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为什么我死都不会用知乎

2018年8月12日  来源:科学家种太阳 作者: 提供人:abbstly010......
摘要:知乎,从来就不可能汇聚精英。过去不能,现在不能,将来也不可能。原因:一是UGC投票模式,二是公司基因。在进行事实判断的讨论时,越是细分的艰深领域里,有说话资格的人越少,而不是‘言论自由权’。但大部分人只能根据别人说话的技巧、回答者的历史表现、其他人的投票结果,来选择相信谁。但这与事实判断的本质根本就是相悖的。科学是不能兼容民主的。科学就是事实,不是一人一票。知乎,是一个‘有作恶意图但尚无作恶能力’的公司。它强推实名制。控制思维才是维稳的终极手段,而控制信息摄入和表达是控制思维的必要手段。

文/科学家种太阳  (公众号:sunplantist)

为什么我死都不会用知乎?

其实6个字就说清楚了,因为‘民粹终将反智’。

好了说完了,下面全是对这6个字的扩展。我初步准备扩到14000字。有盆友问了,为什么是14000字,不是15000字,也不是30000字?

因为14000字比6个字,2333除不尽。

按你胃,黑喂狗。

有人说知乎由于用户基数扩大而从最初的精英集合变成了鸡汤平台。这说法我是不信的。

知乎,从来就不可能汇聚精英。过去不能,现在不能,将来也不可能。

两个原因:一是UGC投票模式,二是公司基因。

1 先看第一个,什么是UGC投票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希望我没拼错,就是作为普通用户,谁想发表内容都可以,随便说,好的坏的都可以,对的错的无所谓。而其他用户可能没有直接发表观点,而是针对别的用户的观点进行表态,投支持或反对票,就是UGC投票。

一人一票,非常民主。按照支持和反对的情况,给这些答案排序,方便后来的人查看。

这个模式本身没什么必然的好坏,要看应用在什么场景里。

在之前关于转基因的那篇长文里,我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我自己信口胡编的两个概念:‘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就是说讨论的主题是客观事实甚至是客观规律,其对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绝对的正误。

价值判断,就是说讨论的主题是相对主观的个人偏好问题,其判断标准是外在的法律和内在的道德,这都是人规定的,随时在改,所以没有绝对的正误。

那么知乎的UGC投票模式,在这两种场景里是否适用呢?

1.1 先看事实判断领域。知乎是歇菜的。

比如说讨论转基因、讨论wifi辐射、讨论中医药、讨论PX化工厂,这些问题中都涉及非常专业的事实判断。话说出来可能大部分人不爱听,但不可否认的是,全人类的知识库太大了,而我们每个个体都太渺小了。

所以在进行事实判断的讨论时,越是细分的艰深领域里,有说话资格的人越少。注意这个‘资格’,qualified,是指一个个体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背景来判断该领域中的常识,而不是‘言论自由权’。

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但客观事实岿然不动。

没关系啊,有的盆友说,我们不懂,知乎上大牛多,总有人懂。没错,只要吸引的用户量足够大,一定可以构建一个类似wikipedia那样强悍的人类智慧库,准确地回答一切人类已知的问题。

但这有两个巨大的漏洞:一是‘已知的问题’,二是‘准确地回答’。

a) 事实判断无法回答‘未知的问题’。

站在科学最前沿的人,往往是最认为自己无知的人。因为他们站在全人类千年文明的积淀上,向真理无穷的深空里凝视,只能看到一片黑暗。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比如说转基因。转基因对人体在长期上到底会有哪些影响,我们根本不可能列出一个全集。

这是一个不可能被彻底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法穷尽的。

而绝大多数我们以为是‘已知的问题’,深究起来都可能变成‘未知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完整地陈述事实,而非给出确定的答案。

有人会说,这样听起来也还不错啊,‘兼听则明’,其他原本不懂的人知道了这些事实,不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事实判断了么?不是的。

b) 无法给出事实判断的人,也无法‘准确地判断’事实。

这是一个异常美妙而残酷的悖论。我们不懂一件事,所以想听别人讲。但由于我们并不懂,所以别人讲的对与不对,我们可能也无法知道。

比如有人说手机辐射没什么危害,有人说手机辐射会致癌,而且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证据。这时,本来就不明真相的我们,听谁的?

理想状态下,我们不知道事实但掌握了逻辑,我们沿着逻辑去严谨地推导求证,可以无限逼近事实。然而这是理想状态下,现实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永远是一种奢侈品。

结果,就变成了,大部分人只能根据别人说话的技巧、回答者的历史表现、其他人的投票结果,来选择相信谁。但这与事实判断的本质根本就是相悖的。科学是不能兼容民主的。科学就是事实,不是一人一票。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老师在当年反问柴静的那样:

‘难道科学是有主流和非主流的么?难道主流科学家的观点就代表了科学么?’

在事实判断领域里,要想让讨论有意义,就必须建立专业准入门槛。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的个体,对相应的客观事实是缺乏评判能力的。一人一票是不靠谱的,一道本应选C的题是不会因为所有人都错选了B就让B变成标准答案的。

因此,知乎,对于‘真理越辩越明’而言,是歇菜的。

1.2 再看价值判断领域。知乎是一滩稀。

有盆友反问了,就算普通人不了解专业知识,难道就不能只从自身的角度来参与么?转基因无害又怎么样,我就是不想吃。电脑辐射无害又怎么样,穿孕妇服又不会死。高压变电站安全又怎么样,那盖你家门口呗?

这些杠抬得非常合理,这就是价值判断的意义,也是民众参与社会决策的最大价值所在。事实判断再如何,我们作为有着自由意志的个人,有没有权利进行自主选择?哪怕这种选择在有的人看来不那么理性,不那么合理?

当然有。应该有。必须有。

所以才会有无数的知乎问答,都冠以‘如何评价XXX’这样的题目。事实如何哪怕我们不清楚,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选择。

相比于科学体系里似乎被一小部分所谓精英垄断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价值判断领域里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制’不是更文明更进步么?

很可惜,不是。

a) 一人一票的价值判断必然会走向民粹。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原始人,小明和小刚,走在原始丛林里。前面风吹草动,小明马上趴倒,小刚哈哈大笑。

如果这是一阵风,小刚会回到部落把这个故事讲给所有人,小明最多被嘲笑一阵子,死不了。

如果这是一只猛兽,小刚就没有然后了,小明会回到部落和小红生一窝孩子,并教育他们遇到风吹草动一定趴倒,安全第一。

我们是谁的后代?小明。

为什么人类天生就喜欢‘宁可信其有’,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在面对大量的不确定风险时,最终活了下来。

面对转基因,同样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小明根本没有概念,陌生的事物都是值得警惕的。那有什么好处呢?提高产量、改善生态,似乎跟小明的日常生活也没什么直接关系,买一袋米买一桶油才花几个钱。

在收益不明显却有未知风险的情况下,拒绝转基因显然是小明最本能也最合理的选择。小明的立场在于:‘哪怕转基因真的无害,现在不吃也不会饿死,所以只要有一丁点儿风险,我就不吃’。

因此,面对转基因问题,部分反转者的选择恰恰不是非理性的,而是相当理性的。

如果就这样无限放大风险、不关注整个群体的收益,很快个体就会掉进民粹的泥潭里。‘民粹主义’的本质就是认为,人民群众受到了愚弄,要把他们从精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听不懂,我就不听。看不懂,我就不看。有风险,我就不吃。你说什么,我都不信。放弃对于个人来说可能虚无飘渺的长期和宏观收益,把一切未知风险尽可能现在就扼杀在摇篮里。

在一人一票的环境里,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最能迎合大部分人的态度?结论一目了然,只会是最民粹的观点。无限质疑、无限反对、无限拒绝。

这样的观点天然就有着更大的市场,因为在任何一个专业问题面前,不懂的人永远是大多数。而知乎根据用户的支持和反对,对答案进行排序,又必然会更容易把这类答案顶在前面,让它被更多人看到。

这种产品机制决定的舆论导向,使得知乎的用户文化会越来越民粹。

b) 民粹就一定会走向反智么?在我国是一定的。

与‘民粹主义’相对的是‘精英主义’,其本质是认为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由于具备心智、地位、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比其他人更重要。

很可能有的盆友会以为我反对‘民粹’的同时一定是支持‘精英’的。恰恰相反,我觉得‘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都是傻逼。因为其本质都是反智。

在事实判断领域,人与人应该完全平等。这里的‘平等’,并不是说一人一票给真理投票,而是说在真理面前,在座的所有人类,都是垃圾。再说一次,客观事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到底事实如何,不会因为你是平民还是所谓精英就有丝毫变化。

为了支持平民、为了政治正确而歪曲事实的人,跟他所反对的所谓邪恶精英,其实是一样的愚蠢而狂妄。

任何群体中,一定是大部分人的智力及学识会长期居于均值之下。这就使得由大部分普通人组成的群体,天然地具有反智的本能。全社会的整体知识水平越低,这种反智本能越强大。

当手持民粹主义大旗的意见领袖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人群间知识和智能上的差异翻译为政治立场和利益分配的对立之后,他将批量收割由汹涌民意和反智本能带来的巨大的个人好处,紧接着他将同时被权力的幻觉和群氓的期望绑架,骑虎难下,一路到黑。

所以,我国的民粹走向反智是一种必然,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知乎,在‘三观’上必然会走向反智的民粹,是一滩稀。

但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Quora就没有民粹?首先,Quora只是没有‘那么地’民粹。其次,‘橘生淮北’毕竟不是橘子的错,环境使然。

为什么wikipedia几乎纯依赖不要钱的UGC都可以保证如此高的质量,而百度百科那么多人拿着工资还能做成一坨屎?真的仅仅是因为谷歌伟大而百度作恶么?真的和伟大祖国目前民智未开的状况没有关系么?

但这种环境恰好保证了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能够长期存活。为了和占人群大多数的蠢货契合,作为一个没有自己价值观和立场的大众传播平台,知乎只能、而且应该选择媚俗。

知乎现在还没有完全民粹化、完全走向反智的立场,主要的原因是,非常有趣,是因为它做得还不够‘好’,不够‘成功’。

综上所述,知乎作为一个内容产出平台,它的UGC投票模式使得它产出的内容,在事实判断上是歇菜的,在价值判断上是一滩稀。

知乎的民粹定位使得它天然就不可能聚合精英,所以也从未聚合过精英。

这是其一。

2 再看其二,公司基因

‘基因’这个词很虚,看不见摸不着。能看得见的,是公司的线上产品和运营思路。

知乎在我的观念里,是一个‘有作恶意图但尚无作恶能力’的公司。

先声明,且强调,这完完全全是我个人的价值判断,没有绝对正误,很可能在你看来是放屁。但这不重要,既然知乎的定位是UGC,人人皆可发言,所以我想我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说知乎‘有作恶意图’?因为它强推实名制。

这是一个非常下作的事情。‘下作’一词充分表达了我强烈而廉价的感情。

互联网的两次巨大的飞跃,都和匿名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一次飞跃,是web1.0使得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地浏览任何线上信息,这让文明变得无比美好。

第二次飞跃,是web2.0使得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观点,这又让文明变得无比美好。

如果没有匿名性,这是不可想象的。太多话别人不敢说,所以同样地太多事你就不知道。尤其在既没有三权分立又事实上缺少真正的媒体‘第四权’的中国,网络监督的力量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良心。

看过《1984》的人应该都明确地知道,控制思维才是维稳的终极手段,而控制信息摄入和表达是控制思维的必要手段。

你一个问答社区,搞什么强制实名制?哪怕有再多的产品分析、用户痛点、商业规划,助纣为虐的本质都不可否认。

为什么说知乎‘尚无作恶能力’?因为它后来推不动,放弃了。

我们是活在一维时间线里的三维生命体,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所以我们对未来的判断,都依赖于过去。一个在过去有过这样劣迹的公司,可能我太矫情、太装逼、太做作,但我确实无法在未来给予其信任。

补充一点。

我最初使用知乎时,知乎还没有强推实名制。当时我回答过一个问题,‘女性该为自己穿得少招惹了色狼而负一定责任吗’。

我的那个回答里至少有两处不合理:

第一是我错误地以为穿着暴露确实和性骚扰成正相关,事实上不是的,犯罪学证据表明不法分子更多会选择那些看起来温顺不易反抗的个体下手,而非穿着暴露的。

第二是基于这一个误解,我以为女性穿着保守就能降低自己受害的风险,所以女性为了降低这一风险而采用改变穿着的策略是合理的。这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前提不成立,三段论结果自然也不成立。

所以整体来看,我的这个回答是垃圾。

我曾想过要改这个回答,但当时知乎刚强推了实名制,不实名认证不让修改自己的回答。我也是在当时把知乎账号的签名改成了‘实名制去死’。

有人可能会说,实名制没什么不好啊,知乎又没逼着你用,不爱用滚蛋啊。没错,所以你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为什么我死都不会用知乎’。

这里的‘用’,是指不会去提问、回答、评论、支持、反对,但对我个人认为精彩的回答仍然会‘感谢’和‘转发’。

最后,我觉得,知乎,应该能上市。

因为基本上我讨厌的公司,都能上市。

比如,360和小米。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5-12-17/pid_8498682.htm

知乎 / UGC / 精英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abbstly0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