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基部欧亚人

2019年9月23日  来源:人类起源的故事 作者:大卫·赖克 提供人:wojiao67......

整个2013年,我实验室里的约瑟夫·拉扎里迪斯(IosifLazaridis)就为一个实验结果苦恼不已。没有古DNA,这一结果就无法解释。

拉扎里迪斯试图要解释的,是一个奇怪的四群体检验结果。该结果表明,如果采用树模型,以下三个人群之间并无关联:东亚人、当代欧洲人,以及农业文明前的欧洲采猎者(大约8000年前)。分析指出,平均来说,当代东亚人在遗传学意义上,与古代欧洲采猎者的祖先更为亲近,而与当代欧洲人的祖先则相对疏远。在此之前,古DNA研究已经证实,当代欧洲人的部分血统来自从近东地区迁徙到欧洲的农民,而我曾认为这些农民跟欧洲采猎者有着共同的祖先。拉扎里迪斯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批欧洲农民的祖先和欧洲采猎者的祖先是两拨人。肯定还有些什么好戏在等着上演!

拉扎里迪斯权衡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古代欧洲采猎者的祖先和古代东亚人之间曾发生过融合,使得这两者在遗传上更接近。欧洲和东亚之间并没有什么天堑,所以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可能性。另一种解释是,为当代欧洲人贡献了大量血统的欧洲早期农民,其部分血统来自一支早期从欧亚大陆上的主要人群分裂出来的人群。这就会使得东亚人与当代欧洲人的相似性降低,而与农业文明前的欧洲采猎者更为亲近了。

马耳他男孩的基因组测序结果一出来,拉扎里迪斯马上就解决了他的问题。9他又采用多种组合进行了四群体检验。看起来,马耳他男孩和农业文明前的欧洲采猎者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人群,而这个祖先人群是在与东亚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分离后兴起的。这些数据尚符合一个简单的树模型。但是,当拉扎里迪斯把古代欧洲采猎者拿下,替换成当代欧洲人或者早期欧洲农民的时候,树模型就不匹配了。当今的欧洲人和近东人都是人群融合的产物:他们都携带着一个古老的欧亚人支系的独特血统,该支系在马耳他男孩、欧洲采猎者和东亚人相互分离之前就跟他们的共同祖先分离了。

拉扎里迪斯将这个支系称为“基部欧亚人”(BasalEurasian),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表明在非洲以外人群的各个祖先支系的辐射演化过程中,该支系处于最深处的基部分支上。基部欧亚人是一个新的“幽灵人群”,如果以后代基因组的绝对数量来衡量的话,那么他们与古代欧亚北部人同样重要。在四群体检验中,如果人群间的关系符合一个简单的树模型,那么得到的统计值就会是零,通过观察实际检验结果与零值的偏差程度,我们可以推算出,这个新的“幽灵人群”给当代欧洲人和近东人贡献了约1/4的血统。同时,他们在伊朗人和印度人的血统中也占有类似的比例。

迄今还没有人能收集到基部欧亚人的古DNA。如今,这样的样本可是古DNA领域的圣杯啊!其地位就相当于在人们发现马耳他男孩之前古代欧亚北部人所处的位置。但我们知道,基部欧亚人一定存在。即便没有相关的古DNA,我们也已经从现有的样本中顺藤摸瓜,挖掘出了他们遗留下来的基因组片段,而这些已经足以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实了。

基部欧亚人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与其他所有对当代非洲以外人群产生过遗传贡献的支系相比,他们身上只有很少或者压根就找不到尼安德特人的血统。2016年,我们分析了来自近东地区的古DNA,结果发现,对14000年到10 000年前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来说,基部欧亚人的血统约占50%。这个比例是当今欧洲人的两倍。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个体里基部欧亚人血统所占比例和尼安德特人血统所占比例都绘制成图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对一个非洲以外人来说,基部欧亚人血统越多,尼安德特人血统就越少。一个不携带基部欧亚人血统的非洲以外人,跟一个携带50%基部欧亚人血统的个体相比较,前者的尼安德特人血统是后者的两倍。利用外推法,我们可以推断100%的基部欧亚人血统就意味着0%的尼安德特人血统。10所以,不管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混血是在哪里发生的,这件事一定是主要发生在其他的非洲以外人与基部欧亚人分离之后。

有一个想法看似诱人:基部欧亚人代表了第二波从撒哈拉沙漠以北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的后代,这次迁徙是在第一波迁徙之后很久才发生的,而且只有第一波迁徙出来的现代人跟尼安德特人发生了混血。不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大部分时间里,基部欧亚人和其他的非洲以外人群有着共同的历史进程,这其中就包括在5万多年前,所有的非洲以外人群的祖先都经历了一个群体规模较小的瓶颈阶段。另外,再让我们看一下1万多年以前居住在如今的伊朗和以色列的两个人群,尽管有遗传学证据清晰地表明这两者已经分离了上万年11,但是他们都各自携带着50%的基部欧亚人血统12,这更加清楚地证明了基部欧亚人在欧亚大陆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表明了一种可能性,曾经有多支高度分化的基部欧亚人支系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共存着,而且,在农业文明扩张之前,他们之间基本没有基因交流。基部欧亚人是人类遗传变异的一个主要且独特的来源,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基部欧亚人还维持了多支亚群。

基部欧亚人看起来和其他的非洲以外人支系已经分离了数万年,那么他们曾经居住在哪里呢?在没有古DNA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推测了。他们可能旅居在北非,那里的生态环境与欧亚西部相近,而且由于撒哈拉大沙漠的阻碍,人们很难从非洲南部出发去往北非。今天,北非人的血统大部分来自欧亚西部的移民13,这使得这一地区的遗传学上的历史有些难以辨认。然而,考古学的研究发现,那里的古代文化似乎与基部欧亚人遥相呼应。例如,自从当今欧亚人跟与他们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离开始,尼罗河流域就一直有现代人生活的痕迹。

纳图夫人(Natufians)可能会给基部欧亚人的家园所在地提供一个线索。纳图夫人是在14000年前以后生活在近东的西南部地区的采猎者。14他们是已知的第一批定居生活的人类,尽管还是采猎者,但他们已经不再东奔西跑地寻找食物了。他们建起了大型的石头建筑,而且在其后代发展为成熟的农民之前,他们就已经积极地打理着当地的野生植物。他们的头骨以及石器风格都与同时代的北非人很相似,因此,也有人认为纳图夫人是从北非迁徙到近东地区的。152016年,我的实验室公布了从以色列获得的6具纳图夫人遗骸的古DNA,并发现他们与早期伊朗采猎者一样,都携带有在近东人群里比例最高的基部欧亚人的血统。16不过,我们的古DNA数据还无法帮助确定纳图夫人祖先的生活地点,主要是因为在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近东的西南部等地区,我们都还没有找到任何当时其他人群的古DNA数据。而且,就算是纳图夫人和北非之间的遗传关系被确认了,那也不是故事的全部,因为我们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在古代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的采猎者和农民身上,有着同样高比例的基部欧亚人血统。

人类起源 / 基部欧亚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