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张骞出使西域

2020年6月12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3世纪初,匈奴崛起于蒙古草原,控制了东到大海、西到天山的广袤土地。匈奴骑兵经常南下侵扰,对西汉王朝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解除匈奴祸患,成为西汉前期最为严峻的政治命题。

西域流沙古未开,氂牛边堠接轮台。扫空瀚海长城外,断得匈奴右臂来。和议终非中国计,雄兵方逞帝王才。守文弱主书生见,难得英雄靖九垓。(清·王昙《咏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拓精神的封建帝王之一。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北击匈奴,开疆拓土,是这位一代雄主最为壮观的政治业绩。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呢?

西汉初建之时,汉高祖刘邦曾经在“白登之围”中领教了匈奴的厉害。其后采取低姿态,通过“和亲”政策来维护与匈奴的关系。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期,汉朝国力渐渐强盛,基本上具备了以武力抗击匈奴的实力。为了提高战争胜算,西汉朝廷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也在外交方面多方谋划。其方略之一,就是把臣服匈奴的西域诸国拉拢过来,“断匈奴之右臂”。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想,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张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之一。史书说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他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不甘心碌碌一生,于是应募出使,投身绝域。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率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从长安启程,踏上西行之路。

此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被匈奴打败的大月氏人,共同对付匈奴。张骞的第一次出使非常不顺,先是被匈奴拦截扣留了十三年,好不容易逃出来,辗转来到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不料月氏人安于现状,不愿意再向匈奴寻仇。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只好返回。在归国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过了很久才回到长安。出发时的百余人,回国时只剩两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能达到与大月氏结盟的战略目的,但是却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流沙遍地的西域之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绿洲小国;苍凉壁立的葱岭以西,原来还有另外的国度和异样的文明。张骞的详细汇报,使年轻的汉武帝兴奋而神往。

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历史所考古室主任哈迪夏·塔西巴耶娃

张骞很详细地记载道:在大宛,种植有大米、小麦,还种有苜蓿,也就是牧蓿,有葡萄,还用葡萄制作大量的葡萄酒;另外,大宛还以品种优良的骏马为骄傲,因为他们只培育血统正宗的名马。而汉朝的皇帝尤其看重出自大宛的名马,想获得这种名贵的马。我们可以根据岩画判断出来当年大宛盛产名马的景象。

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张骞再度持节出使。

这次出使的目的地,是位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乌孙是西域的大国,也是匈奴的重要盟友,在西域政治格局以及汉朝与匈奴的博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骞此行的目的,是说服乌孙弃匈奴而亲汉朝。

庞大的使团、贵重的礼物、衣饰鲜明而彬彬有礼的使臣,这一切让乌孙君臣对遥远的大汉帝国心生敬畏。乌孙王热情地招待了张骞一行,表示愿意与汉朝交往,但是又不愿意与匈奴为敌,婉拒了汉朝来使的政治诉求。他派遣使者跟随汉使回到长安,表达答谢之意。

汉武帝把两位汉室公主嫁给乌孙王,实行和亲政策,终于使乌孙从亲匈奴转为亲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军五路讨伐匈奴,乌孙出兵助汉,立下大功。乌孙成为汉朝在西域的可靠盟友,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持续了百年之久。

除出使乌孙国之外,张骞还派遣副使分赴大宛、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月氏、大夏(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今阿富汗北部)等国进行访问,赠送丝绸、铜镜等珍贵礼物,宣扬汉朝的威德,表达交往的意愿。

完成第二次出使的任务,张骞返回长安一年后就病逝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凿空”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张骞开通西域的壮举。

班超 / 出使西域 / 张骞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