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同时也是一名与躁郁症抗争了超过30年的疾病患者。
在她享誉全球的作品《躁郁之心》中杰米森备受锂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稳定剂)副作用的折磨,她在反复私自停用锂盐之后产生自杀的念头:
“我的身体再也不适合居住了,它是如此容易暴怒和哭泣,充满了毁灭性和狂野的力量。面对着镜子里的主人公,我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怪物,我并不认识它,但是却必须与之分享自己的思路,并与它一起生活。”1
躁郁症顶级专家都无法轻易战胜的疾病,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躁郁症的自杀率高居不下?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杰米森的30年抗争是因为反复私自停药、减药,这是她个人一直在反省,并且想要告知世人为之警醒的事情)
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是种什么病
躁狂与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会经历交替狂喜和极度的悲伤,在躁狂与抑郁之间无时间规律、无顺序规律来回切换的心境障碍。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著称。
患者的生活犹如进入了极致的情绪闭环,经历着极致的痛苦。一般被简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躁郁症。
解释来说就是躁郁症患者的躁狂与抑郁是交替出现的,但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有些患者会频繁而无序地循环,很可能一天之内要经历一次甚至几次躁狂和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Ⅱ型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会出现躁狂发作,同时伴有抑郁发作;Ⅱ型为轻躁狂发作伴随重型抑郁发作。可以理解为,Ⅰ型会出现更严重的躁狂发作,Ⅱ型会出现更严重的抑郁发作。
学界之前普遍认为Ⅰ型较Ⅱ型来说更重,但是DSM Ⅵ(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最新的解释否定了这一点。
首次发作低龄化
躁郁症的患病时间偏低龄化,青春期是疾病高发期(这点和精神分裂症很像)。医学界普遍认为躁郁症极可能与遗传有关,父母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患病风险为 4% ~ 15%。(指父母中一方患有疾病)
而由于躁郁症会经历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情况,对于疾病的判断和确诊比其他精神疾病困难,加上包括医院、家庭等客观原因,导致躁郁症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为8年(Goodwin & Jamison,1990;Lewis,2000)。
高共病率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双相障碍患者有共病情况,通常为焦虑和强迫性障碍、物质滥用和依赖、冲动控制障碍、饮食失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人格障碍等。躁郁症合并毒品、酒精、药品等物质成瘾的几率也非常高。也为治疗疾病增加了很大难度。
躁郁症自杀率为何居高不下
疾病的痛苦体验
在认识躁郁症之前,大家普遍比较清楚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殊不知躁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要高得多,居所有精神疾病之最。
痛苦虽然不能类比,但躁郁症患者的患病体验显然要多样一些,在两极之间来回切换的自身感受也时常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疾病的体验本身就是很多人想要寻死的理由,病人会不断说自己“活也活不好,死还死不了”这类有轻生倾向的话。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终生自杀未遂率是 25%-50%,自杀死亡率是 8%-19%。
躁狂的发作加速了自杀抉择
而前文提到的低龄化,高共病率、高复发率等都增加了疾病的痛苦体验。当痛苦难以附加,抑郁期的低沉消极被躁狂发作时的冲动和执行力触发,自杀的念头转化为自杀的行为,造成了躁郁症的高自杀几率。
是的,大部分实施自杀的躁郁症患者并不是在抑郁发作时自杀,而是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期间。
高复发率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药的副作用、社会、家庭、环境等多方原因也很容易私自减药、停药。但作为重度精神疾病的躁郁症禁不起减药、停药的考验,这种行为往往会成倍地增加复发几率。
疾病的反复造访,痛苦的反复叠加并不会让患者觉得经历过就有所准备,能够较轻松地去面对。而是觉得无望,不清楚痛苦何时能够结束,何时能够告别疾病。
何况对于躁郁症来说,只存在维持,不存在治愈。也就是说病人和疾病极大可能要终生共处,终身服药,在哪个阶段停药,都面临着复发的危险。这件看似没有尽头的事,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觉得不如一了百了,结束生命。
躁郁症患者如何预防自杀
1. 遵医嘱好好服药是一切的基础
对于不能停药的躁郁症患者来说,如何科学地培养吃药的习惯和健康积极的服药心态,遵医嘱好好服药是一切的基础。
治疗躁郁症的药物不论是稳定剂还是抗精神疾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助眠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良好的吃药习惯对于躁郁症患者来说并不像非精神疾病患者那么简单。
需要的可能不止是个人的意志,还有家人紧密的关心和配合,甚至监督。但只要保证了这一点,那么距离病情稳定,重新回到社会就迈出了最难的一步。
2. 自身对于治疗疾病的信念和决心至关重要
精神疾病的治疗本身应该是精神疾病执业医师和心理医师共同完成,病人自身对于治疗疾病的信念和决心很多时候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指导来建立。
心理治疗会帮助缩短病程,为精神疾病患者包括躁郁症患者带来积极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处理各种治疗中出现的心理状况。运动、音乐、写作等个人爱好也被证明有利于躁郁症患者恢复心灵创伤和疾病。
3. 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带来意外的正向影响
躁郁症患者和家庭、身边的环境从来都是一体的,躁狂和轻躁狂发作的躁郁症患者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他们一般难以控制购物欲望,也会有伤人和自残倾向,这些症状都可能给身边人带来麻烦。
家人和身边密切接触的人同样也要和病人共同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家庭能够起到的作用,如何使用话术,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都是需要学习的。
这种学习不但可以给病人的恢复带来莫大的帮助,同样也会很大程度减轻家人照料病人的负担。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病人共同参加心理治疗,甚至可以寻求心理医生进行家庭治疗。
4. 避免复发的同时更要为自己松绑
坚持服药,慢慢改变生活方式,躁郁症也会很快恢复平稳,病情会稳定下来。病情稳定之后患者一定是要回到社会的,重新拥有完整的社会功能,好的记忆力,反应能力,正常工作的能力。只要不长期处在高压之下,躁郁症患者基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
建议患者在面对生活中包括婚恋、是否坦白病情等的一切问题时,首先要为自己松绑,我们需要考虑躁郁症的相关因素,但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不要因为它给自己的选择制造障碍。
躁郁症患者需要放飞的不止是被疾病纠缠的身体,还有他们被疾病折磨的心灵。慢慢地,病人在恢复的同时会慢慢重新认可自己,认可与躁郁症共生却未必不精彩的人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躁郁之心》图书封面
参考资料
1.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 (2013-8). 凯 雷德菲尔德 杰米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2015-7).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Price AL,Marzani - Nissen GR. Bipolar disorders: a review [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2,85 ( 5) : 483 - 493. Published at http: / /www. aafp. org /afp /2012 /0301 /p483. html.
4. 《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知道的》. (2010-9). 戴维 米克洛维茨. 重庆大学出版社
5. 《双相障碍共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4). 谭庆荣.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SP2014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68898
7. Marangell L B, Bauer M S, Dennehy E B, et al. Prospective predictors of suicide and suicide attempts in 1,556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s followed for up to 2 years[J]. Bipolar Disord. 2006, 8(5 Pt 2): 566-575.
8. 《双相情感障碍:综述》. 2013.2. 周淑新、李雯译.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