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辽西夏金元+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兴起-契丹的早期历史-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契丹文字的创制-辽统一塞北与进军幽云-萧太后临朝听政-辽五京的修建-四时捺钵制-西辽建国-接二连三的宫廷内讧-耶律大石在可敦称王-西辽建国——辽政权的延续-卡特万会战——西辽成中亚霸主-宽容的文化政策+西夏(1038年-1227年)-西夏兴亡-党项族的起源-西夏与辽结盟-西夏向宋求和-元昊建立大夏国-西夏文字创制-庆历和盟-西夏对汉文化的吸收-西夏佛教的发展-西夏灭亡+金朝(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起源-女真与辽的鹰路之战-完颜阿骨打与出河店大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金灭辽-靖康之难与北宋灭亡-金朝兴亡-完颜亮迁都-隆兴和议-大定明昌之治-金统治下北方经济的发展-“金以儒亡”之说-辽金文化-契丹文字-儒学被确定为正统文化-佛教文化的繁荣-丘处机和成吉思汗雪山论道-别具特色的戏曲和医学-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兴起-铁木真坎坷的幼年时光-追随王罕与札木合-虽败犹胜的十三翼之战-凝聚军心的班朱尼盟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分封子弟与部属-征服西夏与金-征服花剌子模-大蒙古国的分裂+忽必烈大帝-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忽必烈登基-诸王之乱-李璮之乱-南宋灭亡,元统一中国-两次征日失败-忽必烈去世+两都巡幸-忽必烈营建上都-兴建元大都-三头六臂两足——元大都的城市布局-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转瞬即逝的中都行宫-两都巡幸——南控中原,北连朔漠+大元帝师八思巴-萨迦派的崛起-八思巴成为忽必烈的上师-与道教徒的大辩论-珍珠诏书-创制八思巴文-八思巴晋升为帝师-八思巴圆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瓷器与香料-侨居中国的蒲氏家族-航海家亦黑迷失、杨庭璧-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外国人来华-《真腊风土记》与《岛夷志略》-元朝官修疆域图志+马可·波罗与中国-初至上都-元大都印象-人间天堂杭州-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多灾多难的少年时代-妥懽帖睦尔登上帝位-扳倒权臣伯颜,顺帝亲政-至正更化——恢复科举,编纂法典-脱脱复出——发行“至正交钞”,恢复黄河故道-红巾军起义,元朝灭亡

红巾军起义,元朝灭亡

2020年6月17日 字数:1606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红巾军起义,元朝灭亡。

元末红巾军起义时有两首流行的民谣:“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看来,当时的人都把脱脱开河与变钞当作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实,元朝统治到至正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已激化到极点,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至元十一年五月,民间秘密组织——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首义。他们事先做了精心安排,在黄河河床埋下一个凿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背部刻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字,然后到处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当开挑黄河的民夫挖出石人时,消息很快传遍大河南北,众人沸腾了。起事的人因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又因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又被称为香军。

全国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元朝统治集团起初还能征调各地兵力,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可到至元十四年底,随着脱脱于军前罢相,百万大军溃散,元朝逐渐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当时,全国的义军与割据势力主要有以下几支。

北方红巾军在1355年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1356年起,龙凤政权发动三路大军北伐,深入北方,对元朝统治者造成极大震动。

南方红巾军1351年拥立徐寿辉为首领,国号天完,年号治平。所谓“天完”,就是压倒“大元”之意。南方红巾军兴起后,势力很快遍布长江流域数省。后来天完将领陈友谅于1360年杀徐寿辉,建汉政权。徐寿辉另一部将明玉珍进占四川,建夏政权。此外,名义上拥戴韩林儿的朱元璋,于1356年渡江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1364年称吴王。

与此同时,非红巾军系统的张士诚,也在1356年占领平江(今江苏苏州),1363年称吴王。另一非红巾军系统的方国珍,长期占据浙东地区的温、台、庆元等路。

元末大乱后,由地方武装势力发展起来的元宗室军阀逐渐成为各战场主角,其中最有名的有两对父子,即答失八都鲁与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前者出身蒙古将门贵种,世代在四川行省担任高官,后者则是早已定居河南沈丘的探马赤军户,没有太显赫的身世。两对父子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支撑元朝统治的重要军事力量。

元代铜火铳

不过,至少从至正二十年(1360年)起,两支武装力量之间就冲突不断,朝廷虽多次进行调解,但都无济于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因卷入朝廷政争,孛罗帖木儿举兵进京,赶走太子,控制朝廷,次年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扩廓帖木儿虽去掉了一个竞争对手,可却因拒绝逼宫得罪太子而被免职,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各路军阀李思齐、张良弼乃至手下的关保、貉高等人纷纷与他对抗,一时众叛亲离,也陷入窘境。

扩廓帖木儿是元末最能征善战的将领,就连明太祖朱元璋也对他十分敬佩。明人记载认为他本为汉人,名王保保,后过继给舅父察罕帖木儿为子。近年出土的扩廓帖木儿生父赛因赤答忽墓志,使我们得以纠正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那就是,扩廓帖木儿出身蒙古,而非汉人。

正当军阀们在北方征战不已的时候,南方的朱元璋集团,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统一各地的事业。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夏,徐达、常遇春率领的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已悄然打到元朝的家门口。

此时,妥懽帖睦尔方如梦初醒,匆忙下令恢复扩廓帖木儿的本兼各职,并命还在混战中的扩廓帖木儿、也速、秃鲁、李思齐等人,分头抵御明军。不过,为时已晚。诏书发布才一个星期,明军就已抵达大都郊外的通州,此时的元军或因路途遥远,或因明军阻截,根本无法回防京师。闰七月二十六日,元军与明军发生短暂交锋,一触即溃,妥懽帖睦尔于是决意北逃。

二十七日,妥懽帖睦尔宣布任命八十三岁的淮王帖木儿不花为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留守京城。二十八日,他在清宁殿召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等,共同商议出逃事宜。当时宫中的空气异常沉闷,宦官赵伯颜不花痛哭流涕,对妥懽帖睦尔说:“天下,是世祖的天下,陛下应当死守,怎么能弃之不顾呢!臣等愿率领城中军民与众侍卫军出城抵抗,只愿陛下固守京城。”知枢密院事哈剌章也指出,明军已经攻陷通州,如此时皇帝出逃的话,京城马上不保,应当固守待援。妥懽帖睦尔回答道:“也速已经失败,扩廓帖木儿远在太原,还有什么援兵可等呢?”当天晚上,妥懽帖睦尔率领后宫亲信一干人等,开健德门北逃上都,两年后在应昌病死。

八月初二,明军由齐化门填壕破门而入,淮王帖木儿不花等留守官员大都遇难。至此,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此后的元朝残余势力虽然又与明朝对峙了若干年,但终因大势已去,最后土崩瓦解。

元顺帝 / 红巾军起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