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法治】
“在改革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常常天真地想,只要冲破计划经济那一套,把市场关系建立起来,就会一帆风顺。”但市场经济也是分好坏的。
吴敬琏把1978年到1993年的改革前15年定性为:增量改革,体制外的非国有经济突破最大。
增量改革尽管成效显著,但也形成了“双轨制”,使得中国经济变成寻租的温床,衍生出权贵资本,埋下腐败蔓延的祸根。
1998年,在与经济学家汪丁丁的对话中,他犀利地发问:“为什么规范的改革被视为理想化乃至保守思想,而花样百出的寻租活动……瞬间就风行全国?”
2000年,《财经》杂志刊登《基金黑幕》,披露了投资基金大量违规违法操作。当时国内经济学界都缄口不言,但吴敬琏却接受了央视采访,并且直率地指出:“一个市场,如果普遍地违法违规,那就要考虑了:这个环境引诱人们走向违规违法,那么就是有关方面都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节目播出后,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此前,他的形象是“政府的幕僚”,此刻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这年底,在央视评选的经济年度人物中,吴敬琏成为十位当选人中唯一的经济学家,而且是第一名,在网络投票中更是遥遥领先。
主持人问吴敬琏:“现在有人把您称作‘中国经济界的良心’。大家都在讲钱,都在讲创造财富和盈利,‘良心’这两个字有什么用处?”
吴敬琏说:“中国老话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它需要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这样一种信任关系,靠尔虞我诈是发展不到现代市场经济的。”
在《对话》节目中,吴敬琏提到了顾准:“我的老师、朋友顾准说,要像一把冷冰冰的解剖刀那样去解剖这个社会经济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解剖。
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在央视节目中炮轰中国股市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
节目播出后,沪深股市连跌三天。有人把气撒在吴敬琏身上,认为他的言论让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是“一言毁市”的罪人。五位著名经济学家还召开了一次记者恳谈会,与吴敬琏公开辩论。
吴敬琏为此专门写了《股市七题》来回应:“争取建立市场经济,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甚至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作为时代的幸运儿得以享受第一批成果的时候,不应忘了还有许多平民群众,他们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平等机会去谋求体面的生活。”
20年前,布鲁斯曾告诫中国同行:“经济体制改革要以社会体制改革为条件,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不再回到旧轨道上。”
进入新世纪,一直秉持着经世济民思想的吴敬琏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十六大”理论座谈会上,吴敬琏向上递交了书面发言稿,他建议:“当前特别需要强调以下三个理论观点: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二、它是追求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三、它是法治的市场经济。”
“我一方面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又常常有危机感。”2012年,吴敬琏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尖锐地指出,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从根本上说源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行政权力干预民间正当经济活动,造成广泛寻租活动的结果。
“严峻的现实表明,只有尽快重启改革议程,实质性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才是中国唯一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