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同性性行为的进化假说(5)

2020年7月6日  来源:美的进化 作者:[美]理查德·O.普鲁姆 提供人:heidong86......

之前有关人类同性性行为进化的理论要么只关注男性的同性性行为,要么把女性和男性的同性性行为混在一起作为同一种现象。相比之下,我提出的假说认为两性的同性性行为有不同的进化机制。由于这些机制互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预测这些同性性行为的频率和社会功能应该也存在差异。

比如,由于男性同性性行为是通过性选择进化来的,它有利于女性而非男性,所以进化出无生殖力个体的可能性并不是进化过程中的困境,而是性选择的预期结果。与此相反,女性的同性性偏好是通过对同盟关系的自然选择进化来的,这个过程不应该让女性的繁殖成功率遭受任何重大损失。因此,只喜欢同性的男性的出现频率应该比只喜欢同性的女性高得多。事实上,这个预测已经被证实了,男性中出现真性同性恋者的频率是女性中的两倍。审美重塑机制推测,与男性同性性偏好相关的身体和社会人格特征之所以会进化产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被女性偏爱。因此,尽管同性性偏好的进化可能会导致某些男性个体的繁殖成功率下降,但这些损失是由他们同性性偏好的排他性导致的,而不是因为这些男性无法成功地吸引到女性伴侣。我们在前文中说过,这类男性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伴随着同性性偏好一起进化的特征会成为男性的一种普遍特征。这表明女性通常更喜欢那些身体特征的“男性化”程度适中的男性。这个预测也与观察结果一致,即大多数更喜欢同性的男性会非常容易吸引到他们喜欢的女性伴侣。

性自主权假说还预测,非排他性的广泛的同性性吸引力在人类群体中就算不是无处不在,也应该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在许多文化中长期存在对同性性行为的道德谴责和社会谴责,所以我们很难验证这个预言。我们不知道在没有这种强大的文化阻力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做何表现。不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同性性吸引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比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对5 000多位男性和5 000多位女性组成的样本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37%的男性和13%的女性都有通过同性性行为达到性高潮的经历。我们知道金赛的样本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人口,不过金赛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同性性吸引和性体验的发生频率比那一小部分只喜欢同性的人的发生频率更高。由此可见,在生物学上,同性性吸引广泛地存在于人类两性之中。

此外,在某些文化和制度中,同性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不会受到谴责或者压制。比如,关注女权主义文化的人类学家格洛丽亚·威克(Gloria Wekker)对苏里南帕拉马里博的城市文化、工人阶级文化和克里奥尔文化进行了有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3/4的女性有长期的同性性伴侣,也与自己孩子的父亲保持着长期的性关系。处于这些关系中的女性非常认真地帮助自己的女性伴侣照顾孩子,同时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和性快感。

审美理论还推测,女性可以通过与只喜欢同性的男性建立友谊和社会同盟关系来提升自己的性自主权。考虑到当代人类文化中由性别、性身份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建构,我们很难对这个观点进行研究。不过,我们知道这种友谊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播出的热门情景喜剧《威尔和格蕾丝》(Will & Grace)讲述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男同性恋律师威尔和异性恋室内设计师格蕾丝之间的友谊长存的故事。不过,这种现象不只是出现在西方文化中。1992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喜与男同性恋者为伍的女子》(Okoge),讲述了一位异性恋的年轻女职员、她的男同性恋朋友及其情人之间的友谊故事。这部电影的片名来自一句日本俚语,字面意思是“糯米饭”,指的是与男同性恋者关系密切的异性恋女性。这个俚语的存在表明,这种现象在日本的受认同程度与在西方文化中是一样的。

最后,认为同性性行为的进化是为了减少性暴力的审美假设还预测,男性的同性性行为与异性性行为相比,会让性胁迫、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更低,2010年美国亲密伴侣与性暴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处于同性恋关系的男性中,一生中可能遭遇的所有类别的性暴力行为(包括强奸、肢体暴力和跟踪)的发生率,都比处于异性恋关系中的女性低得多。

同性 / 性行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