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分析

2019年2月16日  来源:当代历史故事 作者: 提供人:wangtiqia......
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分析

1中国政治的枢纽和心脏

1.1地理枢纽与心脏地带

一个国家的地理枢纽 (pivot) 是对国家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核心区域.虽然不宜过早地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但必须明确它的基本特征, 即变化中的不变性质:一个时代的政治事件主要围绕这个区域展开, 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始终环绕这个区域进行.地理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有余, 在军事上进攻退守有据, 在交通上具有特定的对外联系渠道, 从而在政治、文化方面具有空间上的安全性质.

枢纽与国家政治中心的关系在于:地理枢纽可以决定国家的政治中心 (首都) 区位, 但政治中心不能决定枢纽的位置所在.如果国家中心与地理枢纽偏离过大, 则枢纽的政治地理价值不会降低, 但政治中心却难以保持长久的安全与稳定.枢纽与经济中心的关系在于:枢纽维护经济中心的和平发展, 经济中心保障枢纽区域物资和能源供给.可见, 地理枢纽与经济中心可分可合, 但与政治中心唇齿相依——政治中心必须处在能够有效屏护地理枢纽且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某个特定区位.

枢纽不是一个绝对静态的概念, 随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演进和版图变化, 其地域范围会有所伸缩, 但枢纽位置不会偏离太远, 否则它就名不副实、不成其为枢纽了.枢纽位置伸缩变化所囊括的地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 (core area) , 这个区域一般构成一个国家的政治地理意义的心脏地带 (heartland) .

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分析

1.2中国的政治地理枢纽和心脏位置

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和心脏都在中原地区.“中原 (Central Plains) ”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没有明确的边界, 指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 包括今天河南的淮河以北地区, 山西、河北的南部乃至安徽省的西北部.中国政治地理的枢纽区域大致位于如下区域之内.东界:泰山-京杭大运河稍东;西界:吕梁山-黄河南下段 (东经110度线) ;南界:淮河 (接近800 mm雨量线——中国水、旱农业分界线) ;北界:长城南凹段的延伸线 (接近400 mm雨量线——中国农、牧区域分界线) , 大约是太原-石家庄一线 (参见图1) .从历史的角度看来, 这一地域的自然条件相当优越:东有海域护卫, 西有高原、山地屏蔽, 南有长江天险, 北部也有一些山脉可作屏障.总体而言, 只有北部防卫地形缺陷较大, 于是古人修筑万里长城保证国家的军事安全.

古代智者早就认识到中国的枢纽位置及其重要性.枢纽的具体位置何在?《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记载, 范雎曾对秦王说道:“今夫韩、魏, 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其欲霸, 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以威楚、赵.”我们知道, 战国时期的韩国在今河南省中部到山西省东南部一带, 魏国则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河南洛阳被视为临近天下的中心:“昔唐人都河东 (估计在山西沁源-安泽或者临汾-霍州一带) , 殷人都河内 (今河南安阳-淇县一带) , 周人都河南 (今河南洛阳)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 若鼎足, 王者所更居也.”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天下之中也就是地理的枢纽所在.因此, 具体说来, 所谓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就在古人所谓的河东-河内-河南三角区外接圆及其周边地区.这个小三角区在上古时期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理区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环拱枢纽的中原地区有两个关键性的门户:一是西安, 这是西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进入中原的首选关口;二是北京, 这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进入中原的另一关口.在北京-西安之间有太行-吕梁等山脉隔断, 北京以东是渤海, 西安以南是秦岭和大巴山地, 都具有军事屏障的功能.若将北京、西安和南京连接起来, 则大致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果说三河之地为小三角, 那么北 (京) -西 (安) -南 (京) 三大古都为大三角, 势成鼎足.以北京、西安为肩, 以南京为脐, 构成了中国政治地理的“爱因托芬三角形 (Einthoven’s Triangle) ”, 该三角形内切圆所包围的区域为中国的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 (见图1) .

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分析

图1 中国政治地理的黄金三角形Fig.1 The Einthoven’s triangle of China’s political geography 下载原图

考察历史过程发现, 中国从上古至现代, 重大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基本上围绕枢纽地带演进, 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则是从心脏地区逐渐扩展的.在北京-西安-南京三角形的重心地带发育过开封、洛阳、安阳、许昌、邯郸等一系列都城构成的古都群.实际上, 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三角形区域展开的, 这种格局直到近代才开始改变.

中国政治地理的枢纽地区与心脏地带大体一致.根据中国人的历史观念, 枢纽邻近河南洛阳;根据中国政治地理的爱因托芬三角形, 心脏大致在河南开封附近.环绕枢纽和心脏的两大地理区域叠合而形成中原地区.因此, 中原大致可以指代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 也可指代中国政治地理的心脏地带.如果仅就地理空间而言, 可以称之为心脏地带;如果强调政治地理的时空演进, 称之为枢纽地区也许更为妥帖.泛而言之, 可将上述枢纽和心脏地区总称为“大中原 (Great Central Plain) ”.

1.3中原在中国的战略地位

中原之于中国绝不亚于Mackinder的心脏地带之于亚欧大陆[9], 因为“史称中原的黄河中下游不但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而且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0].兵家必争之地的地理价值也有高低之分, 那么中原的政治地理战略价值如何呢1949年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一次军事会议讲话的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 最后的胜利就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11]原因之一就是“那里人口众多, 地区广大”;原因之二在于“中原粮食充足, 地势平坦, 便于大兵团作战”[11].朱德的这个陈述说得明确点就是“谁控制中原, 谁就能控制中国.”所以, 中原战场胜利以后, 朱德在一次军事报告中乐观地说:“现在国内形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我们要积极准备迅速渡江南下, 解放全中国!”[11]在朱德看来, 一个政权如果只剩下江南半壁河山, 它就很难继续长久地维持下去.实际上, 作为军事意义的中原, 国、共两党的军队谁都可以争夺;但作为政治意义的中原, 从中共中央红军被迫经过万里长征转移到陕北那一天开始, 国民党军队在地缘战略上就已经失去了优势.

从政治地理的角度看来, 中原是中国的枢纽和心脏;但若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 北京和西安是瞰制中原的门户或“关键”.北京-西安连线构成了中原政治地理的轴带.如要控制中原地区, 必须有效控制这两大门户.所以, 如果Mackinder的那位活泼的小天使[5]来到中国的政治家耳边窃窃私语的话, 它们一定会说出如下三段式警句:

“谁控制中国的枢纽, 谁就能控制中国的心脏地带;

“谁控制中国的心脏地带, 谁就能控制大中原;

“谁控制大中原, 谁就能控制全中国.”

控制与占领不是等价的概念, 要想有效控制一个地区, 必须牢牢掌握它的门户, 这就涉及到根据地的建设和首都区位的选择问题.综观中国历史变迁, 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地理规律:任何一种政治势力, 要想成功地统一中国并且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 它就必须将根据地建立在枢纽地带的西部或者心脏地带的北方, 不宜在东方或者南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 归结到地理空间上, 可以概括为西北-东南之争.早先主要是东西之争, 后来主要是南北之争, 其中穿插着西北与东南之争.东西之争, 可能是西部取胜, 也可能是东部取胜, 但是, 笑在最后的总是建立根据地于西部的政治势力;南北之争, 可能是北部取胜, 也可能是南部取胜, 但是, 笑在最后的总是建立根据地于北部的政治势力.司马迁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有感于秦统一中国, 他在《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中评论如下:“秦始小国僻远, 诸夏宾之, 比于戎翟,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 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 然卒并天下, 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 盖若天所助也.或曰:‘东方, 物所始生;西方, 物之成熟.’夫作事必于东南, 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 汤起于亳 (传为今河南偃师西) ,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 秦之帝用雍州兴, 汉之兴自蜀汉.”下面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 通过历史事件的地理规律概括看看枢纽地带和心脏位置究竟有多重要.

地缘政治 / 社会地理学 / 地理枢纽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