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工作方法-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法-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法——前言 PREFACE+第一章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让思维像树枝一样伸展开去-“橡皮泥思维”,和问题一起变化-思维剥洋葱,对问题先分解再解决-二八法则与四象限法则-转换思路,寻找替代方案-第二章 分析准确,问题就解决了一半-简化思维的奥卡姆剃刀法则-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SCQA架构,从发现问题到设定课题-“刨根问底”的5W2H分析法-SWOT分析法与波特五力+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走出思维定式的桎梏-创造性思维的敌人——思维定式-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假设突破思维定式-预言与多重假设-创新性思维是如何产生的-类比和思维移植+第四章 批判性思维,不做轻率鲁莽的思考者-不要太相信你的直觉-强迫症,严重的惯性思维-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转换视角,换位思考-思维不要盲从,努力与大众保持距离-通过联想让思维跳跃起来+第五章 把精力放在“做正确的事”上面-只有一件事是“正确”的-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做事的秘诀首先是次序的排列-选择之后的执行如何保证效率+第六章 有效的沟通意味着有效的工作-确信协调最终要得到何种结果-结论先行,次序表达-组织好信息再表达-造成协调无效的根本原因-用沟通了解客户的“期望值”+第七章 执行力,想到的就要做到-给执行设置“Deadline”-培育具有创造性的执行力-借口是执行的敌人-高效执行是怎样炼成的-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团队有效率地开展工作+第八章 麦肯锡时间管理,用最少精力取得最大成果-优化工作日程,化繁为简-规划时间的时候要围绕着核心目标-做好时间规划的重要性-人为制造的忙碌有多少-理清时间管理中的问题-神奇的公式:U=EV/ID+第九章 检查并堵住工作中的漏洞-专家说的未必是对的-没有事实做支撑是不可信的-让人麻痹的思维惰性-影响逻辑的病毒——偏见-无法理解的从众思维-全面了解思考过程的逻辑漏洞+附录 麦肯锡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十六个技巧-麦肯锡团队的“头脑风暴”

SCQA架构,从发现问题到设定课题

2020年7月20日 字数:1810 来源: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法 作者:北野健一 提供人:heidong86......

芭芭拉·明托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女学员,作为当时很少投身于经济和商务研究的女性学者,明托女士在离开哈佛之后没有选择华尔街,而是到麦肯锡公司当了一名顾问。

在麦肯锡的十年间,明托女士在工作中摸索出很多解决问题的规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独创的金字塔理论。明托女士认为,对于事情本身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果,因而对于事情的思考应该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结构化、分层次的整理。

一开始,明托将金字塔原理应用在写作上面,她发现这对于写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文章很有帮助,之后,金字塔理论开始逐渐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因为金字塔理论本身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因而它也可以被应用于归纳和总结问题上面,而对于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又尤以金字塔原理的核心部分——SCQA分析最为关键。

SCQA是搭建问题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其中的S是英文Scene的缩写,意思是情景或场景。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分析者将问题带入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之中,以便于对照理解。

C是英文Conflict的缩写,意思是冲突。在情景之中,要表现出来一个或多个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必须由(最好是仅由)后面的“Answer答案”来解决。

Q是英文Question的缩写,意思是问题。在这里,分析者需要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引出问题,即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A是英文Answer的缩写,意思是答案,这就是最终的目标,为整套逻辑思考过程得出一个结论。

在下面用实际的案例来论证SCQA框架是如何运用的:

曾经就职于王安电脑公司和IBM的钱伯斯是商业历史上最著名的CEO之一,他后来跳槽进入思科,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带领思科成长为行业内的巨无霸。

钱伯斯在刚刚进入思科的时候,需要应对的是复杂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变的用户需求、急剧快速的技术革新。而当时思科的技术研发落后于对手,市场反应落后于对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对于此,钱伯斯刚刚就职就做了两个重大的变革:一是重视市场和客户,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决定技术的方向;二是把市场分段,在每个产品领域争取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为了增进对用户的了解,钱伯斯要求公司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举办大量的技术报告会和技术研讨会,每当有一项新的网络技术初露头角之时,都要第一时间介绍给用户。同时,钱伯斯还要求思科从副总裁到产品部经理,整个公司的奖金都以客户的反馈意见为依据,把用户的满意度切实地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及时与用户沟通,思科建立了全球支持模式,凭借这一模式,思科保持着极高的用户满意度。

在钱伯斯这些变革的指引下,思科公司在1999年之后的十年间曾经数次改变方向,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思科就向什么方向转移,结果,经过十年的积累,思科不仅赚得了丰厚的利润、稳定的客户群,还从一个单一生产路由器的公司变成一个生产二十五类网络通信设备的综合性公司。

而通过市场分段,钱伯斯进一步稳定了思科在系统服务行业领域的地位。在发现一个新的服务领域之后,如果自己的实力不足以独立完成占领的话,钱伯斯就会选择与行业内已经存在的企业合作,甚至收购或者并购对方的公司。钱伯斯的第一个收购就是因为它的客户需要某一家公司的产品,而思科无法生产,于是他便决定把这家公司买过来。截至2010年7月,在钱伯斯的主导下,思科一共收购了六十一家公司,付出了几百亿美元的代价,当然这些代价也是值得的,通过收购,思科公司最终走上了一条成熟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钱伯斯到来的时候,思科的情景是“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用户需求变化快”;当时思科面临的冲突是“与用户之间冲突”“与对手之间冲突”“企业内部冲突”;而钱伯斯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解决这些冲突,最终,他给出的答案是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瞄准市场……

SCQA框架最开始所要思考的就是情景,商业不可能脱离于社会而存在,因此无论何种商业状况,其一定是依托于某种情景存在的,或经济萧条,或市场繁荣,或行业整顿,或技术革新……

接下来是冲突,有很多冲突在表面上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则不然,它需要我们去归纳。事实上,表面上的冲突很容易将暗藏在内的冲突掩盖起来,因而发现和寻找冲突,对于整个思维框架是一种完善。

例如,某个企业既存在内部的问题又存在外部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同一个结果,我们在分析这个结果的时候,如果只看到外部问题而忽略内部问题,其结果就是问题解决不完善,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第三部分是问题,问题这个部分的意义在于归纳出前面两项的结论,以及对结论进行必要性分析。有些冲突我们需要解决,有些冲突则不需要解决,有些冲突需要着重来解决,有些冲突则只需要引导。

最后一部分是答案,答案可以包括为解决最终的目的提供指导,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也包括最终要实现的目的。

总而言之,SCQA框架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策略,其实质仍然是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为整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简便且清晰的逻辑主线,帮助去除很多没用的信息,这有助于节省分析问题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给问题做好定位。

分析问题 / SCQA架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