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认知管理+这样升级你的认知,才有可能拉开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的不同-观念,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第二语言,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你可能只是假的“知”-“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周国平最欣赏的7条教育箴言-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为什么天天使用的钱币,却挑不出哪个是真的?-万维钢:为什么见识这么重要?-《论语》见识和眼界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会思考吗?这份“认知图谱”能告诉你答案-人类的认知极限在哪里?-心智:从“谜”到“问题”-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帮助你洗碗和收拾房间的,竟然是人类心智最奇妙的部分?-社会的边界:你为什么认知这么差?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行本质:规则的交互与碰撞!超越自己就要打造你的规则-认知的屏障:外界信息、读书、朋友交流,大概率会把你认知带歪-认知基模理论-人类认识的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你的知识库,是时候更新了-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认知的冰山-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颗粒度--granularity-认知觉醒——世界只会以你的认知深度来回报你+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认知结构图解:信息结构、社会结构、自我解构-为何提升认知这么难?因为信息并不是公平的-普通人获取真实信息有多难?每天所见多皆为谎言!-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认知迭代-引言:选择一个自己-神经可塑性-更多连线-第一章 注意力陷阱-注意力陷阱(4)-注意力陷阱(5)-注意力陷阱(6)-注意力陷阱(7)-注意力陷阱(8)-冥想日记-注意力陷阱(2)-注意力陷阱(3)-第二章 控制焦虑-控制焦虑(2)-忧虑基因和战士基因-忧虑之路-忧虑之路(2)-忧虑之路(3)-忧虑之路(4)-冥想日记2-第三章 挥洒创意-挥洒创意(2)-挥洒创意(3)-挥洒创意(4)-我的童书构思-第四章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3)-跟着“感觉”走-给路痴的小贴士-第五章 时间感知-时间感知(2)-时间超控实验1-时间超控实验-随心而流-时间超控实验2-第六章 数字焦虑-数字焦虑(2)-数字焦虑(3)-数字焦虑(4)-数字焦虑(5)-第七章 超控大脑-超控大脑(2)-为“潜念”让路-为“潜念”让路(2)-为“潜念”让路(3)-20分钟脑力锻炼-第八章 前路漫漫-前路漫漫(2)-前路漫漫(3)-认知迭代:致谢-多样性红利+前言 多样性如何优于能力-引言解剖多样性-多样性红利——本书的结构-第1部分:多样性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多样性工具的价值-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第4部分:认知多样性红利-第5部分:实践“多样性优于能力”+第1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01 多样性视角-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什么是视角-多样性视角的好处-三个游戏的启示-构建新视角-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02 多样性启发式-什么是启发式-旅行商问题-四种常见的启发式-拓扑启发式和梯度启发式-允许犯错启发式-群体启发式-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03 多样性解释-给物品分类的故事-什么是解释-高架列车线路问题-04 多样性预测模型-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5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三个重要结论-多样性>能力-多样性优于能力定理成立的4个条件-条件1:问题困难条件-条件4:大群体规模条件-多样性优于同质性定理-“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07 信息集结-08 多样性与预测+第3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09 多样性偏好-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第4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13 用数据说话+第5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12个干法-结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致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多样性红利——附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

2020年7月21日 字数:1078 来源:多样性红利 作者:【美】斯科特·佩奇 提供人:chenpo21......

到目前为止,多样性带来的结果都是幸福和快乐。有人也许据此认为,多样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那只是因为忽略了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所珍视的东西有所不同。偏好多样性与工具箱多样性是不一样的:偏好多样性有可能造成冲突,工具箱多样性不会造成冲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几乎所有管理学书籍都强调要对某个共同的目标,也就是某种共同的基本偏好取得共识。如果人们不能就想要做成的事情达成一致意见,那么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就无法发挥很好的作用。

共同的基本偏好不一定意味着完全一致,人们也可以拥有不同的工具偏好。他们对到达终点最好方式的看法可能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对于目标、对于达成目标的手段,人们都可以有不同意见。工具偏好是对于手段的偏好,所以它们隐含了预测模型。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提高最低工资的政策,是因为认为这会帮助或伤害员工。对基本偏好和工具偏好的这种区分意味着,两个人可以就目的地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在芝加哥市的查理·特劳特餐厅享用一顿浪漫的晚餐,但是却无法就如何到达那里达成一致意见,是乘出租车,还是坐地铁?9

在研究偏好多样性所导致的潜在问题时得到的结果,其实最多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是,告诉人们,这里有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领域,第一个结果是阿罗不可能定理,定理指出,在给定的条件下,众多个体偏好无法集结为一个群体偏好。第二个结果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Plott)证明的,他指出,在多数票决规则下,任何一个可选提案,都可能被其他某个可选提案击败。政治科学家理查德·麦凯尔维(Richard McKelvey)和诺曼·斯科菲尔德(Norman Schofield)证明的第三个结果则是,如果人们按真实意愿投票,那么多数票决规则下的一系列选择,有可能导致任何一种结果。第四个结果,也是最后一个结果,是由经济学家马克·萨特思韦特(Mark Satterthwaite)和哲学家艾伦·吉布德(Allan Gibbard)同时证明的:人们有动机虚假陈述自己的偏好。

不过幸运的是,只有当我们认为偏好多样性是根本原因的时候,上面这四个结果才会导致一幅暗淡画面的出现。事实上,在许多组织和社区中,所有成员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多样性的只是工具偏好。既然如此,我认为偏好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还不算太糟糕。

在本书第3部分的最后,简要地分析了工具箱多样性与偏好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分析过程中,又把前面几部分中得到的一些直觉结论反转了过来。我们在前面一直“吹嘘”多样性视角是一剂灵丹妙药,但是在这里,它们也有“黑暗”的一面,这会导致人们发现过多的可能选择。如果人们有不同的基本偏好,那么当他们有更多可能的选择时,就不太可能取得共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同的基本偏好虽然会在人们进行选择时引起很多问题,但却对解决问题非常有益。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选择的视角,会影响看待问题的方式。因此,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不同偏好的人群通常比偏好一致的人群更加成功。意见分歧不只会令团队内部纷争不断,有时也会使团队变得高效。10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