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国崛起-称霸西戎-商鞅入秦-变法图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朝(前202年-220年)-郡国并行-文景之治+汉武帝-初试锋芒-剑指匈奴-南方的战事-东北战事与财政困局-张骞凿空西域-财政改革-经营朝鲜与西域-封禅之旅-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两汉经学-熹平石经-汉高祀鲁-汉初政局-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董仲舒与汉代经学-经学与政治秩序-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经学的文化渊源+昭宣政治-汉武的政治遗言-盐铁会议-燕王谋反-霍光主政与霍氏族灭-霸王道杂之的宣帝政治-王莽改制-王莽执政-代汉立新-王莽改制-新莽败亡-理想主义改制的失败+光武中兴-人心思汉-王业之基-称帝千秋台-定都洛阳-窦融归汉-退功臣进文吏-度田事件-楚汉战争+丝绸之路-美玉出昆仑-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域屯田-班超出使西域+清议与党锢-东汉清流名士-宦官居庙堂之上-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东汉流民-太平道-黄巾举事-灵帝卖官-东汉王朝陷入乱世泥淖+三国(220年-280年)-三国鼎立-皇权式微与地方势力的膨胀-文姬归汉——动乱年代的凄美乐章-首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权模式-《隆中对》与赤壁鏖战-争荆州与关羽之败-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决策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治蜀-结盟东吴-南抚夷越-儒法融合,人尽其才-经营巴蜀-北伐中原+西晋(266年-316年)-西晋统一-变起高平陵-政归司马氏-平蜀之战-金陵王气黯然收-纸醉金迷的“太康盛世”-八王之乱-魏晋风度-名士放歌须纵酒-玄学和清谈-招安名士-东晋名士-用生命阐释的魏晋风度-门阀政治-牛继马后-新亭对泣-南北世族之争-王与马,共天下-淝水之战与世族政治的谢幕-魏晋佛教-渴望脱离苦海的庶民百姓与佛教的兴盛-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法显西行与魏晋佛教的发展-东晋(317年-420年)+南朝(420年-589年)-陈朝兴亡-出身寒门的英雄-讨平侯景之乱-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江陵焚书-与北齐的殊死之战-平民化的开国皇帝-陈朝的文宣之治-文采风流、不识艰难的陈后主+北朝(386年-581年)-梁武帝治国-萧衍称帝-崇信佛教与重振儒学-“皇帝菩萨”与治世气象-侯景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建国-选用汉士与国史之狱-太和改制-迁都洛阳与汉化改革-北周武帝-东西魏的对峙-西魏的富国与强兵-北周武帝的武功与文治-北周的灭齐之战

代汉立新

2020年6月12日 字数:1104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代汉立新。

6年,汉平帝病死,年仅两岁的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命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暂代天子摄政。至此,王莽不但有周公之名,也有了周公之实。

王莽在朝中的势力本来就很大,代天子摄政,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首势力的反弹。王莽软硬兼施,先后镇压了安众侯刘祟、东郡太守翟义、“盗贼”赵明等的反叛与起义。

扬雄像

王莽摄政时,各种各样的符命祥瑞纷至沓来,朝野上下,人们以不同方式劝王莽称帝,改朝换代。这时,在长安求学的梓潼人哀章干脆做了个铜龛,外面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行玺某(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龛里写着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要顺应天命。还将王莽的八位大臣和他自己以及胡编的人共十一人的名字一一写上,每人写上官职。黄昏时分,哀章穿着黄衣,捧着铜龛去高祖庙,将它交给值班的官员。王莽得知后,择日去高祖庙,将铜龛迎到未央宫前殿。改朝换代的大戏拉开了序幕。

初始元年(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历时二百一十一年的西汉王朝,就此结束。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杜维明

王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政治上的巅峰,他是一个学术上很有造诣的人,而且能够礼贤下士,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不能说他的上位完全是靠政治权术,事实上他靠自己的人格魅力,笼络了一大批人。很多祥瑞说,这个时候天命要转移了。不仅如此,接受他观念的儒生相当多,公众舆论也是相当强。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用《周礼》的方式来建国。

王莽代汉而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做皇帝的先河。王莽在朝野得到广泛的支持,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权。西汉王朝在平静中消失,一个叫作新朝的新王朝在平静中诞生,两大王朝交接之际,几乎没有太多流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晓

我们不同意用班固等传统史学家所谓的“王莽篡汉”来概括这段历史,就如同我们不同意正义或正统必须用鲜血换来一样。我们不怀疑王莽代汉有他个人的主观诉求,但也应该看到,他所处的衰败时代,需要革故鼎新;他所代表的儒生队伍,需要新的政治实践;他那个社会的人民,也渴望圣人的诞生。

读《汉书·王莽传》,我们可以看到班固在评判王莽时的踌躇与犹豫,他甚至隐约假设,若是王莽一直像在成、哀之际那样,“勤劳国家,直道而行”,一定会成为经学所称颂的贤相名臣,百世流芳。我们无法推测王莽心路的变化。我们只是相信,有理想的人都是很自信的,但是,当他把自信当作能力的时候,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王莽作为儒家一派的钜子,代汉而立,创建一个庞大而崭新的帝国,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虽然他夺取政权的目的或许与其他王朝缔造者不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时势造英雄,大多开国帝王,为帝王而帝王,为的是获得权力的快感,而王莽则有超越现实利益的更大的政治抱负。他斩获帝王的权力,目的是能够把经学家学说付诸实践,创建一个平等安宁、快乐理想的社会。这一切,我们可以从王莽建立新朝前后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改革中得到答案。

王莽 / 扬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