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提问+学会提问是涤清本质源泉-“学会提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源泉」-为什么说“学会提问”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真正厉害的人,是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提问提的好,人类多思考?+为什么厉害的人提问都能一语中的?4个提问套路送给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7个问题抽屉,快速提升精准提问力-好问题,就是能带来“下一步行动”的问题-5why分析法一丰田的问题分析法+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引言 答得好不如问得好-第一篇 商业篇-01 不要滔滔不绝,却忘了客户的感受-02 四个问题,助你突破销售-03 这是真正的使命,还是你的一己私欲-04 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05 用封闭式问题摆脱兜圈子的烦恼-06 用能引发互动的问题避开陈词滥调-07 聆听,而非越俎代庖-08 要去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消除批评-五个“为什么”探寻对方的真实需求-10 打破会议拖延顽症-11 彼得·德鲁克的“五个最重要的问题”-12 客户的利益与价值息息相-让初次会面变得更有效-第二篇 人际交往篇-13 每个人都渴望被聆听-14 以最直接的问题洞悉对方最真实的欲望-15 追根溯源的问题往往最有力-16 从头开始或许就是峰回路转之时-17 用满足感开启更多的秘密-18 像关心自己的梦想一样关心他人的梦想-19 对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20 从他人内心感悟中学习-21 人们真的了解你吗-22 打动人心的问题犹如射进黑暗之屋的光-23 找到打开心灵的密钥-24 与人分享他们最值得珍惜的一刻-我的人际交往笔记: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第三篇 人生篇-25 坚持站在问题的核心处-26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27 参透为何,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28 用加减法,帮助对方做出选择-29 静思会带来更有效的行动-30 引导他人认清自己的角色-31 给自己写个讣告,你才知道想过怎样的人生-32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33 把每一天都当作余生来度过-我的人生启示:提问笔记获得更多人生智慧-提问的艺术:结语-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学会提问:前言+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他到底在说什么啊-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3章 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先有理由,再有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检查有没有歧义-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来,做做思维体操+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到哪儿去找假设-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价值观及其相对性-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来,做做思维体操+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推理理由谬误百出-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愚弄人的循环论证-推理错误小汇总-来,做做思维体操+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我为什么要相信它-事实断言可靠吗-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来,做做思维体操+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结果能采用吗-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来,做做思维体操+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有果必有因-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哪个原因更合理-发掘潜在的原因-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令人困惑的平均值-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省略数据也是欺骗-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两面还是多面-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学会提问:最后的话-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七版)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2020年6月21日 字数:1113 来源: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作者:[美]尼尔·布朗 提供人:jiaoqiao57......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由于时空的限制。论证不完整是因为持论者并不需要常常去组织这些论证,他们也没有不受限制的空间或时间来展现他们的理由。第二,我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很有限,如果信息长得没完没了我们就会觉得厌倦。因此,持论者常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的信息尽快传达给目标受众。广告和社论都反映了这两个因素。比如,社论的字数都有特定的限制,论证必须既要引人入胜又要切中肯綮。因此社论作者不得不点到为止,这让人心痒难搔。电视评论员更是出了名的会将极其复杂的问题弄得听上去像小儿科一样简单。他们的时间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精准的信息使你能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结论。

人们难免要省略信息的第三个原因是进行论证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为什么要省略掉某些信息?第四个原因是因为作者直截了当地想要欺骗你。广告商知道他们正在省略关键的信息。如果他们要描述产品当中所含的所有化学成分或不值钱的成分,那你基本就不会购买他们的产品了。每个领域里的专家都有意要省略有关信息,如果公开展示这些信息,那就会削弱他们所提建议的说服效果。如果那些尽力要给你建议的人把你当成一块“海绵”,那么这类省略对他们而言就特别有诱惑力。

为什么省略信息变得这样肆无忌惮?第五个原因就是那些尽量给你提建议或想要说服你的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常常和你的并不相同。因此,可以预料,他们的推理会受到不同的假设引导,而这些假设和你对同样的问题提出的假设可能会完全不同。批判思考的人看重好奇心和合理性,那些力图说服你的人常常想要打消你的好奇心,鼓励你依靠违反常理的情绪反应来形成你的选择。

一个特定的视觉就像马眼睛上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视觉也像马所戴的眼罩那样,阻止他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这些被他所忽略的信息对那些从不同参照系进行推理的人却显得至关重要。演员马特·达蒙所扮演的角色在电影《伯恩的身份之最后通牒》里表达了对这个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主要取决于你坐在什么地方,这真有意思。”除非你看问题的视角同那个力图说服你的人完全相同,否则你就一定要关注那些重要的省略信息。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你怎么才能识别那些省略的信息?首先你得提醒自己,不管支撑特定的判断或者观点的理由乍一看是多么吸引人,你都必须要再看一眼以便寻找那些省略掉的信息。

你怎么去找,你又到底希望自己找到些什么?首先你得提出一些问题来帮你判断自己还需要哪些额外的信息,然后再提一些准备的问题来找出那些信息。

你可以利用很多种问题来识别相关的省略信息。有些问题你已经学会怎么问,它们才会凸显出这些信息。此外,为了帮你判断可能被其他关键性问题所忽视的省略信息,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单子,上面列举了一些重要类型的省略信息,同时列出一些提问的例子来帮助你发现它们。

提问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