定域性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推理得到论述(1)。

你可以这样来总结概括EPR实验的论证过程:要么定域性假设是错误的,要么就是量子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然而(EPR实验继续论证)认知正常的人都不会放弃定域性假设,因此(EPR实验得出结论)量子理论肯定是不完整的理论。

量子理论 / 贝尔定理 / 阿斯派克特实验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