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嵌入式养老的发展优势与瓶颈

2019年3月23日  来源:康养产业研习社 作者: 提供人:daotui12......

PART 2:嵌入式养老的发展优势与瓶颈

在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实施中,许多优势与不足也渐渐展现出来,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发展优势

1.小规模优势

所谓嵌入式老模式,显而易见,“小”即该养老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模式以嵌入式入驻社区,利用社区的闲置场地或者改建居民建筑,规模小且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布点灵活,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相对于其他养老机构,资金投入需求更少,进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小。在管理运营方面,较小的规模更加有利于管理层的规划运营,需求降低,更容易操控。低要求,易运作的优点,让其推广更加顺利。

2.情感优势

以往养老机构使老人与子女远距离分开,老人常年得不到亲人的关心与慰藉,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抗拒进入养老机构的根本原因。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就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便于老年人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也增进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社会接受度很高。

3.专业化优势

在筹建“长者照护之家”时,政府要求所聘用的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养老服务。并且与专业的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由他们提供并引进专业的医疗资源。在洋泾长者照护之家,政府将嵌入式概念进行到底,在一栋居民楼内实行起“医养结合”的模式,其内设有医疗机构,有两位全职医生和全职护士在内为老人提供全天的医疗服务,配备有专门的诊疗室和药房。

4.功能多元化

在服务功能方面,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的服务类型,推出了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寄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的多种服务范围,可供老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业务,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功能。既有机构养老的基础设备支持,又有社区服务提供生活上的照料,还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可以完全确保所有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嵌入式养老:一种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5.资源整合优势

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建立在社区内部,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或土地,充分挖掘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能够有效节约大量政府投入,为开办和推广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该模式同时在社区嵌入式的基础上放大社区的溢出效应,不仅仅服务于机构内老人,对小区或周边有同意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洗衣等上门服务。并且开展连锁经营,扩大组织规模,摊薄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在部分“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政府引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采取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将养老机构委托给私人企业运营。这种公建民营的方式中政府和社区、企业相互合作,不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大量家庭解决了养老难问题,并且将多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创造了一个政企合作的多赢局面。

6.政策支持优势

2015年6月,国家就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只要有10张床位以上就可以申请开办养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开办门槛,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市作为推广此养老模式的先锋,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不仅在床位费上给予补贴,对于机构内用的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大力推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

7.弥补家庭养老的社会化不足

当前,两种趋势的发展导致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减弱,能力明显不足。一是人口流动化、家庭核心化的不断发展,造成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家庭不具有养老服务的综合功能;二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对失能失智的老人时,家庭也无法发挥养老服务的功能。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便捷化、专业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入住服务可以方便家人的探望,日托服务可以免除家人的后顾之忧,喘息服务可以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照护压力等。

8.克服居家养老的行动困难

在当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社会组织是载体,承接的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在实际运行中,社会组织过于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调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能力较弱。这种政府“单中心”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不仅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而且不具备可持续性。社区嵌入式养老将机构养老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社区,街道(社区)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之间的权责关系,理顺了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嵌入式机构作为服务平台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执业护工、护士、医师等),进行专业化运营,既是收留社区失能失智老人的“微机构”,也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微基站”。

9.避免机构养老的结构性失调

前些年,各地纷纷把增加养老床位作为衡量养老服务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盲目增加养老床位,结果出现了床位空置现象,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位置佳、服务条件好的养老机构依然“一床难求”,养老机构的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相较于这种体量大、空置率高的养老机构而言,嵌入式养老机构位置佳、规模小,能够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10)利于弘扬尊老美德

入住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老年人保持原有社区关系的情感需求,加深了社区内不同年龄阶层人员之间的代际交流,对于营造尊老、敬老、互助关爱的社会氛围具有很好的融合作用。

嵌入式养老:一种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二)发展瓶颈

1.运营收支不能平衡

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嵌入式养老机构只有几十张床位,单单依靠床位费运营所得来的收入,很难维持整个机构的开支与运转。一般来说,养老机构最合理的床位设置是300张左右,而如果投入比例小,要靠床位费来收回投资费用以及正常运转,一般小型养老机构是很难的。以上海市浦兴路街道的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为例,该机构设置了14张床位,任职人员7名,另有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等6名,拥有床位数和工作人员的人数基本相同。除去其他运营成本,按照当下的收费标准来算,能够提供给每位员工的月薪只有3500元左右,是肯定不能平衡运转的。

2.社区居民缺乏认同感

由于社区居民的信任是降低嵌入式养老机构营运成本、扩大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嵌入式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前提条件,因此,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重要功能,这是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并获得认同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区域有限,加之对相关服务成本的考虑,嵌入式养老机构一般不愿过多宣传其公共服务功能,仍以传统养老机构的宣传推介为主,因此,社区居民将其视为一般的养老机构,也导致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性功能未能全面发挥,致使社区居民缺乏认同感。

3.嵌入式养老中心落地难

社区嵌入式养老一般是在较为成熟的社区中嵌入小型养老机构,由于缺乏前期规划,没有预留养老服务用房和用地,大多没有适合嵌入式养老机构需要的场所。尤其是老城区,居民楼密集,更难找到适合设置嵌入式养老中心的房屋。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的用房得益于2012年庐阳区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市中心的3个街道合并,空出的房屋解决了用房问题。

嵌入式养老:一种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4.嵌入式养老功能发挥难

资源嵌入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其显著优势之一。但是,实际运行中的资源整合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挥功能的重要阻碍,主要表现为政策资源整合不足和社区资源整合不足。在政策资源方面,目前各地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散见于各部门制定的文件中,缺少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政策滞后效应明显。在社区资源方面,嵌入式养老机构和社区之间是合作关系,双方通过协议的形式共同推动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事业发展,但却存在“两张皮”现象。其突出表现在双方权责内容细化不够,对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量与质的要求不够具体,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也不健全。

5.专业性人才不足,限制服务范围扩大

行业要发展,第一要素肯定是人才。养老行业更是如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来到这一行业,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目前,在养老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专业的人才少,并且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很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不会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如何留住人才并且不断地吸引人才进入这一行业就成了嵌入式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无法改善就肯定会限制行业的发展也就必然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

6.社会认知度低

其实这更体现的是一种观念如何转变的问题。目前,我国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还不成熟,大多人对这一模式还不算了解。所以,也存在社会认知度较低的情况。而更多地了解养老院这种传统的模式,但很多老年人又不想进入养老院,这无疑是矛盾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难题。

嵌入式养老:一种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嵌入式养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