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问题:基督教农业
在前现代时期,宗教要负责解决许多世俗领域的技术问题,例如农业。各种神圣历法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要收获。另外,配合寺庙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害虫不兴。如果发生干旱或蝗虫肆虐等农业灾害,农民就会请祭司或牧师等神职人员来和众神交涉。此外,医学也属于宗教的领域。几乎所有的先知、大师和萨满巫师都兼任医生,耶稣也花了不少时间为患者治病,让盲者得见、哑者得言、狂者重获神智。不管你是住在古埃及,还是中世纪的欧洲,生了病可能要找巫医而不是医生,去的是寺院而不是医院。
现在,医疗已经由生物学家和外科医生接手,不再靠神职人员或谁来行神迹。如果现在埃及遭遇蝗灾,埃及人可能还是会向真主安拉求援(反正没什么损失),但他们绝不会忘记同时找来化学家、昆虫学家和遗传学家,努力研发更有效的杀虫剂、更能抗虫的小麦品种。如果某位虔诚的印度教徒的孩子患上了严重的麻疹,这位父亲会向医神昙梵陀利(Dhanvantari)祈祷,也会在当地的寺庙供上鲜花和甜点;但首先,他得先把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交给那里的医生医治。即便精神疾病这个宗教治疗师的最后据点,也正逐渐转移到科学家手中。原本的恶魔学改成了神经学,驱魔术改成了百忧解。
可以说科学大获全胜,也改变了我们对宗教的看法。我们不再认为农业和医学与宗教有关,就连许多宗教狂热分子也好像集体得了失忆症,宁可忘记传统宗教曾经主张这些领域都归它管辖。狂热分子说:“现在找工程师和医生又怎样?这证明不了什么。从一开始就是宗教归宗教、医归医、农归农。”
传统宗教之所以输掉这么多地盘,老实说就是因为它在农业或医疗保健上的表现实在不好。各家祭司或各方大师的真正专长从来就不是降雨、治疗、预言或魔法,而一直都只是诠释。要想当一个祭司,重点不是知道怎么跳祈雨舞,结束干旱,而是知道如何在祈雨舞失败的时候找到借口,并让人们继续信神,就算人们所有的祈祷神似乎都听不到。
正是因为宗教人士太注重诠释,一旦面对科学,就会处于劣势。虽然科学家也会投机取巧和扭曲证据,但说到底,科学的真正意义还是在于愿意承认失败、尝试不同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科学家逐渐学会怎样种出更优良的作物、研制出更好的药物,但祭司和大师只学会了怎么找出更好的借口。几个世纪以来,就连最虔诚的信徒都开始注意到这种差异,于是宗教权威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节节败退。这一点也逐渐让整个世界逐渐走向共同的文明,毕竟只要东西真的有用,人人都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