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驱荷复台,初步经营和治理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驱荷复台,初步经营和治理。

清廷乘胜追击,派重兵前往福建,想一举把郑成功所部歼灭。郑成功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为了避免倾覆的厄运,郑成功在征得大多数将士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进取台湾,以形成“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的有利形势。

就在这时,原郑芝龙的旧属、时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通事的何廷斌到厦门,将台湾地图、赤嵌城木制模型和荷军的兵力部署图呈献给郑成功,并极力劝说他收复台湾。这更增强了郑成功进取台湾的信心。

于是,郑成功力排众议,决定进军台湾。他开始积极着手制定攻台方案,训练军队,修造船舰,并采取措施以麻痹占据台湾的荷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二月,由厦门移驻金门,令其子郑经和郑泰、黄廷等留守金、厦。

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亲率大军,从金门岛料罗湾出发,吹响了攻取台湾的号角。

在何廷斌的引导下,郑军于四月初一抵达鹿耳门港外。台湾民众闻听祖国大军的到来,纷纷前来欢迎,并协助郑军登陆。

登陆后,郑成功一面立即向荷军发动军事攻势,一面致书荷方,强调台湾乃“中国之土地”,希望荷方将其无条件归还。但荷兰殖民者哪里肯轻易就范,仍然进行抵抗。

为了彻底摧垮荷军,郑成功先对赤嵌城展开了攻势。荷军守城司令官猫难实叮在郑军的围攻下,无计可施,不得不签订投降书。接着,郑成功又对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台湾城展开进攻。但因荷军炮火猛烈、城墙坚固,郑军多次攻城失利后,便不再强攻,转而采取围困策略。

十二月初,也就是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郑成功下令炮轰荷军防御工事乌特利支堡,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即占领了该据点。

此时,摆在荷兰殖民者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全部消灭。经过权衡,荷方总督揆一选择了前者。

经过谈判,郑、荷双方达成协议,该协议中文为十六条、荷文为十八条。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双方代表在大员市镇税务所举行誓约、签字、盖章、互换条约仪式。9日,在台江边的沙滩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几天后,揆一即带领残余的五百余人退离台湾。

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又回归炎黄子孙的怀抱。郑成功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厦门大学教授、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孔昭

郑成功确实是把台湾当作一个要长远发展的地方来建设的。首先,他要解决自己军队的粮饷供应问题。他把军队分派到台湾各处去开发土地,去进行农业生产。其次,他建了孔庙,又建了学校,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在台湾传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此以后就发展起来了。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将之视为抗清的一个长久基地,为实现反清复明的心愿,他开始倾全力着手各方面的建设。

在行政建制上,郑成功将赤嵌地区改作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并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官,六科都事,以及察言、承宣、宾客诸司。这一举措,使台湾从此具备了与内地相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日后治理台湾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上,郑成功一方面大力推广屯垦,积极鼓励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人民移居台湾,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台湾的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并与大陆进行直接的秘密贸易。

郑成功还大力“劝学”,崇重沈光文等文人儒士,积极兴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这一切刚刚初见成效,年仅三十九岁的郑成功却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去世了。

尽管郑成功未能实现反清复明的夙愿,但他驱荷复台、初步经营和治理台湾的功绩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迹!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民间祠庙、口碑,以及厦门、南安、嘉义等地所建的郑成功纪念馆,深深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开台圣王”的敬仰之情!

郑成功去世后,郑氏政权内部在延平王位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成拥郑成功之弟郑袭和拥郑成功之子郑经两大派,并因此发生内乱。经过争斗,郑经获胜,执掌了台湾的控制权。

但由于郑经为人不务宏远,器量狭小,不能聚拢手下将士,所以,在与清军的对抗中,屡遭败绩,一些主要将领降清,福建沿海抗清基地完全丧失。

康熙三年(1664年),郑经退守台湾后,着手开发经营台湾。在陈永华制定的“十年成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三十年与中原相甲乙”方略下,台湾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更为内地化了。

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认为进攻大陆的机会来了,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亲率大军西征。但这次行动不仅没捞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大伤元气,康熙十九年(1680年)随郑经败退回台湾的仅一千多人。

从此,郑氏政权只能进行消极防御了。郑经也再无反清复明的斗志,甚至无心过问政事,终日沉溺于花酒之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为酒色所戕的郑经中风死去。

郑经死后,郑氏政权内部再次因争夺统治权发生动乱。冯锡范等人将负责监国的郑经长子克臧杀掉,拥立自己的女婿、郑经次子——十二岁的克塽继位。

在冯锡范等人的专权下,郑氏政权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而接下来的三年,旱灾、水灾、火灾接踵而至,台湾经济大幅度下滑,民生困顿。

台湾的前途,再次陷入迷茫。

厦门大学教授、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孔昭

郑经西征的时候,其实反清的大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西南有吴三桂,广东有尚可喜,福建有耿精忠。早期在福建的时候,郑经跟耿精忠两股力量是联合的,后来双方产生了利益争端,再加上三藩势力很快就被清军瓦解了,所以说,最后郑经这股势力就变得非常单薄了。当他以自己这一股势力去面对比较强大的清军时,当然就会失败得比较快。

台湾 / 郑成功 / 康熙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