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太平天国,爆发革命。
通过聚集会众、建立圣库等一系列措施,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拜上帝会已经做好了发动革命的准备。从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天起,各地拜上帝会的首领根据天父、天兄的旨意,开始发动群众集结。到十一月,各路人马在杨秀清的统一指挥调度下,集结到金田地区。在集结的过程中,与清朝堵截的军队发生战斗,天地会的许多成员也加入进来,原天地会水上武装的首领罗大纲也于此时投奔义军,最后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十二月底,洪秀全和冯云山结束几个月的秘藏“避吉”,在大队“扶主”人马的拥护下返回金田村。此时聚集起来的会众已经达到两万多人。对于如此庞大的军民,洪秀全发布了严格约束纪律和分别男女的五条军纪。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三十七岁(虚岁三十八岁)生日这天,拜上帝会决定以正式宣布革命、建立新政权的方式为其祝寿。洪秀全宣布建立太平天国,自己为太平天国“天王”,以次年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太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对安定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天国”则来自于《圣经》。会众全部组织为“太平军”,实行军民合一的社会制度。太平军宣布清朝统治者为妖魔,命令太平军不再剃发,按照中原地区本来的习俗留起长发,因此被清朝称为“长毛”。太平军向北进发,于九月攻克重镇永安,在此停留了半年,积聚粮草,进行制度建设。原来封王的神圣家族的领导核心成员分别被封为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国按照《周礼》设置了王朝的各级官职,颁布新的历法——太平历。太平天国正式向全国发布檄文,指出清朝以满人压迫汉人以及严重的腐朽统治,号召全国人民推翻清朝。这样,历时多年的艰苦准备,太平天国运动正式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洪秀全和冯云山建立了拜上帝会后,为组织会众做了许多准备。所谓的“避吉”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月,洪秀全在领导层的劝说下,在平在山称王登基。但由于公开的时机还不成熟,加以洪秀全是外地人,所以秘藏在信众胡以晃家以保安全。而此时拜上帝会的第二位领袖冯云山则因为被乡绅控告而被递解回籍,也不宜露面,亦随之秘藏。在这个空位时期,杨秀清和萧朝贵以广西当地“降僮”的习俗,取得了为“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代言的资格。这样,在拜上帝会的领导集团中,几位核心领导人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杨、萧二人正是在这段空位时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组织领导才干,发布起义号令,将会众集结到金田,并成功击败清朝地方武装的围堵。起义初期的成功,助长了个人权力欲的膨胀,这也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太平诏书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道光皇帝病逝,这位在位期间生活尽量节俭却依然多灾多难的皇帝,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朝廷撒手西去。皇四子奕继位,改次年为咸丰元年。此时广西正是天地会四处起事之时,广西方面军政大员眼看无法掩盖真相,赶忙上报朝廷,并调集军队弹压。十月,朝廷想起因为在广东坚决禁烟而被弹劾,正在福建家乡养病的林则徐,林则徐曾在云贵总督任上妥善处理边事,这给朝廷留下了深刻印象。十月十七日,朝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连下谕旨命其“兼程驰赴”广西。林则徐于十一月一日接到谕旨,五日即不顾重病从福州启程,但一路上腹泻不止。当他行至离潮州不远的普宁县城时,身体终于不能支撑了。十一月二十二日,林则徐在广东普宁病逝。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令他不能瞑目的世界。据说他临殁前高呼“星斗南”三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也成为千古之谜。当年十一月,广西地方各级官员才得到了金田等地拜上帝会起事的消息。十二月八日,广西巡抚郑祖琛飞马向朝廷奏报。对于林则徐的病逝,朝野深感惋惜,只好起用前两广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剿办。李星沅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抵达广西柳州后,才真正搞清楚拜上帝会起义才是大清王朝的主要威胁。
从乾隆晚期的白莲教起义起,最高统治者就发现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八旗和绿营已经涣散腐败,不堪一击。清朝的军队总数量表面上还很庞大,但各级武官都有虚报名额、顶吃空饷的陋规。加上驻防分散、机动困难,实际上很难应付突发事变。这在鸦片战争与英国人的多次交战中已经暴露无遗了。同时,清朝的国家制度已经行将就木,运转艰难,不能灵活而有效地应对时局的变化了,所以朝廷逐渐开始依靠地方团练的力量来维持安全。地方团练依靠的是主持之人的能力与决心,效果完全取决于地方乡绅对于地方的凝聚力。这就为备受满族压迫的汉族大臣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清朝调集军队将太平军围困在永安大约半年之久,而太平天国在此期间继续对军事、军纪和官制进行完善,以东、西、南、北、翼五王为“五军主将”的军事制度确立。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三日,洪秀全发布动员令,令太平军抛弃辎重,轻装全军突围。负责围困的清军主帅赛尚阿直到次日凌晨才获得消息,此时太平军主力早已突出重围。从此,太平军经过围困桂林、攻占全州,力量迅速壮大,并于六月突入湖南,但在攻占长沙的过程中,遭到挫折,导致不得不放弃长沙,北上攻占岳州。在这个过程中,南王冯云山在全州牺牲,西王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太平军损失了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十二月十三日,太平军攻占湘北重镇岳州。岳州是洞庭湖通往长江的门户,是大米、木材、油盐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清军军饷的转运所。但是,岳州的防卫十分薄弱,兵额只有几百名。湖北提督、岳州知府等守将闻讯即逃回武昌。太平军在岳州征集到五千多艘民船,任命在长江沿岸有着很高威望的水手唐正才为典水匠,职同将军,筹建了太平军的水营。这样,清军长江沿线的防务就危在旦夕了。十七日,在一个当地老人的指引下,翼王石达开发掘出了一百五十多年前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暗藏的一个巨大军火库。太平军经此军器火炮装备,加上五千水军,从岳州启程,“千船健将,两岸雄兵”,直取武汉。二十二日,太平军占领汉阳。二十九日,占领汉口。在汉口,由水军统帅唐正才率军建造了两座跨越长江的浮桥,史称“桥宽丈余”,桥下由铁锚沉在江中固定桥身,人马往来,如履平地。浮桥的建成,使得太平军得以运用火炮等重型武器围攻武昌。咸丰三年(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领几十名童子军敢死队登上城墙,太平军攻取武昌。清朝湖北巡抚常大淳等一百多位文武官员死难。
占领武汉三镇,太平军获得了一万条船只和上百万银两以及大批粮草弹药,此时的太平军已经达到五十万人。太平军在武昌度过癸丑年元旦之后,从二月起陆续起兵顺江而下,直逼江宁(今江苏南京)。经过外围的扫清战斗,三月十九日,太平军采用穴地攻城法轰塌江宁北城仪凤门城墙,太平军蜂拥而入。此时清军江南提督福珠洪阿、邹鸣鹤等人都已战死。只有上元县令刘同缨“公服坐大堂”,将官库和自家银两堆在桌上,恳求攻入的太平军收此银两,为城中的百姓留一条生路。太平军感念此人尚有良心,不忍杀害。但刘同缨随即自杀身亡。大清王朝的江南重镇,就这样沦陷了。随后,太平军占领了镇江、扬州,形成了对江宁三足鼎立的护卫。
洪秀全早前其实设想定都河南,因为河南为中原核心地区。但他本人对河南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提出这个意见后,遭到东王杨秀清的反对。根据后来的《忠王李秀成自述》,在攻打江宁以前,为杨秀清驾船的一个湖南水手就对杨秀清提出了不应去河南建都的建议。由于都不了解情况,所以杨秀清听取了这个意见。此后,由于新修的天王宫殿不慎失火被毁,洪秀全又有了建都河南的想法,但是杨秀清以“天父”代言的形式否决了这个动议,并威胁给予责罚,洪秀全才打消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