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会群体研究-人思维的三个等级,你在哪一级?-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构成群体的条件-群体的相同与不同-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群体质变的症因-被抹平的才智差别-第一个原因:本能-第二个原因:传染-第三个原因:暗示-野蛮的玩偶-群体的行为-奇迹的创造者-你不会接受的观念-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极端表现-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群体不承认障碍-引发冲动的导火索-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群体中的智力泯灭-群体的谎言-妇孺言论不可轻信-群体只会撒谎-群众杜撰的历史+群体的极端感情-打动群体的东西-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群体的偏执与专横-群体渴望强权-群体的保守本能-群体的道德+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伪推理能力-群体的想象力-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第一条导火索:民族-第二条导火索:传统-第三条导火索:时间-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五条导火索:教育-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第一:形象-第二:词语和套话-第三:幻觉-第四:经验-第五:理性-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领袖是如何炼成的-领袖召唤信仰狂潮-领袖的权威-两类不同的领袖-领袖的名望-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传染来源于模仿-你逃不掉传染-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第一类名望-第二类名望-如何取博得个人名望-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形形色色的意见-媒体的堕落+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群体的分类-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罪的历史-犯罪群体的特征-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团最痛恨的人-陪审团最怜悯的人-掌控陪审团的秘诀-陪审团的人道色彩-选民群体-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选民群体拒绝理性-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议会-议而不决的议会-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如何影响议会-议会的名望崇拜-游走在情感的两极-议会的两大险情-民族存亡的关头+《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群体领袖说服模型一领袖是如何说服别人的?-我们似乎不愿意承认,群体只会做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乌合之众》:群众有没有道德责任感?-《乌合之众》:为什么群体需要领袖?-《乌合之众》是在批判大众吗?-君子慎独,更要慎“众”-“众”上面的这个人越大,下面的人就越小-人就是动物-群体的定义-世界扁平了-乌合之众还是群智涌现?鸟群知道答案+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01 群体性愚昧的本质-要简单,要聪明地简化!-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想法-群体智慧和群体性愚昧的区别-形态的好坏产生差别-02 本是绝无可能,可我们还在尽最大努力-无能、狂妄加上荒谬的计划-下属在乌托邦计划下的苦难-工作量的最大化-排队论公式-排队产生了额外负担-排队导致出错-高层下狠招,布满检查点-排队引起的额外工作逐级向上殃及-压力让善良人变为恶人-全面低估-疏离综合征:紧急任务让我们疏离非紧急任务-从客户疏离综合征到过劳现象-愚蠢团队中的智者-03 人在压力下都成了爱耍小聪明的投机者-有人干得很多,但是敷衍了事-良好的工作与合理报酬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利用知识优势造成的怪圈-供应商和顾客玩的是“逮到一个算一个”-计算机帮助人们投机取巧-投机目的下错误的科学管理-投机取巧的群体中孤独的提醒者-04 繁忙的日常事务使我们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一等人才用绝对尺度思维,二等人才用相对尺度思维-因焦虑而丧失了对一流事物的向往-毫无希望的智慧:设置一群总监-05 简化到只盯着最表面的问题-江湖精英的经济学简化为当天的成功-企业在少量数据的哈哈镜里-只看到最表面的问题-兴师动众瞎折腾-智慧的人怀疑灵丹妙药-06 从统计数据中寻求简单的成功之道-盲目迷信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中找出简单的成功之道-通过背景变量解释关联性-“生机勃勃”的背景变量和“有问题”的背景变量-偏执狂认定的救命稻草-题外话:生活中被愚蠢地认定的因果关系-“懒惰”是唯一原因-07 业绩数据造假,把责任推给别人-平衡计分卡:企业管理中的智慧尝试-每个管理者都是独家责任者-较高管理层的花招:欺骗与责怪-下层领导的对策:欺骗与推卸责任-群体性愚昧的公司对错误有不同的态度-智慧的人应当拿出数据来,而不是找借口-08 是什么将变革创新置于死地-通过变革实现更高的利润-工艺优化中的畸形思维-在局部优化的困局中-正常理智的人成了变革派-09 我们加热温度计,让老板知道外面温度高-评价指标与测量参数-你想要什么,我就有什么-轻量级的指标欺诈-只顾要面子:指标造假-10 各怀鬼胎的合作-各怀鬼胎的合作-数据战争的平衡-深层交流和浅层交流-浅层交流下的战略会议-权力和考核-11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个人-人在公司里-人在全景监控下的关注点-全景监控环境下神经官能症的起因-齐波拉和愚蠢规律-12 如何让我们一起变聪明-古代哲学家里没有群体性愚昧者-群体性愚昧并非贪婪-竞赛与竞争-通过逆向调整摆脱阿克洛夫怪圈-解决群体性愚昧的建议-简单又智慧的办法在哪里引爆点!-十年内登月-最后:我有一个梦想-译后记-群体盲思一群体决策的重大陷阱

群体的谎言

2019年6月12日 字数:1315 来源: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提供人:qiaoshi48......

(6)群体的谎言(上)

集体撒谎的例证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最荒唐的事情要算是中世纪欧洲的圣物崇拜。这一风潮的起源,大概开始于十字军东征前不久。当时,第一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信徒把种类繁多的圣物带回了欧洲,从而引发了一场大范围的群体性谎言。

在这些圣物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真正的十字架”上的木头,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是因为耶稣曾经在上面慷慨赴死。这样的木头在全欧洲随时随地皆有涌现,其数量毫无止境,似乎永远不会减少,最为荣耀者甚至出现在罗马教廷。

在当时的整个欧洲,无论教堂宏大与否,皆以拥有一块这样的圣物为至尊荣耀。于是这种碎木片如野草般在各大教堂铺陈开来,持有者皆声称其来源于“真正的十字架”。这种“圣物”数量之多,如果能够集中到一处,几乎可以承担起建造一座教堂的木料。

尽管这样的事实听上去荒谬至极,却毫无疑问地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信任。不仅神职人员如此,甚至于普通民众都对它们顶礼膜拜,认为这些木头可以辟邪,而且能够治愈多年的顽症。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往各大教堂去朝拜这些碎木片。

事实上,只要稍微具备理性与常识的个人,都会认清这事情本身的荒谬程度。然而几乎没有人对此保持丝毫的诚实与警醒,原因并非所有人都要故意撒谎,而是当个体集结到一起之后,群体的谎言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关于它的形成机制,我们将会通过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进行揭示。

(7)群体的谎言(下)

就在此书写作的同时,巴黎正在被女童的溺水事件搅扰得沸反盈天。事情的起因是两个女童从家里走失,不久后在巴黎的塞纳河中发现了两具尸体。五六个目击证人言之凿凿地证明了一点——这两具尸体毫无疑问就是那两个可怜孩子的。

所有的证词如出一辙,即使是严谨的预审法官也没办法不相信,于是他签署了死亡证明。但就在为这两个孩子举行葬礼时,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两个孩子完好无损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事实上,一些细节要比事件本身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那就是这两个孩子与溺水而死的人没有多少相似之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最缺乏观察能力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蒙骗了大多数人的眼睛。

假如我们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还原,就会发现谎言的传播会经历如下的一套机制。

第一个阶段是谎言的制造阶段。

它产生于第一个目击者,这个人被心理暗示所影响,成为了幻觉的牺牲品。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相信自己已经辨认出的尸体。一些微不足道的相似处——譬如一块伤疤、或是一些让其他人产生同感的装束上的细节,逐渐地演变成一个肯定过程的核心。

个人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他开始把这种暗示传播给其他人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群体内部的大范围传染。证词便开始对其他目击者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可原谅的后果。关于这一后果,我们还会在后面的分析中继续讨论。

第二个阶段是谎言的被肯定阶段。

在这一阶段,说谎者的数量会更多。我们会发现,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会当即附和谎言,有的人和第一个人一样,牺牲于自己的心理暗示,但更多的则是完全没有主见的糊涂虫。

第三个阶段是全幅度的谎言扩散,这时整个群体都将会成为说谎者。

当第一个目击者依靠模糊记忆所产生的幻觉得到了肯定后,大多数人的理解力就在一瞬间被征服了,所有的判断力都被窒息。观察者这时看到的不再是客体本身,而是他头脑中产生的幻象。

于是,消息被以讹传讹地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证人加入了说谎的行列之中。说谎者终于被成批量地制造出来,所有人都无比坚信第一份证词,更加坚信自己的观察力。这两种观察结果互相作用,最终演变成了一套彻头彻尾的群体谎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