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林奇
编辑 | 孙凌宇
5月2日,Beyond Meat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46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4%,最终以65.75美元收盘、涨163%。截至北京时间6月18日,Beyond Meat的价格为169.96美元/股,较上市发行价涨幅579.84%,市值达102.19亿美元。
Beyond Meat是一家人造肉公司,通过植物蛋白合成“人造肉”,创立于2009年,是目前全球11家人造肉创业公司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受Beyond Meat上市疯涨影响,中国A股人造肉概念股也噌噌飙红。丰乐种业、双塔食品、哈高科等涉及植物蛋白生产的众多企业,短短10天内就出现了8次涨停潮。与此同时,美国另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在Beyond Meat上市后,获得了3亿美元的新融资。投资方包括李嘉诚和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公司等,这轮融资后,它的最新估值达20亿美元。
人造肉市场热闹继续。6月12日,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泰森宣布,今年秋天将推出人造肉相关食品,首推用50%的牛肉和50%的豌豆合成的混合肉。
用植物蛋白替代肉类的人造肉,从1990年代已开始,2011年前后资本的加持下才获得了更多关注。
比尔·盖茨、Twitter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Biz Stone 和 Evan Williams、前麦当劳 CEO Don Thompson,以及通用磨坊旗下风投公司 301 和美国最大肉类制造商泰森都是Beyond Meat的投资人。这些名人让更多人知道了人造肉。
随后则是2018年,Beyond Meat提交IPO以及它带来的股市狂欢。
不过,对于人造肉的健康、安全以及营养性的讨论从未间断。随着资本推动,大食品公司加入,以可替代肉类、海鲜、昆虫蛋白等为代表的人造肉,会成为食品的新风向吗?还是,这又是资本推动的一个泡沫?
人造肉是怎么制作的
2017年,美国两家主要的连锁超市上架Beyond Meat肉饼,与其他肉类放在同一货架。Beyond Meat的CEO Ethan Brown称之为人造肉的转折点。“这重塑了我们对肉的看法,过去认为肉必须由动物制作,其实是错的。”
人造肉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基于植物蛋白、氨基酸等制造“素肉”,二是细胞肉,从活体动物身上提取细胞,在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农业服务平台35斗称,细胞肉目前还在试验阶段,暂时无法解决成本问题,Modern Meadow、Mosa Meat、Memphis Meats等公司仍在研究。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市场上主流的人造肉公司,生产的都是“素肉”。根据公开资料,植物蛋白肉类公司以豌豆、大豆、谷物、小麦等为蛋白质来源。
人造肉制作过程中不需要用到任何动物制品,但不同公司会有不同的“配方”和“技术”,使其最终的“产品”在外观和口感上都和真正的肉差不多,在烹饪方法上也没有差别。
Beyond Meat在招股书中详细介绍了人造肉的组成配方和生产过程,先分析动物肌肉的组成和设计——氨基酸、脂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也大量存在于植物中。通过自然过程分离植物中的蛋白质和纤维,再以加热、压力变化和冷冻等方式,将蛋白质编织成纤维状结构,最终生产出了“肉块”。
而Impossible Foods为了让速食肉有真实的肉味,采用含有丰富血红素的大豆根作为原料,同样“做”出了脂肪、结缔组织,让它的“肉感”更真实。
汉堡、香肠等新鲜产品和牛肉碎、鸡肉卷等即食和冷冻食品,是现在的植物蛋白肉类公司的主要产品,从风味到口感极其类似传统肉。
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比尔·盖茨尝过Beyond Meat的鸡肉卷后,便看中了它的趋势,决定投资。
现在,美国消费者可以从各大商超买到人造肉。Beyond Meat年报显示,美国连锁商超United Natural Foods(UNFI)3、DOT Foods 和Sysco为其前三大销售渠道,合计占有约70%的采购量。
人造肉制造商Beyond Meat制作的汉堡
饮食观念带来的变化
今天我们从市面上买回来的肉制品,是工业化养殖与生产的结果。这是全球几十亿人可以经常吃到肉的主要原因,但这样的生产方式是否健康也争议不断。
支持人造肉产业活动组织The Good Food Institute,曾经给美国农业部写过一封信,称今天牛肉生产的方法早已大不一样,如果美国农业部将“肉”和“牛肉”限定在以传统方法养殖、宰杀的牛肉,那么“市面上几乎没有什么产品能够配得上这样的标签。”
细胞肉的支持者称,通过细胞培育出来的肉,不仅没有杀戮,还可以吃到真正的肉,“能喂饱人类,还可以保护环境。”35斗报道称,细胞肉比养殖牛肉消耗更少的水和土地,也没有植物肉的口感问题,毕竟那是和饲养宰杀得来的肉类同样的细胞构成。
因此,本着环境保护、健康饮食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肉类替代品。一是健康。2016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50年,含有较少肉类的健康饮食可以预防全球每年510万人死亡。二是环保。养殖动物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并影响土地、空气、水资源等持续利用,肉类替代品则无此类风险。
无肉蛋白质产品的消费群体随着对环境和健康的追求而增加。一项调查显示,现有的植物蛋白肉类消费者并不全是素食主义者,超过 70% 是想吃更多植物性食品的普通消费者。
市场研究机构FAIRR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的全球年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8%,增长率约为加工肉类产量的两倍,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到2020年,植物肉类市场将达到52亿美元。
与人造肉相应的是,大豆和杏仁奶等植物饮料也逐渐在市场上流行,有调研数据显示,该类产品已经占到整个乳制品市场的10%。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全球植物乳制品替代品的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达到210亿美元。
价格偏高,安全性也被讨论
尽管人造肉开始流行,市场增长也不错。但实际上要撼动整个肉类市场,还比较难。仅美国而言,2016年该国肉类制品总产值是1.02万亿美元,年产量则是 520 亿磅。
对比来看,目前人造肉的市场占比还比较低。
安全性,是人造肉当前被热议的问题。毕竟是食物,人们对此仍抱着谨慎的态度。与此同时,目前人造肉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生产制作标准与相关检验标准,相关监察机制还不成熟。
天使投资人刘旷援引美国的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有超六成受访者表示对“人造肉”不够放心。在人造肉上,普通消费者仍会抱着观望的态度。
另一方面,价格高也是主要的问题。人造肉原料虽然为植物蛋白,但这类原料成本其实也不低,加工的技术成本,也提升了完成的人造肉产品价格。
根据媒体报道,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饼定价在12-16美元/磅(约合92-123元人民币/斤)。对比来看,美国牛肉碎的价格在9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左右,同时因为规模化养殖,价格还会下降。
更不用说通过细胞培育而成的肉类价格了。农业服务平台35斗援引调研机构Memphis Meats的数据显示,2017年3月一磅培育肉的生产成本是9000美元(约合6.2万人民币),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生产。Memphis Meats预计,可能还要两年,人造肉的价格才能降至消费者可承受的水平。
但随着资本的推动,以及巨头公司的入局,也许人造肉的价格会更加快地降到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去年5月,泰森向以色列创业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投资220万美元(约合1500千万元人民币),计划到2020年,将人造肉的成本从每千克(2斤)1万美元(约合7万元人民币)降低到10美元(约合70元人民币)或以下。
仅目前而言,最“招摇”的这家公司——Beyond Meat,虽然收入在持续增长,但亏损同时也在扩大。根据其年报,它的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1620万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涨至2018年的8790万美元(约合6亿人民币),亏损则从2016年的2510万美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扩大至2018年的2990万美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
尽管如此,人造肉无疑是当前资本的最爱。但近五年来,资本制造了很多“独角兽”,在上市之后表现均平平,或是市值表现比此前估值更低。经过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现在的滑板车这些互联网泡沫的例子之后,市场也开始怀疑,人造肉会是新的“泡沫”吗?
毕竟,在名人、资本、人造肉“第一股”狂涨之前,人造肉相关的公司早已存在。比如中国的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和江苏鸿昶食品三家,均有着超10年的行业经验,产品包括素肉火腿肠、牛肉、素牛排、素东坡肉等。
编辑 | 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