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2019年4月7日  来源:相声迷 作者: 提供人:naoyan88......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在相声界提到“文哏”两个字,错非马家,无出其右。马德禄与马桂元、马三立父子两代构建起带有马氏深刻烙印的“文哏”相声。让过马氏相声,常家门里也有一位被推崇到“文哏大师”高度的传人,当然就是苏文茂。苏先生的文哏确实形成了符号化,其形象、气质、口风、内容融为一体。故而他表演的文哏类作品能让观众信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苏先生门下弟子中并无一人能继承其文哏的表演风格。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质疑:不是还有宋德全吗?他可是被誉为“新文哏代表人物”。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这个美称确实存在,但赋予宋德全如此赞誉的是媒体、同行还是观众则无从考证。宋德全和 王玉是一场买卖,宋的师父是大名鼎鼎的苏文茂,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至于搭档王玉的出身更非等闲,母亲是评书大家刘兰芳,父亲王印权是李派快板创始人李润杰先生的顶门大弟子,师父则是享誉全国的侯耀文。从师承到家学,怎么看这都是一对强强联合的搭档,在相声界有一番作为也是理所当然的。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从专业表演角度来看,宋德全的相声与“新文哏代表人物”的桂冠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只“文”不“哏”,难称相声。纵观宋德全、王玉二位这些年表演过的作品,几乎都是创编段子,相对知名度较高的有:《姓名学》《改唐诗》《酒的研究》《说谚联》。没听过的观众单从作品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二,段子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其中有些包袱设计也很精巧,不流于俗套,可问题就出在了表演上。不管是逗哏的宋德全还是捧哏的王玉,从形象气质上完全找不到儒雅的书卷气。形象上没有苏先生使活时文质彬彬的大家风范,已经先成为表演上的劣势。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或许这一点还能把责任归咎于年龄、阅历问题,而表演口风上更是与文哏作品格格不入。宋德全在台上的表演过于刚猛,甚至口风上能让人听出王平的味道,可王平作为李伯祥的高足可不走文哏的路线。而王玉的捧哏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他曾师从侯耀文。量文哏活时,没能读透段子内涵,也就没办法在表演中准确把握捧哏应有的情绪和语气。在过去,形容捧哏的技艺不到家,都这么说“这几句都捧腮帮子上了”,而王玉的捧哏可以说“连腮帮子都没找对地方”。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底包袱不响。相声宗师张寿臣曾对晚辈说过这么一句话:“底不响,你干什么吃的!”这话听起来严厉刻薄,细品却不无道理。一段相声得有故事、有包袱,表演一气呵成,逢包袱必响,而且底包袱必须是个“大雷子”的包袱,这才能叫相声,这才有脸面鞠躬下台。好比球场上传球再默契,脚法再细腻,没有临门一脚的射门能算好球员吗?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宋德全、王玉的很多作品都存在这个问题,例如《姓名学》的底,甲:何先生的太太生了一对双胞胎,让我给起名字。要求第一要响亮、第二要震惊全世界 乙:那您怎么给起的? 甲:老大叫何武器、老二叫何炸弹。乙:就这个啊...... 这块活是他们二位压箱底的把杆活,在电视晚会和相声小剧场都使过,而演出效果往往是抖完底包袱后,台下观众掌声多过笑声。这个“底”客观来说不能算“温哏”,但由于节奏拖得过长,到“底”台下老观众或者经常上网的观众,在底包袱没出来就已经“醒攒”了。这么使,再好的底也响不了,归根结底还是自身表演问题。

空有好出身,鲜有好作品!“新文哏相声”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文哏”需要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作为支撑,同样更需要用文雅又不失幽默的方式演绎,二者缺一不可。从宋德全、王玉作品来看内容上基本都符合文哏的特质,表演技艺却距离“新文哏代表人物”相去甚远。

苏文茂 / 宋德全 / 王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